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松
采用肝動脈雙重栓塞法治療肝膽手術后膽管出血的臨床探討
李巖松
目的 分析采用肝動脈雙重栓塞法治療肝膽手術后膽管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50例肝膽手術后膽管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方式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n=25),對照組患者采用保守治療,觀察組采用肝動脈雙重栓塞法治療。對比分析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各項指標。結果 在經過不同的治療方式后,觀察組患者治愈23例,治愈總有效率為92.0%(23/25),2例再次手術,未發生死亡病例;對照組患者治愈6例,16例再次手術,死亡3例,治愈總有效率為24.0%(6/25)。2組治愈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肝膽手術后膽管出血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選擇采用肝動脈雙重栓塞法治療能夠對患者進行全面有效的止血,同時無需進行復雜的麻醉,進而減少了臨床并發癥,值得推廣使用。
肝膽手術;膽管出血;肝動脈雙重栓塞法治療;效果
在臨床中由于手術導致的膽管術后出血情況極為少見[1],但一旦出現膽管出血現象患者的病情通常也都較為嚴重,需要及時進行有效的處理[2]。目前,由于肝膽術后導致患者肝膽出血從而造成并發癥或死亡的患者呈現出上升趨勢[3]。傳統的保守治療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同時失敗率也相對較高。本研究分析采用肝動脈雙重栓塞法治療肝膽手術后膽管出血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09年2月~2014年11月大慶龍南醫院收治的50例肝膽手術后膽管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n=25),對照組患者采用保守治療,觀察組采用肝動脈雙重栓塞法治療。對照組中,男16例,女9例,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56.3±3.5)歲,其中包括4例單純肝內膽管結石、7例膽總管結石、14例內外膽管結石,5例患者采用肝葉切除取石、15例肝葉切除T管引流、5例T管切開取石;觀察組中,男18例,女7例,年齡37~68歲,平均年齡(58.3±3.8)歲,其中包括7例單純肝內膽管結石、8例膽總管結石、10例內外膽管結石,6例患者采用肝葉切除取石、14例肝葉切除T管引流、5例T管切開取石。2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差異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保守治療:采用抗感染、補液以及止血等相關基礎治療,通過T管注入凝血酶以及腎上腺素溶液,采用雙氧水對T管進行沖洗。在操作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T管的顏色和量的變化,患者引流量若是減少應當進行術前止血。此外在治療的過程中需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觀察。
1.2.2 觀察組 采用Seldinger技術,在患者右側股動脈進行插管,在患者腹腔動脈以及腸系膜上動脈放置導管,采用DSA檢查出血量以及出血灶,采用微導管選擇出血區域內動脈,采用彈簧鋼圈以及明膠海綿在遠側和近側動脈行雙重栓塞。患者栓塞結束后行肝動脈造影,對栓塞結果進行評估,若是未發生出血情況則可進行壓迫止血。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2組患者的膽總管出血量、T管引流量、并發癥等相關情況,同時比較分析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到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有效止血4例,出現并發癥患者8例,止血后引流量為(770.3±150.3)mL,出血量(551.2±223.3)mL;觀察組患者有效止血23例,出現并發癥患者1例,止血后引流量為(432.2±110.3)mL,出血量(148.3±70.2)mL,2組間以上指標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有效止血、并發癥、止血后引流量以及出血量比較
在經過不同的治療方式后,觀察組患者治愈23例,治愈總有效率為92.0%(23/25),2例再次手術,未發生死亡病例;對照組患者治愈6例,16例再次手術,死亡3例,治愈總有效率為24.0%(6/25)。2組間以上指標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于國外的膽管出血患者而言,通常多屬感染或外傷所致,經過介入手術治療后往往能夠達到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在止血方面通常采用微導管以及其他微創技術,能夠準確地定位止血點[4]。但在對我國的膽管出血患者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發現多數均為手術打擊疊加所致,主要出血部位包括門靜脈、肝動脈以及肝靜脈等。多數情況下為肝動脈血管瘤破裂出血,由于膽管壁出現長期壓迫,形成糜爛潰瘍,最后穿透門靜脈分支[5]。而肝內外膽管結石或膽管蛔蟲則又會導致膽管周圍發生炎癥,同樣會導致出現多發性膿腫,從而出現膽管血管瘺,從而發生膽管出血[6]。此外還需注意腫瘤對膽管出血造成的影響,由于癌細胞可能形成癌栓,會在膽管壁上繼續生長,一旦癌栓出現脫落便會導致膽管出血[7]。同時治療過程中T管的刺激以及壓迫同樣能夠導致患者膽管發生出血情況[8]。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的雙重栓塞具備以下特點:(1)通過DSA能夠直觀地了解出血部位。(2)患者術后恢復時間快,創傷小。(3)不用進行麻醉便可直接治療。(4)通過對患者遠端以及近端的栓塞,能夠防止栓塞時對肝臟功能造成損害,有效解決了膽管出血問題。綜上所述,在對肝膽手術后膽管出血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選擇采用肝動脈雙重栓塞法治療能夠對患者進行全面有效的止血,同時無需進行復雜的麻醉,進而減少了臨床并發癥,值得推廣使用。
[1] 余松衛.采用肝動脈雙重栓塞法治療肝膽手術后膽管出血的臨床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4,23(2):140-141.
[2] 黃銳,蔣佶朋,伍剛.采用肝動脈雙重栓塞法治療肝膽手術后膽管出血的臨床探討[J].四川醫學,2013,3(2):344-346.
[3] 趙志堅,張陽德.超選擇性肝動脈雙重栓塞治療肝膽手術后膽道出血的研究[J].中國醫學工程,2012,5(4):479-480,483.
[4] 曹會存,劉健,李天曉,等.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術后膽管大出血的介入治療[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1,6(3):459-462.
[5] 何敬東,范謀海,周義成,等.超選擇性雙重栓塞治療膽道出血[J].放射學實踐,2011,3(3):166-169.
[6] 楊劍.活人體肝外膽管供血動脈三維可視化及臨床應用研究[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3.
[7] 劉進忠,李志峰.肝膽管結石術后近期膽管出血的診治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8,8(2):707-708.
[8] 鄭國慶,梁金榮,沈朝敏.膽道探查術后膽道大出血臨床診治分析[J].肝膽外科雜志,2012,3(4):215-2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8.047
黑龍江 163453 大慶龍南醫院普外科 (李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