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強
摘要:物聯網技術是互聯網技術的升級與延伸,是基于物物相連的一種互聯網技術。如何應用物聯網技術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與水平,是當前業內人士關注的熱點。本文探討物聯網技術相關知識,探討其在智慧城市與智能建筑中的應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物聯網技術;智慧城市;智能建筑;應用
物聯網技術由嵌入式系統技術、RFID標簽、傳感器技術等關鍵技術構成,在智慧城市與智能建筑中的應用取得良好效果,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物聯網技術
目前物聯網技術三層結構逐漸被人們接受,即,感知層、傳輸層、應用層。在探討物聯網技術應用前,有必要對物聯網的三層結構作簡要分析。
(一)感知層
感知層用于感知與獲取物體相關信息,是物聯網信息來源的關鍵一環。感知層應用的技術較多,包括RFID技術、傳感器技術、定位技術等,一般由能夠識別物體信息的終端充當,如各類傳感器、射頻讀寫設備等。
(二)傳輸層
傳輸層主要用于傳輸感知層信息至物聯網信息中心、物聯網管理中心。傳輸層細分為接入層、匯聚層以及核心交換層。其中接入層應用專業接入技術,實現最終用戶設備的連接;匯聚層負責將接入層的用戶流量進行聚合,對數據信息進行轉發、路由。核心層用于營造安全、高速數據傳輸環境,保證物聯網數據的正常傳輸。
(三)應用層
應用層與相關行業的專業技術融合,實現各種功能,在服務平臺及專業技術支撐下,提供智能化應用方案,應用在環境監測、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城市管理中。
二、物聯網技術在智慧城市與智能建筑中的運用
物聯網技術在智慧城市與智能建筑中的應用體現在很多方面,其中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涉及交通、物流、醫療等。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體現在:設備監控、節能管理、安防管理等方面。
(一)在智慧城市中的運用
首先,在交通領域中的應用。物聯網技術在交通領域中的應用體現在:構建智能誘導系統。通過獲知駕駛員的起始點、終點信息,綜合分析各道路車輛情況,為駕駛員選擇最佳行駛路徑,避免交通阻塞,縮短行駛時間。同時,基于物聯網技術可實現不停車收費功能,即,RFID讀寫器可自動讀取安裝有RFID標簽的車輛信息,在不停車的情況下,可得出車輛的應繳費信息,并自動扣除,保證道路通暢。另外,基于物聯網構建成的車載網,不僅可查詢交通信息,而且可實時感知客觀環境,并在特殊情況下自動報警,保障駕乘人員的人身、財產安全。其次,在物流行業中的應用。通過應用物聯網技術中的全球定位系統、傳感器、RFID、條形碼等,覆蓋貨物運輸各個環節,包括采購、入庫、配送等環節,可隨時跟蹤貨物位置,提高貨物轉運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最后,在醫療方面的應用。物聯網技術在醫療方面的應用體現在:一方面,構建公共衛生系統,整合醫療設備、藥品、工作人員信息,通過科學管理、合理調配,提高各種突發事件響應效率,降低突發事件造成的不良影響。另一方面,構建個人健康檔案,通過分析檔案信息,根據不同人員給與針對性醫療服務,早發現、早治療一些潛在疾病。
(二)在智能建筑中的運用
首先,在設備監控方面的應用。應用物聯網技術,將執行設備、控制器、自動化儀表、傳感器等,安裝在建筑工程供配電、給排水、照明系統中,實時監控相關設備的運行參數,進行遠程或自動化控制。同時,設置運行參數閥值,當運行參數超過閥值,便自動報警,幫助技術人員及時排查異常信息,保證相關設備安全、穩定運行。其次,在節能管理中的應用。智慧城市對節能環保要求較高。應用物聯網技術可實現良好的節能效果,即,安裝能耗計量儀表,采集供暖、用氣、用水、用電信息,分析建筑耗能情況,確定建筑工程耗能指標,掌握耗能情況,為采取及優化節能措施提供依據,更好的實現節能目標。最后,在安防管理中的應用。在智能建筑中,做好安防管理尤為重要,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建筑安防系統中,不僅準確率高,而且響應更為迅速、及時。例如,在建筑工程內安裝燃氣泄漏傳感器、感煙探測器、玻璃碎裂傳感器等,可提前預知危險,提醒用戶及時進行處理,消除潛在安全隱患,保障用戶生命財產安全。另外,應用物聯網技術還可實現建筑環境的檢測,即,在建筑內部合適位置安裝環境監測傳感器,實現對室內噪聲、溫濕度、光照等監測,并將監測數據顯示在終端,幫助用戶更好的掌握室內環境情況。同時,和空調系統進行聯動,實現對室內環境的自動調節,保證室內環境質量。
結論
物聯網技術是互聯網技術未來主要發展趨勢,發展前景不可限量,因此,做好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物聯網技術專業性強,涉及知識點多,為保證其更好的應用,明確物聯網系統運行原理,認真分析物聯網系統三層結構,明確各層結構應用的設備及作用,以及各層結構應用的技術,對物聯網資源加以合理部署,保證物聯網優勢的充分發揮。
2.物聯網技術是智慧城市、智能建筑應用的關鍵技術,其中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涉及交通、物流、醫療等方面內容,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體現在設備監控、節能管理、安防管理以及環境監測中,獲得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盧倩楠,趙亞萍,高超.物聯網技術在智慧城市與智能建筑中的應用[J].電氣時代,2014(07):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