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自由體位對足月胎膜早破孕婦分娩結局的影響
陳艷
目的 探究自由體位對足月胎膜早破孕婦分娩結局的影響。方法 隨機選取70例胎膜早破孕婦為本研究對象,按照完全雙盲法隨機均分為2組(n=35),對照組孕婦采用傳統抬高臀部臥床休息待產,研究組孕婦采用自由舒適體位待產,觀察并比較2組孕婦各產程時間、羊水量及出血量和母嬰不良事件發生率。結果 研究組孕婦第一至第三產程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羊水量顯著少于對照組,且母嬰不良事件發生率(14.29%)顯著低于對照組(37.14%),2組以上指標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自由體位對足月胎膜早破孕婦分娩結局具有積極影響,利于促進產程進展,減少不良事件發生,具臨床實際應用價值。
自由體位;足月;胎膜早破;分娩結局
孕婦于分娩前胎膜發生自然破裂現象被稱作胎膜早破,其中足月胎膜早破孕婦發生率為10%,胎膜早破會導致孕婦大量羊水流失,可能引起早產、宮內感染、臍帶脫垂等,從而影響臨床分娩方式,給母嬰帶來危害。傳統型抬高臀部臥床休息的待產方式有延長產程給胎兒造成負面影響等局限性[1-2]。本研究通過對確診的胎膜早破孕婦給予自由體位等待分娩,母嬰結局均良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性選擇2012年6月~2014年6月江蘇省贛榆縣人民醫院產科待產的70例胎膜早破孕婦為本研究對象,均符合擬行陰道試產且在認真閱讀實驗通知書前提下同意并簽字。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n=35);對照組年齡21~36歲,平均(26.36±1.26)歲,孕周38~40周,平均(39.23±0.59)周;受教育程度:初中至高中11例,大專至本科14例,本科以上10例。研究組年齡23~40歲,平均(27.59±1.85)歲,孕周38~41周,平均(40.36±0.25)周;受教育程度:初中至高中13例,大專至本科12例,本科以上10例。2組臨床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排除孕周<37周,胎心異常且母嬰出現感染跡象;因各種因素導致未臨產改行剖宮產;采用催產素引產或催產;較難完全配合本研究實驗方案順利開展者[3]。
1.3 方法 2組孕婦給予全面評估各方面情況后,嚴密監測胎心、胎動,在定時吸氧情況下行外陰部消毒,保持會陰部位的清潔度,對于破膜>12h孕婦應即刻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在此基礎上,對照組行傳統的抬高臀部臥床休息待產:住院后臥床休息,調整床尾高度(約30°),使孕婦能夠左右自由變換體位,同時提供便器,方便孕婦可在床上大小便,待宮口全開后平車送至產房。研究組選擇自由且舒適的體位待產:遵循孕婦個人意愿選用感覺放松、舒適的體位待到宮口全開,方上產床分娩,這一期間內醫護人員通過各種方式鼓勵孕婦,使其及時徹底的排空膀胱、直腸。
1.4 觀察指標 各階段產程: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實踐;孕婦羊水量及出血量;母嬰不良事件:產后大出血、尿潴留、產褥/糞便感染、新生兒窒息、宮頸撕裂。
1.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均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孕婦各階段產程情況 研究組孕婦第一至第三產程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孕婦各階段產程情況(s,min)

表1 2組孕婦各階段產程情況(s,min)
組別例數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對照組35526.36±25.5975.58±0.8511.26±4.21研究組35489.69±23.6952.69±8.527.23±3.25 P(t)值<0.05(9.1367)<0.05(6.7109)<0.05(7.09273)
2.2 2組孕婦羊水量及出血量情況 研究組孕婦羊水量(107.58±54.23)mL,顯著少于對照組的(241.26±43.26)mL,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1.2876,P<0.05);出血量(256.23±38.25)mL,略低于對照組的(296.36±23.58)mL,但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3 2組母嬰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2組均發生不同程度的產后大出血、尿潴留、產褥/糞便感染、新生兒窒息、宮頸撕裂等不良事件,其中研究組總發生率14.29%(5/3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7.14%(13/35),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4328,P<0.05)。
