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超
摘要:生態文明建設是造福子孫后代的重要工程,“先破壞,后治理”的老路子必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我們必須要處理好經濟建設與生態保護的關系。然而部分地區由于之前的過度開發,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現象極為嚴重,水土保持、環境治理是當前各個地區要著力完成的工作。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是實施水土保持的重要舉措,但是目前各個地區在水土保持監督管理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分析問題、找出問題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整改對策,探索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的新路子已經成為各個地區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水土保持;監督;管理
一、引言
水土資源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是無可取代的自然資源,特別是土壤資源更是不可再生,水土流失造成了大量資源的浪費,這一問題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緊密關注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一。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以及對環境的持續破壞,使得多數地區水土流失形勢異常嚴峻,自然災害頻發。在我國,多數地區都存在著異常嚴峻的水土流失問題,并且伴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這一趨勢越來越嚴重。再加上多數地區較差的自然條件,森林資源少、植被覆蓋率較低、沙漠化等更是加劇了水土流失,為此在治理水土流失的過程中更加要注意做好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為水土保持工作做好保障。
二、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
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是水土保持的重要環節,目前在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制約了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找出這些問題就顯得十分必要了。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大致如下:
(一)水土保持意識與法制觀念欠缺
盡管水土保持義務已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但是依然有部分地區對于水土保持仍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主要表現為水土保持意識與法制觀念的欠缺。其一,部分地區在水土保持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方面不徹底,使得水土保持在某些地區、某些項目上實施不到位,阻礙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其二,部分地區領導缺乏水土保持意識,沒有充分的意識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意義,為了追求政績,過度的開發,一味的搞基礎建設,而導致環境惡化、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水土資源的浪費。
(二)人為破環現象較為嚴重
在傳統工業化進程中,人們為了經濟建設,本著“先開發、后治理”,或者“邊開發,邊治理”等錯誤的理念,對自然資源過度的、盲目的開發,破壞了大量的植被,造成土壤沙化,導致嚴重的沙塵暴等惡劣環境。在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尤其嚴重,盲目開礦,缺乏科學規劃與指導,導致了大量的資源浪費不說,露天采礦造成的廢渣、廢石等亂堆亂放,侵占土地,絕大多數的水土流失都是人為破壞造成的。
(三)水土保持方案貫徹落實不到位
水土保持方案是對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學規劃與指導,對于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意義重大。盡管近些年來,水土保持方案的申報審批率不斷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但是其在落實上卻差強人意。一方面,水土保持監督管理部門,在監管方面存在阻力;另一方面,部分生產建設項目負責人水土保持意識較差,只顧及項目進展,忽略了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方案實施不到位或者根本沒有實施,甚至個別項目隨意變更水土保持方案,卻不依法報批,從而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四)有關職能部門協調配合缺失
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協調配合是水土保持工作面臨的又一大問題。這主要在于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沒有得到項目立項審批部門足夠的重視,水土保持編制部門與項目立項審批部門之間存在溝通障礙,部分項目往往還沒有拿到水土保持方案,便已經開工建設,導致水土保持方案滯后于項目開工建設,項目建設難以按照水土保持方案進行規劃建設,從而影響水土保持工作正常開展。
三、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問題原因分析
面對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找出問題存在的原因,對此進行分析,然后才能對癥下藥,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前,造成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水土保持意識與法制觀念欠缺原因分析
造成水土保持意識與法制觀念欠缺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兩點:一是群眾參與水土保持的機會較少,群眾參與保障機制缺失,結果就是希望大力支持水土保持工作的群眾無法有效的參與水土保持的監督管理工作,群眾的監督管理作用沒有得以有效的發揮,影響了水土保持監管效率;二是水土保持的法律意識淡薄,部分地區重建設而輕保護,重審批而輕實施,沒有意識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對水土保持的資金投入力度不足。
(二)人為破環現象較為嚴重原因分析
