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永紅
摘要:加強農機培訓工作非常重要。而現在農機教育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設施落后,農機駕駛員素質較低,農機教育經費不足,生源組織難等問題都嚴重影響農機教育培訓工作的進行。在新形勢下農機教育培訓要面對存在的困難,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更新觀念,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培訓質量推動農機教育事業發展,更好地為農機化發展服務。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教育
農業機械化學校的發展與農業、農村工作和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密切相關。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發屜的關鍵,農業機械化是發展農業生產力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現代化農業的生要途徑之一。目前,農業機械化發展正處于新的戰略機遇時期,農機化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發展農業,科技是關鍵,教育是基礎,把農業的科技成果廣泛用于生產中去,使其轉化為生產力,有賴于農村勞動者科技素質的提高。農機教育工作是農機化事業的基礎,而當前農機行業勞動力素質與農機化發展很不適應,每年因農機事故和使用保養不當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是相當大的,原因在于駕駛人員素質不高,技能低下。因此,加強農機培訓工作非常重要。而現在農機教育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設施落后,農機駕駛員素質較低,農機教育經費
不足,生源組織難等問題都嚴重影響農機教育培訓工作的進行。在新形勢下農機教育培訓要面對存在的困難,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更新觀念,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培訓質量推動農機教育事業發展.更好地為農機化發展服務。
一、農機教育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快速發展,而農機教育培訓范圍狹窄內容單一,這些遠遠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農機教育培訓領域的拓展勢在必行。農機教育工作是農機化事業發展的基礎,是推動農機服務產業人跨越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徑,農機培訓工作的好壞,不但影響到農機駕駛等方面,面且直接影響到農民的經濟效益和安全生產,影響到農村的穩定和發展。
農機培訓存在的問題:1.服務領域不寬,培訓形式單一。目前,制約農機培訓生存與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培訓的單一性和不穩定性,一般都是培訓拖拉機駕駛員。2.農機駕駛員普遍文化素質低,法律觀念不強,安全意思淡薄。一部分農機罵駛員購買了農機后,認為自己的機械在田間作業,在路上行駛時間較少,大部分時間閑置家里,不辦任何證件,也不參加駕駛員培訓。在農忙的季節,違章載人、載物、人貨混載、無牌證、無安全駕駛技術,無視法律和規章,把生命和財產置之度外,給農機安全帶來了極大的隱患。
二、提高教學質量,力求培訓形式多樣化。
(一)強化教學實踐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教育實踐培訓已經是教學中的基礎,實踐
教學是教學中的基礎,不僅能夠加強對學員的知識理解,還能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和教師要加強對學員的實踐教學,從而促進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把學員的理論聯系實際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
(二)加強教學管理,培訓方式多樣化。
人世以后,建設現代化農業的新形勢,農業必須走專業化,產業化和機械化的道路。提高農產品的檔次和競爭力,農業機械將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大勢所趨。農機培訓,要把注意力和重點放在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上來。廣開培訓門路,應用多種辦學方式,使培訓方式多樣化。轉變辦學思路和方法,下鄉登門培訓,服務到家。加強同農機科研、生產、銷售、推廣部門的合作,廣泛收集農機科研信息,注意新農具、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定期舉辦新機具新技術培訓班,滿足農民技術要求。
(三)劇建新的教育培訓機制。
創建新的教育培訓機制是農機化培訓的需要,也是對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需要。對教學培訓創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教師記住學員是主體,從而對學員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進行培養。2.采取互動式教學。改變老的教學方法,用通俗易懂簡單明了的語言講解,可用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使學員明白,記的扎實,提高學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強化教學環節,建立長期的服務跟蹤,及時解決生產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4.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地補充,不斷增加新的知識和新實用技術。
(四)加強教學管理,增強對交通法律,法規認識。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建立定期的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宣傳貫徹有關農機安全法律法規,增強他們遵紀守法的意識,確保農民群眾和農機駕駛操作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減少農機事故隱患,將事故消滅萌芽之中。這種農機安全宣傳教育是經常性的,長期的,不能放松和停止,做到“平安農機,農機平安”。
三、緊抓農機教育不放松
近幾年來,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實施.尤其在購機補貼政策拉動下,農民購機種糧積極性高漲,各種農用機械快速發展,已涌進千家萬戶。農機化學校應該突出農機駕駛員培訓的主業位置,注重培訓實效。1.朋確培訓內容。培訓不但要講實際操作技術,還要把農業機械的構造原理、使用保養、維護修理等綜合理論作為授課的主要內容。2.講求教學方法。農機培訓面向農村學員文化水平有的較低,專業知識少,年齡差別很大。因此,要因人施教,不能用一刀切的做法而要“量體裁衣,因地制宜”。方法要形象直觀,內容通俗易懂。即要用直觀教學,實物教學,讓學員獲得生動的具體的感性知識。
四、提高教師隊伍的章質。
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校的聲譽,與農機培訓工作好壞密切相關。農機教學不僅是對學員的教學,還包括對社會的作用。因此,就必須建立業務素質高,敬業精神的農機教師隊伍,以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應派教師進行專項進修學習,不斷
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了解當前農機發展的趨勢及相關的知識,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起來。創建強大的師資隊伍,以適應農村發展的需要。讓我們一起為農機化教育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