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周密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
升級版自貿區支撐“一帶一路”發展
□ 文/周密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

2013年,中國提出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以推動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貿區進一步發展,且獲得東盟各國的支持,這實際上反映了各國已經從現有的經貿合作中獲益。2014年,第13次中國—東盟經貿部長會議以聯合新聞公報方式宣布雙方同意開啟自貿區升級版的談判。
東盟始終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在“一帶一路”宏大構想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東盟共同體的建成將提高其內部資源整合和對外談判的效率。加快自貿區升級進程既可以為雙邊經貿合作深化發展提供重要的機制性安排,又能夠通過相關規則的創新實踐,為“一帶一路”國家間經貿合作和亞太自貿區的建設提供支撐,進一步增強相關國家在全球經貿體制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在自貿區升級版談判中,中國愿意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模式開展投資協定談判。上述模式是界定政府權力邊界的重要手段,不僅可以通過協議談判推動市場進一步開放,讓投資者準確把握東道國可能的市場機會,而且可以幫助投資者對未來可能需要應對的監管要求有更為清楚的認識。有助于投資者基于長期發展,有效安排自身的投資計劃,避免短期投資的過度波動對經濟社會各方的利益損害。
目前,中國雖然尚未完成外資管理模式由正面清單向負面清單的轉換,但相關法律法規工作已在進行,且通過上海、天津、福建、廣東的自貿區和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積累著經驗;而東盟的新加坡、越南等國在美國主導的TPP談判中已經同意采取負面清單的方式。這意味著在東盟共同體框架下協同各方的做法難度有所降低,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投資協定部分采取上述模式推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
中國—東盟自貿區中已有約束政府行為,為經貿合作提供更為有效保障的規定,但受當時的歷史環境和國際經貿合作特點所限,自貿區內貿易便利化程度仍然較低,對經貿合作的制約依舊較為突出。WTO的多哈回合談判經歷14年所形成的結晶——《貿易便利化協議》為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提供了更多參考和借鑒。將部分恰當的內容借鑒至升級版的中國—東盟自貿區,有助于使得該協定符合國際經貿發展趨勢,從而避免出現自貿區開放水平反而低于WTO承諾的問題。
要強化自貿區中的貿易便利化措施,將雙邊經貿合作從邊境措施向邊境后措施合作調整。可以探索使用類似“早期收獲”的方式,將東盟國家關注的水果、農產品等商品的檢驗檢疫環節調整,在做好政府協調和監管的同時提高檢驗結果的互認,加強中國和東盟市場內重要商品可追溯體系的建設,通過加強誠信體系的建設,增加從業者的違約成本。
升級版的自貿區也應提高市場開放水平,在貨物貿易上繼續為商品要素的流動提供更為公平的條件,擴大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領域,降低關稅壁壘,并以此作為促進區域內經濟要素資源優化配置、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措施。
為此,談判中應繼續促進各國減少對市場發揮資源配置作用的干預,調整敏感產品清單和高度敏感產品清單,通過政府、學術機構和業界探討,溝通想法,共同重新界定“敏感”的含義,在減少信息不對稱并建立健全風險防范和保障機制的基礎上,大幅度減少敏感清單的例外范圍。
加快各方的商品關稅消減進程,提升企業在中國—東盟自貿區廣闊市場中進行資源配置的能力和意愿,促進貿易的升級和發展;鼓勵中國企業在東盟地區延伸產業鏈,通過投資增加東盟國家的經濟活力和經濟活動附加值,促進配套產業發展,增強技術外溢效應,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雙方可以在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談判中增加有關電子商務、知識產權、競爭政策、環境、政府采購等新議題,也可以對有關國有企業和勞工等議題予以界定。
面臨全球經濟再平衡的沖擊,包括中國和東盟發展中國家在內的經濟體均面臨外需大幅減弱的嚴峻挑戰,各國創新傳統貿易方式的需求強烈。規范電子商務發展環境,為區域內企業提供有效保障,有助于提高新業務的吸引力。此外,企業在發展中保護自身知識產權的需求也更為強烈,通過相關機制的完善,有利于鼓勵創新,推動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而在市場的整合發展方面,需要各國政府重新審視已有政策,為企業創造公平合理的發展環境。推動政府采購的公平環境,規范采購活動,增強對各方行為的約束。同時避免由于壟斷帶來的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和消費者權益受損等問題。
針對環境保護,自貿區相關國家在APEC框架下對保護環境做出了積極努力,通過經貿協定應進一步強調環境承諾的約束力,為保護環境目標的實現提供更有引導性的政策,鼓勵相關企業為全球環境改善做出貢獻。
對于尚未在中國參與的經貿協定中涉及的內容也可爭取有所突破。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對于可能影響中國企業未來國際化發展的議題也可進行探討,以增強自貿區成員在此類領域的發言權和影響力。
例如對國有企業發展機制、市場地位和競爭特點的準確界定有助于降低各方偏見,減少對國有企業不公正的態度和限制措施。對勞工權益和義務的界定有助于對投資企業提供行為指導,明確企業責任范圍,保障和維護勞工的各項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穩定,同時保護企業權利和利益、避免工會組織對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過度影響。在增強投資者信心的同時支撐“一帶一路”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