造成人為破壞現象嚴重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人們水土保持觀念的落后。其一,地方政府過分注重政績,為了政績不惜犧牲生態環境,注重經濟建設,而不顧水土流失,忽略了生態保護的重要性,造成項目開發過度,生態破壞嚴重;其二,部分生產建設項目為了自身經濟利益,想盡辦法躲避水土保持責任,不斷推脫,拒不執行水土保持方案或者執行水保方案不到位。
(三)加強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執法力度
加強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執法力度,首先采取細化目標責任制,嚴格審批執法、強化監督檢查等措施,加大水土保持的執法力度,嚴肅查處違法違規案件,有效控制人為水土流失的發生與發展。一是加強制度和執法隊伍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完善考核、監督機制,建立執法巡查臺賬和檔案。二是突出開展國策宣傳,提高全社會水保意識。水土保持是我國四大基本國策之一,水土保持工作更加需要。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和“12月4日法制宣傳日”、《水保法》頒布紀念日等進行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三是加強水土保持方案報批管理力度。組織專人對各類廠礦企業的水土保持方案報批情況、水土保持方案落實情況、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情況和造成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摸底,對無水保方案的建設項目及時催其補辦,對已報批的方案嚴格按標準抓好督查實施。四是加大水土保持執法力度。加強水土保持監督執法檢查,對礦山、石場進行了水土保持檢查。在執法過程中,應當進行充分調查、對照法規、多方取證,嚴格查處水土流失違法案件。
(四)有關職能部門協調配合缺失原因分析
造成職能部門協調配合缺失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職能部門溝通協調體制機制不健全,一方面水土保持監督管理部門與地方職能部門責任劃分不明確,部分地方職能部門甚至認為水土保持監督管理部門爭奪權利,對水土保持工作不配合、不參與、不協調,嚴重阻礙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水土保持監管管理部門受制于地方職能部門,所以地方政府為了政績等某些利益關系,對于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存在強制干預現象。
四、強化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的對策
結合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問題及原因分析,強化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可以從水土保持意識強化、加大執法力度、規范監管制度、強化部門聯動等幾個方面著手,具體如下:
(一)強化宣傳,加強水土保持意識與法制觀念教育
水土保持意識與法制觀念是實施水土保持工作的思想保障。所以我們應該強化宣傳,加強水土保持意識與法制觀念教育。一方面,地方政府領導及管理人員應該高度重視水土保持工作,強化水土保持意識,充分認識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的重要性,積極組織有關人員學習、培訓,強化水土保持監管意識與法制觀念;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群眾參與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發揮廣大群眾的監管作用,用群眾的力量強化水土保持監督管理。
(二)加大執法力度,嚴懲人為破壞行為
人為破會現象嚴重的根源在于缺少關于破壞水土等自然資源的處罰機制,使得部分人投機取巧,破壞生態環境。為此,我們應該加大執法力度,對于破壞水土資源的人絕不姑息,一經發現嚴懲不貸。一方面,要完善水土保持相關的的法律法規及制度,細化《水土保持法》中對造成水土流失違法行為進行處罰的裁量權;另一方面,加大對重大案件的查處力度,對拒不編制及落實水土保持 “三同時”制度的單位或個人,加大處罰力度,除此之外還要通過新聞媒體等曝光,強化教育。
(三)規范監督管理,保障實施方案落到實處
規范監督管理,保障實施方案落到實處,一是要規范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受理、審查、批復、送達等各個環節,具體到每一個細節,細化標準,使每一個環節都有標準可參考,都有規范可依;二是要建立日常監督管理機制,對水土保持項目或工作進行日常的檢查,對違法、違規項目進行通報批評,責令限期整改,對于不配合、不整改等情節嚴重的單位或個人,嚴重懲罰。
(四)強化部門聯動機制,建立水土保持相關法律環境
水土保持是一項綜合性的重大事業,需要各級行政部門的密切配合,相互協調,共同完成。為此,地方政府要不斷強化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建立與完善部門之間的聯動機制,特別是政府于水土保持緊密相關的部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環境、規章制度等,使水土保持工作有制度可遵循,有法律可依據,劃清責任、明確分工,各行政部門要牢記自身的責任和使命,共同擔負起水土保持的重任。
五、結束語
總上所述,當前水土保持監督管理還存在意識與法制觀念缺失,人為破壞現象嚴重,水土保持方案落實不到位,各個部門之間缺乏聯動機制等問題,并對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得出強化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的對策,即要不斷強化宣傳,加強水土保持意識與法制觀念教育;加大執法力度,嚴懲人為破壞行為;規范監督管理,保障水土保持方案落到實處;強化部門聯動機制,建立水土保持相關法律環境等,保障水土保持工作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 徐虹,王兆福.我國水土保持發展的戰略思考[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4)
[2] 劉輝.淺談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幾點對策[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城鄉建設,2012(7)
[3] 李龍標,徐海明,施冬林.關于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有關問題的探討[J].中國水土保持,2012(07):29-30
[4] 潘瑜.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初探[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4,20(0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