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艷
摘要: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定不移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貫穿立德樹人的靈魂。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德樹人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指出:“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他強調,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確立反映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同的價值觀“最大公約數”,關乎國家前途命運,關乎人民幸福安康。這些重要論斷,深刻闡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戰略性、基礎性、全局性意義。習總書記特別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這一重要講話精神,就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定不移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基礎工程,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必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強調以德立人,樹人以德。立德是樹人的前提和基礎,樹人是立德的目標和追求。立德樹人所立的“德”,不僅僅是指道德品質和道德能力,還包括理想信念、人生價值追求和法律素養等,它是一個人的思想政治素質的綜合體現,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的集中反映。立德樹人所樹的“人”,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容和實踐要求,它融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和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為一體,確立了立德樹人的價值根據和價值標準,明確了新的歷史時期“德”的科學內涵。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期賦予立德樹人的新任務新要求,也是新時期立德樹人的靈魂。
崇高的師德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必然前提。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育的本質追求是塑造健全人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明辨是非、陽光向上的生命狀態。英國著名道德學家塞繆爾·斯邁爾斯說,“才學總是博尋人們的贊佩,而品格則必定會贏得人們的尊敬。前者更多是智力的產物,而后者,則是心靈的果實。”品格的培養是一種內隱的學習,是一段潛移默化的身心歷程。當今社會飛速發展,人們往往容易忽視品格的塑造和培養,而盲目追求才學、名利,卻淡漠了精神價值。因此,有的人急功近利、見利忘義。現實生活中電信詐騙、弄虛作假、貪污腐化屢禁不止,表面看是經濟問題,但深刻分析其根源在于價值觀扭曲,單純追求物質利益,而背棄道義,損人利己,殃及社會。
針對青少年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立德樹人必須優化教育的頂層設計,增強教育的科學性。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主要靠學校教育來完成,有針對性地對青少年群體開展系統化的教育培養。青少年的心理發展過程非常復雜,充滿著矛盾,一些行為自控能力處于不成熟狀態;在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方面雖很強,卻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響等等。大中小學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以了解青少年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身心特點為基本前提,要依據青少年的特點和成長規律,適應他們的接受能力,科學安排教育內容,合理選擇教育方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的各個環節,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到成長成才全過程的基本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既要遵循知識傳授的規律,倡導啟發式、參與式教學,使學生們都能通過自身的獨立思考,逐步認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要遵循價值認同的規律,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與生活實際、社會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們通過自身的切身體驗,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國家、社會以及自身發展的意義,在情感態度上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思想行為上自覺地遵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層面提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要求。學校教育不僅僅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培養大國公民的文明素質。養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才能承擔時代賦予的使命;“善學者能,多能者成”的敬業作風,才能把握人生出彩的機會;“以信立身、以誠處世”的誠信品格,才能贏得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國家前行才能凝聚起最磅礴的力量;而從“友善”來說,人作為天地間唯一具有主觀能動性因而最為珍貴的存在者,其重要使命不僅是與人為善,更要與大自然為善。立德樹人是一項系統工程,它貫穿大中小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既要求每一學段的德育都能夠實現“課程”覆蓋,又要求發展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德育課程都能夠實現“無縫”銜接。因此,我們一方面要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接受意趣,科學設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容,構建分層遞進、螺旋上升、整體銜接的內容序列,實現好中小學思想政治課與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效銜接;另一方面要注重大中小各學段的德育工作的整體規劃,在中小學要統籌政治、語文、歷史、體育、藝術等課程的育德功能,在大學要統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它哲學社會科學課程以及專業課程的德育功能,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到各門課程之中,使各門課程都能發揮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
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創新大中小學德育課教育教學,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做到理論與實際統一,促進知行合一。小學“思想品德課”、中學“思想政治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學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載體、主渠道和主陣地,創新學校德育課教育教學,對于青少年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學校德育課建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05”方案實施以來,在中宣部、教育部的領導下,集結全國學術力量組織編寫出版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并確保教材在高校得到統一使用;培訓骨干教師,創新教學方法,推動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把教材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實現好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知識體系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仰體系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