孕婦發生胎膜早破與子宮機能不全、胎膜發育不良等有關,當孕婦羊水大量流失,胎兒因無羊水保護引起其自由活動受限,在產程發動情況下,宮體肌肉會緊緊裹住胎體,導致胎盤、臍帶受到擠壓,胎體供血缺乏,若在短時間內可以順利娩出則無不良后果發生,若長時間未娩出,則需立即轉至剖宮產,否則胎兒將死于宮內。因此,選用科學、有效的待產方式對縮短產程進展、減輕母體痛苦、提高圍生兒生命質量具有積極作用[4]。傳統的臨床護理規范中對于胎膜早破孕婦采用平臥且抬高臀部待產方式,其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預防孕婦臍帶脫垂,但是此方式很容易給孕婦生理及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即使孕婦可平臥或左右側體位轉換,但是由于長時間機體活動受限,孕婦機體會發生酸痛感。加之絕大多數孕婦不習慣或不好意思在病床排尿便,導致其不敢足量進水、進食,容易引發脫水、酸中毒、尿潴留、糞便感染等不良事件[5]。另外抬高臀部臥床靜休方式容易導致胎頭與子宮內頸部難以貼近,不易誘發宮縮,需予以催產素誘發宮縮,這會導致產程時間延長,從而給母嬰帶來不良影響。
本研究給予研究組孕婦采用的自由舒適體位待產方案,在監測胎心、胎動等正常情況下,允許孕婦可選擇自由舒適體位,使其可以做適當的床下活動(如進食、排便等)[6]。自由舒適體位待產可以讓孕婦憑自身感覺選擇舒適的體位,產婦通過前傾站立姿勢會增加宮縮,減輕疼痛感,擴大骨盆入口,從而利于增強孕婦自然分娩的信心;同時孕婦通過自由變換體位以放松全身肌肉,特別是會陰部,因而當胎頭娩出時能良好配合醫師,保證胎兒得以順利下降,進而達到理想分娩結局[7]。另外,產婦自由體位時采取的坐位或半臥位,可顯著增加大骨盆傾斜度,使胎頭更容易進入骨盆入口平面,從而保證胎兒可順利下降,加速產程進度,有效減少因產程延長而導致新生兒發生窒息等不良事件[8]。為足月胎膜早破孕婦分娩探索科學有效且安全的體位待產方式,本研究對本院產科住院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婦分別給予傳統抬高臀部臥床休息待產和自由舒適體位,結果顯示,應用自由體位待產的研究組孕婦第一至三產程事件均顯著短于應用抬高臀部臥床休息方式待產的對照組,且研究組羊水量(107.58±54.23)mL顯著少于對照組(241.26±43.26)mL;母嬰不良事件總發生率(14.29%)顯著低于對照組(37.14%),表明應用自由體位對足月胎膜早破孕婦分娩結局具有積極保障作用,在減輕母體機體痛苦同時能提高新生兒出生質量。本研究結果與李健[9]研究結果類似,驗證了臨床應用自由舒適體位待產方式的有效性、可行性。此外,2組患者出血量這一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如何減少出血量還有待進一步臨床實驗進行探索和驗證。
綜上所述,對足月胎膜早破孕婦分娩前給予自由舒適體位待產可有效縮短產程時間,減少羊水量,為宮內胎兒提供安全保障,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率。
[1] 王芳.非限制性自由體位對孕足月胎膜早破孕產婦殘余羊水量及分娩方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7):776-777.
[2] 李夏影.羊水補充療法在妊娠晚期胎膜早破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17):71-72.
[3] 金秋明.足月頭位已銜接的胎膜早破孕婦采用不同體位對陰道分娩結局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29):3240-3241.
[4] 徐北蘭.足月胎膜早破原因及分娩結局的分析[J].廣西醫學, 2013,35(9):1268-1269.
[5] 黃艷波.胎膜早破與分娩方式的關系及對圍生兒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5):46-47.
[6] 周文湘.胎膜早破與分娩方式的關系及產程觀察[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12(12):412-413.
[7] 于雪萍.胎膜早破分娩方式的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 25(19):2344-2345.
[8] 孔素紅.一胎孕足月胎膜早破對分娩方式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4):115-116.
[9] 李健.胎膜早破與分娩方式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36): 85-8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8.012
江蘇 222100 江蘇省贛榆縣人民醫院婦產科 (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