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健
我國的戲劇人物服裝藝術歷史悠久,作為創造服飾藝術與審美感受的一種非常特殊的語言,它也是體現設計者自身個性的一種載體,是整個劇目演出主要參與者。但同時戲劇服裝又要以不同的造型、款式、風格,帶給觀眾賞心悅目的視覺美感,本文將對色彩與服裝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就服裝的色彩搭配原則和色彩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戲劇人物服裝設計是我國戲劇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演出劇目的重點所在,在整場劇目中與導演、演員、舞美、燈光、演員、道具、化妝等部門共同完成的創作演出任務。一個戲劇服裝設計者,需要對生活有深遠的認識,對藝術有豐富的修養,對形象有獨特的追求。在不同的時代和文化背景條件下,服裝設計色彩也呈現出較大的差異性,只有切實的考慮服裝的風格要求,才能夠構思出優秀的服裝。由此可見,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進行改進,從而保證服裝更加貼近戲劇表演。
一、色彩與服裝之間設計思路
隨著我國戲劇不斷地向前發展和戲劇體系的進一步完善與規范,對服裝色彩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服裝設計人員在進行服裝設計的時候,要考慮非常多的方面,演出服裝也與演員臉部化妝一樣,用色彩學來塑造各種人物形象。傳統的“紅忠白奸”、“綠怪藍猛”、“黑剛黃聰”,這些在戲曲臉譜中的夸張手法,也被引進戲劇服裝的色彩裝飾中,戲劇服裝的色彩采用傳統的上五色:紅、黃、綠、黑、白,下五色:紫、藍、粉、絳、湖,配以交月、古銅、秋香等雜色,構成五彩繽紛的色調,以不同的色彩表現各異的人物。不同的服裝材料在色彩表現上具有不同的特點,在人的視覺接受過程中,色彩擁有不同的色相和冷暖傾向及表情特性,戲劇服裝色彩設計是一個系統構思過程,象征與裝飾在戲劇服裝色彩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二、服裝色彩搭配在劇目設計中的運用
在人的視覺接受過程中,色彩最先闖入人的視域,色彩擁有不同的色相和冷暖傾向及表情特性,在服裝及飾品設計上最能創造氣氛的是色彩。因此服飾的第一要素就是色彩。色彩還有對意境進行創造的能力,是戲劇服裝解讀戲劇內涵的語匯,以色傳情,借助色彩延伸人物的內心世界,烘托人物外部形象,幫助觀眾融入劇情,戲劇服裝色彩設計是一個系統構思過程,象征與裝飾在戲劇服裝色彩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不同的色彩自有其特殊的美,沒有美與丑之分,關鍵問題在于服裝色彩的搭配上,通過不同色彩之間的科學搭配,體現其美感。為此我總結出服裝色彩搭配即要有序、主次分明,又要鮮亮。明快的感覺。不同色彩所占比例,定位,最好用黃金分割線比例為基準進行搭配,這樣的布局才能符合大眾的審美觀念;在服裝色彩搭配過程時,還要注意主次分明,這樣才能體現出制作工藝以及自身形狀的搭配,產生鮮活生動的效果。
如今,由于科技的不斷發展,舞臺美術和聲光電等新技術的大量介入,以前傳統的服裝色彩已經無法適應現代舞臺和觀眾的要求了,要使服裝在戲劇舞臺大放異彩,就必須對服裝色彩進行創新式的調整。戲曲服裝的顏色帶有強烈的裝飾性,很多人都知道主色是最好確定的,相配的裝飾色彩有時卻很難選擇。因為裝飾色彩不好把握,使用大面積不相容的色調介入服裝主色調會造成強反差,分不清誰主誰次。同時也非常俗氣,穿在演員身上與人物身份不相符,而且主色調的鮮明度會一下子暗淡下來,喪失了原有的色彩氛圍。再者戲劇服裝的色彩從整體上看著不鮮亮,使塑造的人物在舞臺上表現得不充分,有損人物形象的整體感。
一般的色彩搭配分為彩色系搭配和無彩色系搭配兩大類。筆者在長期劇目演出服裝的色彩設計搭配的實踐中可以看到,服裝顏色的搭配的變化應該是風格多樣的,彩色搭配時,服裝色彩不僅僅是色與色的搭配,更重要的是要與服裝的風格相呼應,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整體出彩。比如,綠色代表活潑、青春靚麗,不同質地的服裝面料和綠色搭配在一起,所顯現出來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同時,色彩還體現出民族藝術性,利用各種元素可以將服裝色彩自身的內涵展現的淋漓盡致。
