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英
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及臨床治療措施分析
陳美英
目的 對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探討其臨床治療措施。方法 將剖宮產產后出血的40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出血原因進行分析。將其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200例,給予試驗組患者改良B-Lynch縫合術,給予對照組患者宮腔紗條填塞術,比較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導致產婦產后出血的原因有宮縮乏力、凝血功能障礙、胎盤因素以及合并癥等。試驗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419.53±90.45)mL,對照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439.95±106.96)mL,2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70.56±10.56)min、血紅蛋白(14.68±2.89)g/L、產后24h出血量(14.86±2.74)mL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83.56±12.07)min、血紅蛋白(18.54±4.75)g/L、產后24h出血量(18.45±4.85)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宮腔紗填塞術能夠有效地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對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以及治療措施進行分析總結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能有效地減少產后出血現象,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
產后出血;剖宮產;措施;原因
產婦出血是分娩期并發癥,其發生率正在呈現逐年升高的的趨勢。研究表明,出血是導致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1]。產后出血是指分娩后產婦的出血量大于500mL,若產婦出血情況沒有得到有效地控制,可能會對產婦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出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婦的機體健康,同時,也增加了產婦的病死率。因此,對出血的原因進行分析,并總結其治療方法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可以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依據,應該引起相關醫務工作人員的高度重視[2]。只有對出血的原因以及治療措施進行分析總結,才能對出血產婦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進而降低出血帶給產婦的損傷,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水平[3]。現將進行剖宮產術40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給予2組患者不同的治療方法,以探究這2種方法的臨床價值,希望可以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宜春市萬載縣株潭中心衛生院進行剖宮產術的40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200例。所有產婦均符合黃悅蘭等人在《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及護理體會》[4]一文中產后出血的標準,出血量均超過500mL。2組產婦均表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試驗組產婦年齡23~41歲,平均(31.67±4.85)歲;懷孕次數1~3次,平均(2.53±0.75)次;初產婦121例,經產婦79例;首次行剖宮產術產婦有24例,再次行剖宮產術產婦有176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2~40歲,平均(31.49±4.71)歲;懷孕次數1~3次,平均(2.49±0.77)次;初產婦123例,經產婦77例;首次行剖宮產術產婦有26例,再次行剖宮產術產婦有174例。2組患者在年齡等各項基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給予試驗組患者改良B-Lynch縫合術,將消毒繃帶經過高溫滅菌后,在生理鹽水中浸濕后擰干,用卵圓鉗鉗住一端,從子宮切口放入,從左至右沿宮底填塞,保證逐層均勻,不能留死腔,將尾端從宮頸送至陰道2cm,從下至上填塞,減去多余的砂條,并用1-0腸線縫合。
給予對照組患者宮腔紗條填塞術,在子宮橫切口的右下緣下方3cm處,距離外側緣3cm出垂直穿入子宮肌層,宮腔出針,在距離切口的上方3cm、距離外側緣4cm的宮腔內進針,在前壁出針。由下向上沿著子宮右前壁進行縫合,縫合至宮底,在距離宮角3cm處,繞過宮底到后壁,由上而下沿子宮右后壁進行縫合,方法同前壁。在前壁進針的對應部位從左至右、在對應的左側部位出針,再縫合左半部,方法與右側一樣,在子宮前壁切口的左側下方3cm處出針。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5]。
2.1 產婦出血的原因 產婦出血的原因有主要有宮縮乏力、切口裂開、凝血功能障礙、胎盤因素以及合并癥。其中,宮縮乏力導致產婦出血的有167例,占41.75%;凝血功能障礙導致產后出血的有93例,占23.25%;胎盤因素導致產婦出血的有84例,占21.00%;合并癥導致產婦出血的有46例,占11.50%;切口裂開導致出血的有10例,占2.50%。
2.2 產婦出血的治療效果 2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產后24h出血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s)

表1 2組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s)
組別例數術中出血量血紅蛋白手術時間產后24h出(mL)(g/L)(min)血量(mL)試驗組200419.53±90.4514.68±2.8970.56±10.5614.86±2.74對照組200 439.95±106.9618.54±4.7583.56±12.0718.45±4.85 t值2.0629.81811.4649.114 P值>0.05<0.05<0.05<0.05
目前,產后出血的發生率正在逐年的升高[6],極大地增加了產婦的病死率。因此,對產婦后出血的原因進行分析,對其治療措施進行探討顯得極為必要,具有重要的價值,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降低產婦的危險系數,加快產婦的康復速度[7]。
本研究對出血原因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宮縮乏力、凝血功能障礙、胎盤因素以及合并癥[8]。給予2組患者不同的治療后,術中出血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血紅蛋白、產后24h出血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給予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宮腔紗條填塞術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導致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較多,因此,醫護人員要對這些危險因素進行及時的監控,若產婦出現異常情況,給予產婦及時、有效的治療,可以有效地減少產婦的出血量,從而降低產婦的病死率[9]。給予給予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宮腔紗條填塞術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1] 劉桂英.剖宮產術產后出血原因及防治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4,16(3):536-537.
[2] 王瑩.剖宮產產后出血臨床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3,15(26): 3406-3407.
[3] 成玉蓮.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及護理體會[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3,21(10):185.
[4] 黃悅蘭.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及護理體會[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3,21(3):183.
[5] 羅琳,趙曉霖.產后出血的急救措施及原因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2,19(3):188.
[6] 李俊梅.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及護理體會[J].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2012,3(12):277-278.
[7] 梁磊,江濤,關鑫,等.41例產后出血的原因與防治措施的探討[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6):384-385.
[8] 馬君霞,方媛.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療[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0):1468-1469.
[9] 滑文美.剖宮產產后出血的相關危險因素調查及干預措施[J].血栓與止血學,2013,19(6):267-26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1.031
江西 334100 宜春市萬載縣株潭中心衛生院 (陳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