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昌
內鏡黏膜切除術治療結直腸息肉的效果觀察
歐陽昌
目的 觀察內鏡黏膜切除術治療結直腸息肉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結直腸息肉病變的800例患者,對其采取內鏡黏膜切除術治療,觀察其臨床病情癥狀和生命體征、病灶切除情況,并記錄患者產生的并發癥。結果 800例結直腸息肉病變患者中,所切除的結直腸息肉有1095顆,其中完全切除顆數是1092顆,完全切除率高達99.73%;結直腸息肉病變患者在圍手術期中,產生的并發癥主要以熱灼傷(1.13%)、手術中出血(0.50%)、延時出血(0.38%)為主,且產生并發癥概率最高的是息肉在5~20mm之間的患者(4.81%)。結論 內鏡黏膜切除術治療結直腸息肉病變的患者,其完全切除率非常高,且產生的并發癥概率小,能夠有效降低手術風險,達到安全有效的治療效果。
內鏡黏膜切除術;結直腸息肉;治療效果
結直腸息肉病變治療的主要方式為內鏡摘除術。但在臨床上,結直腸息肉病變患者的死亡率和治療的風險率都很高[1]。本研究為探討一種安全性高、風險率低的方式,選取內鏡黏膜切除術治療的800例結直腸息肉病變患者,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1月~2014年8月在婺源縣人民醫院實施結直腸息肉病變治療的8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入院后,經過臨床腸鏡檢查,均符合結直腸息肉病變的標準。所有結直腸息肉病變的患者均明確、自愿地接受本研究,都能夠積極配合醫師的治療。800例患者中,男427例、女373例,年齡5~85歲、平均年齡(52.34±5.91)歲。
1.2 方法 給所有結直腸息肉病變的患者采取內鏡黏膜切除術治療。做好術前準備,包括了解結直腸息肉病變患者的病史,給其采取全方位的體檢,觀察患者各項指標以及做好腸道準備,然后給患者進行手術,在手術后給予患者相應的飲食處理。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1.3.1 觀察指標 使用內鏡黏膜切除術治療結直腸息肉病變的患者,觀察所有患者的臨床病情癥狀和生命體征、患者的病灶切除情況,記錄患者產生的并發癥情況等。
1.3.2 患者病灶切除標準 觀察結直腸息肉病變的患者在手術治療后的病灶切除情況,將其分為3個等級標準:完全切除:患者的病灶邊緣和切除口之間有2mm的距離空間。非完全切除:患者的病灶邊緣和切除口之間不足2mm的距離空間。切除有殘留:患者的切除口周圍還有病灶組織存在。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數據的處理,以95%作為可信區間。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采用t檢驗;使用[n(%)]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所有結直腸息肉病變患者的切除情況 在使用內鏡黏膜切除術治療后,800例結直腸息肉病變患者中,所切除的結直腸息肉有1095顆,其中完全切除顆數是1092顆,完全切除率是99.73%;非完全切除顆數是3顆,非完全切除率是0.27%。結果表明,內鏡黏膜切除術的完全切除率非常高。
2.2 所有結直腸息肉病變患者產生的并發癥情況 所有結直腸息肉病變患者在圍手術期中,產生的并發癥主要以熱灼傷情況為主,占9例(1.13%);其次是手術中出血情況,占4例(0.50%);以及延時出血,占3例(0.38%)。患者產生并發癥情況與患者的息肉大小有密切關系,產生并發癥概率最高的是息肉在5~20mm之間的患者,占11例(4.81%)。見表1。

表1 結直腸息肉病變患者產生的并發癥情況(n)
在結直腸疾病中,結直腸癌的發病原因主要是腺瘤,通過切除結直腸腺瘤能夠有效減少其發病概率[2]。結直腸息肉,是腸道當中一種較為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生部位主要是直腸、結腸等,主要分布形式為單個或多個散在直腸結腸當中,主要發病人群為3~6歲的兒童群體,且以男性為主。就目前而已,腸息肉的病因尚不明確,但遺傳因素、病毒感染、粘膜的慢性機械刺激、粘膜的慢性炎癥等是其主要的誘因。
臨床上針對結直腸息肉病變的切除術多種多樣,但是以往的切除術均容易產生較高的并發癥,導致患者術后出血甚至死亡[3]。內鏡黏膜切除術,該技術能夠在保證不傷害黏膜下層以下組織的基礎上,在內鏡下完成黏膜層的切除手術。使用內鏡能夠達到微創治療的目的,且能夠保證手術的準確性和切除的完全性。相比常規切除術,內鏡黏膜切除術治療結直腸息肉病變患者,能夠有效地避免患者穿孔現象,并減少患者受到熱灼傷和出血情況,其具有的安全性更高[4-5]。內鏡黏膜切除術治療結直腸息肉病變患者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做好手術前的準備工作。了解結直腸息肉病變患者的一般資料和病史,給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身體檢查,觀察患者的肝功能指標、血小板指標、血常規情況等,記錄患者出血和凝血的時間,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包括患者的用藥史等,選擇最佳內鏡黏膜切除手術時間;在術前4h用2000~3000mL之間的水兌電解質散2~3袋,給患者一次性服用,進行腸道準備。(2)手術中的操作要點。確定患者的結直腸息肉病變部位,根據病灶具體情況,劃出切除位置,然后通電實施內鏡黏膜切除術進行治療,在手術中要防止患者發生穿孔現象和出血情況,緊急情況一旦出現,要及時采取措施,保證處理的及時性和有效性。(3)手術后患者的飲食方式。手術后患者需要禁食1d,之后飲食方式慢慢從流質物過度到半流質物,7d后才能給予患者正常飲食[6-8]。本研究中,內鏡黏膜切除術有效地避免了手術中患者的穿孔現象,并減少了患者的出血情況,其中熱灼傷的發生概率僅為1.13%,且結直腸息肉病變的患者完全切除率高達99.73%。
綜上所述,內鏡黏膜切除術治療結直腸息肉病變的患者,其完全切除率非常高,且產生的并發癥概率小,能夠有效降低手術風險,達到安全有效的治療效果。
[1] 宗曄,冀明,俞力,等.內鏡黏膜切除術治療直腸類癌的價值評估[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0,27(7):353-355.
[2] 王玨,劉邦倫,王江紅,等.無痛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大腸息肉樣病變68例臨床分析[J].重慶醫學,2010,39(17):2352-2353,2356.
[3] Jee YS,張輝.評估適應證擴大后內鏡黏膜切除術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安全性[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0,13(4):293.
[4] 姜素峰,韓樹堂.內鏡黏膜切除術的配合體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4):35-37.
[5] 張文明,沈俊,張召珍,等.結直腸息肉內鏡下特點及治療[J].中國癌癥雜志,2010,20(8):621-625.
[6] 章亞娣,潘文勝,沈虹,等.內鏡下結直腸息肉摘除術后急診出血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2,21(1):74-78.
[7] 邵春法,王衛軍,謝健進,等.腹腔鏡聯合結腸鏡治療復雜、特殊類型的結直腸息肉[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1,11(5):398-399,405.
[8] 賴曉嶸,沙衛紅,林煥建,等.結直腸息肉癌變的內鏡下表現、治療及癌變因素分析[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2,17(3):127-12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8.048
江西 334000 婺源縣人民醫院 (歐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