在工作實際中,還會有許多無彩色系的搭配。黑色、灰色和白等色調最為基本,最大特點表現為其明暗度的可調性,同時與彩色系相互搭配,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實踐中,黑色可與白色、灰色以及彩色想搭配。黑色在與彩色系中的冷色調進行搭配時,可產生靜謐之感;黑色與銀色、金色搭配,則彰顯出一種華麗的色彩;黑色與暖色系色調進行搭配,會產生一種精明之感。對于白色而言,如果與比較個性的色彩相互搭配,則散發出一種青春氣息。灰色是一種介于黑色與白色之間的色調,它體現出黑、白色調的共同優點,更顯穩重、大氣,可與其他色彩進行有效的搭配。
三、色彩在復雜服裝設計中組合方式
首先,明度方面主要是明暗度色彩之間的有效組合,明度配色主要有如下三種形式與效果,第一種是高明度配色,體現出優雅、明亮的色調,常被認為是具有女性感的一種色調,同時也是夏季最為常見的一種服裝色調;第二種是中明度配色,以中年人的服飾色彩為眾,體現一種莊重、含蓄的風格色彩,同時也是當前青年人比較認可的一種配色準則,比如以純度較高的紅色或者藍色進行服裝搭配,可展現出活潑、開朗的性格。第三種是低明度配色,給人一種沉靜感受,莊重、文雅、嚴肅而又憂郁。該種色彩調性,對于青年人的服裝設計而言顯得非常的文靜,深沉而有內涵;在老年人服裝設計中應用,則顯得非常的老沉、莊重;在知識分子服裝設計中應用,顯得非常的超脫、有教養。而且舞臺上的人物在光彩的舞臺氛圍中需要時刻保持鮮明的個性色彩,立得住、耍得開,透過舞臺環境的渲染來體現演員演出的活靈活現,而千萬不能被環境色彩所壓抑、掩蓋。由于舞臺燈光色彩的亮度極其吸引關注的眼球,使得演員的服裝色彩更加難以把握,當燈光直接照射在演員身上時,服裝上的色彩會因為光色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反映。
其次,純度在服裝設計中通常以多色調搭配為重。服裝設計中的色彩應用越多,越有必要將其有機地統一起來。在服飾設計過程中,多色彩配合可對人的視覺產生強烈的沖擊效果。在配色過程中,明度、色相的條件下,純度配色是比較重要的,可豐富、變化視覺效果。一般而言,純度差越小且明度差非常接近時,色彩視覺效果也就非常的柔和;純度差非常大且明度差也較大時,色彩視覺效果呈現出跳躍感,而且比較明快。在純度配色過程中,應當重視色相作用,比如通過增強色相傾向,可以加強色彩的純度,使之變得更加的動感、活潑,加強服飾色彩情調。
還有一點不容忽視的就是服裝的材質,作為服裝的三大要素之一,材料不僅詮釋著服裝的風格與特征,而且直接左右著服裝的色彩和造型的表現效果。各種面料都有自己的“性格表情”。要想追求適宜的材料達到理想的創意理念,必須熟悉材料、親近材料,在原有的面料基礎上,嘗試運用不同手段加以實驗和改造,利用增加、破壞、解構等方法對原有材料進行藝術加工,通過創意和想象,形成一種特殊效果,給視覺以全新的刺激,拓寬常用服裝材料的表現空間。材料的創意、創新是使服裝設計者獲取靈感、拓展設計、豐富裝飾細節、傳達設計理念的重要途徑。設計者應多從材料的角度去思考,把握其特性,并結合戲劇舞臺演出整體的視覺藝術效果,用審美的眼光對面料的材質、肌理和圖案等方面進行開發和再造,對戲劇舞臺的藝術語言進行大膽而充分地詮釋。
總之,在一部戲劇中,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都會對戲劇的最后成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近幾年,筆者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發現,戲劇導演對戲劇服裝色彩的要求更為嚴格,因為它對舞臺的整體效果所起的作用越發的關鍵,大眾的審美越來越挑剔,服裝色彩對觀眾們視覺的強烈沖擊會使人物的表現力更強,對戲劇的成功甚至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