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Lucio Blanco Pitlo II
(作者系菲律賓中國研究協會研究員)
菲律賓、中國和亞投行:機遇與挑戰并存
□ 文/ Lucio Blanco Pitlo II
(作者系菲律賓中國研究協會研究員)
2015 年,菲律賓的GDP增長率預計會達到6.3%,而中國的GDP增長率預計達7%,這意味著菲律賓將成為中國之后世界第二大高速發展的新興經濟體。菲律賓經濟的出色表現,關鍵依靠的是蓬勃的業務流程外包產業、強勁的消費支出、 政府對臺風“海燕”受災地區災后重建的開支,以及不斷增長的海外匯款。實際上,菲律賓由于制度和基礎設施不完善,其在吸引對外直接投資方面是相對落后的。但自2009年以來,菲律賓的GDP一直穩步增長,取得這樣的成績,對于菲律賓而言是難能可貴的。
要進一步挖掘菲律賓自身的潛力,通過加強本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對外投資環境是重要方法之一。而亞投行作為一個能夠提供額外資金來源,為當地的基礎設施項目融資的機構,對菲律賓來說很有吸引力。因此,受巨大經濟利益的驅動,菲律賓政府早在2014年10月就決定簽署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中國倡導成立的亞投行。對菲律賓而言,加入亞投行是有原則的合作,是不損害本國在某些政治問題上立場的決定。因為亞投行顯然更像是能為中國帶來利益的經濟工具,而非地緣政治工具。
而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4-201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菲律賓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其實排名不佳,在接受調查的144個經濟體中僅列第91位。相比之下,周邊的東盟國家表現較好,馬來西亞位列第25 位、泰國第48位、印度尼西亞第56位、越南第81位。該排名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這部分國家相對于菲律賓而言,更能吸引國外資金的原因。因為基礎設施、各類機構、宏觀經濟環境、健康及初級教育是經濟競爭的基本要求。
報告中關于基礎設施的調查,主要參考的是各國基礎設施的質量、廣泛程度及其效率,涵蓋了交通、電力和通訊領域。報告認為,基礎設施供給不足是影響國外企業在菲律賓開展業務的第二大主要因素。這意味著菲律賓政府需要分配更多的資金用于基礎設施項目或建立一個有利的政策環境來吸引國內外資金,對菲律賓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投資。此外,諸如重新修訂憲法和法律關于對外投資的限制條件也十分必要。
基于現實考慮,當其它國家迫于壓力推遲申請加入亞投行或持“觀望”態度時,菲律賓毅然采取了行動,成為亞投行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之一。盡管與中國存在南海爭端,但菲律賓政府和其它早早加入亞投行的意向成員都認為,亞投行就是一個單純的經濟組織。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臺灣地區近來也表達了加入亞投行的意愿。與中國存在南海爭端的國家,如文萊、馬來西亞和越南,也在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之列。與中國在南海有海上爭議的印度尼西亞亦申請加入亞投行。事實上,東盟十國最終都成為了亞投行的意向創始成員國。因為從區域發展情況來看,得益于中國迅速增長的需求和不斷加大的海外投資,東盟地區的經濟正快速發展,并經歷著經濟轉型。所以,如果不加入亞投行,只會讓菲律賓與快速發展和轉型的區域經濟隔離。

亞投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方向
另一方面,菲律賓若拒絕加入亞投行,或許會強化某些人這樣的看法,即無論中方的提議有多少優點,菲律賓都只會一味地駁斥。菲律賓也許會因此被負面地描述成一名蓄意阻撓者。此外,菲律賓拒絕加入亞投行也可能傳遞這樣一種信息,即在與中國的雙邊關系中,菲律賓只以政治爭端為主導,并拒絕其它領域一切可能的、建設性的合作。而與此相反,菲律賓加入亞投行,則會被看成是一個理性務實的參與者,是清楚自己基礎設施資金需求的,并希望打開新的機遇之窗尋求解決之道。因此,菲律賓于2014年簽署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被認為是恰逢其時、充滿遠見的。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菲律賓將會以直接利益相關者,而非置身事外的批評家的身份,在制定銀行組織結構、政策和流程的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更好地“發聲”。
就中國而言,讓菲律賓加入亞投行可被視為一項壯舉,這一行為體現了亞投行的包容性和非政治性。隨著亞投行的逐步成型,一些問題應開始考慮,這包括菲律賓所關注的亞投行治理架構、透明度、決策以及其它國家提出的有效、合法的問題。歐洲國家的加盟,帶來了較為成熟的法律和金融體制,這必將有助于相關問題的解決。但我們并不清楚中國是否會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干預資助項目的選擇,向與其有爭端的成員國施加壓力。不過這種行為會影響亞投行的公信度和其非政治性的基礎,絕非明智之舉。這也和中國同其它國家經濟往來時宣稱的“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政策背道而馳。
有人認為,亞投行是中國針對美國領導的戰后全球秩序而實施的大戰略的一部分,也是促使亞洲國家向中國靠攏的一種手段。我們暫且不論這種分析的對錯,多數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其實更愿意把精力放在為本國基礎設施項目尋求資金這件事上。他們寧愿遠離地緣政治和大國競爭,努力做好平衡和防范工作,以保留足夠的回旋余地,來適應形勢的變化。盡管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亞洲開發銀行這些健全的國際和地區貸款機構一直都存在,但它們在滿足基礎設施融資需求方面,特別是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融資需求方面,還有很大的空缺需要填補。因此,只要亞投行補充完善現有的信貸措施,肯定自身的非政治性,解決好治理、透明度和決策問題,菲律賓就沒有理由不成為它的一份子。
馬金羽 編譯 來源:中美聚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