□ 文/ Kelvin Lau
東盟干勁十足或成為下一個珠江三角洲
□ 文/ Kelvin Lau
隨著中國珠江三角洲工資持續上漲,東盟將成為亞洲的下一個低成本制造王國。中國勞動力工資優勢正不斷下降,而東盟在未來二十年將以其更低的生產成本和豐富的勞動力供給從中獲益。
東盟各國高速增長的國內生產總值以及不斷提高的家庭收入意味著,從中國珠江三角洲外遷至東盟各國的企業可能在龐大且日漸增長的消費者市場上占據一定份額。
最新調查顯示,珠江三角洲制造商遍布中國廣東省九座城市,其出口額占中國出口總額的27%,仍舊面臨勞動力持續短缺和工資持續上漲的局面。
從宏觀層面來看,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保持穩定的勞動力市場和健康的收入增長是中國的工作重心。
工資水平持續上漲反映出中國的勞動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產品的復雜程度也不斷加深。
這證實了中國制造業正向高端制造業和更持續的增長模式轉變。
從企業層面來講,勞動力短缺則意味著珠江三角洲制造業的生產成本更高。
我們與珠江三角洲開展業務的290家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制造商展開過對話,其中超過85%的制造商表示,勞動力短缺的情況至少跟2014年一樣糟糕。
2015年,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水平預計平均增長8.4%,與2014年的8.1%形成反差,表明實際工資總體增長6.8%。
平均來看,勞動力的工資支出占珠江三角洲制造業總成本結構的1/5以上,因此,2015年強勁的工資增長勢頭或將極大地觸碰到制造商們的底線。
與我們對話的企業也表達了他們對利潤減少、信用緊縮、訂單前景不明朗以及人民幣波動不斷等方面的擔憂。

∧東盟擁有強大的制造能力且形式多樣化。
盡管有這些短期挑戰要面對,但對于那些愿意迎接挑戰的企業來說,中國依然有很多機遇。
調查顯示,投資自動化生產線成為珠江三角洲地區企業應對勞動力短缺和工資持續上漲最常見的措施。
這一結果證實了國際機器人協會的推測:到2017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使用工業機器人最多的國家,超過歐洲和北美。
然而,與我們對話的企業中有超過30%的企業正規劃通過企業搬遷來應對挑戰。一些企業打算將工廠遷到更靠近內陸的地區,一些打算遷至海外,選址更傾向于越南和緬甸等勞動成本較低的國家。
伴著中國制造業的轉型,東盟有望隨之成長起來。雖然在中國的部分地區,尤其是西部,工資可能依然具有競爭優勢,但勞動力人數的不斷減少意味著他們的薪資水平有可能快速趕上中國的東部地區。
隨著珠三角地區低成本制造企業的搬遷,與中國毗鄰的越南意欲成為最大受益者之一。
調查顯示,搬遷至越南的企業估計可節省19%的平均成本,而在另一個國家——緬甸,企業可節省20%的工資成本。
總體來說,東盟擁有強大的制造能力且形式多樣化——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和印度尼西亞擁有低成本生產工廠,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將制造業與電子工業相結合,而新加坡則生產高附加值產品。
想要更充分地發揮這些多樣化的優勢,東盟國家則需要更好地實現區域一體化。除了完善基礎設施鏈接以外,還需要在共同的區域框架下進行投資監管,以便于企業更輕松地采取針對東盟地區的運營戰略。
中國所取得卓越的發展成就,并成為一個全球出口大國,是由諸多因素所決定的。最關鍵的因素在于中國在貿易與投資領域的高度開放性,包括建立低稅率的經濟特區,設置有限的貿易壁壘和設立支持性政府機構等措施。
東盟完全可以借鑒中國的經驗:對外貿易在優化經濟結構和促進經濟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潛在的經濟利益巨大。
隨著外國直接投資不斷從中國轉移到東盟地區,東盟與中國之間的差距可能會縮小,從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地。
許志亮 編譯 來源:印度尼西亞《雅加達郵報》網站
作者系中國香港渣打銀行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