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夢鄭州輕工業學院,河南鄭州 450002
新聞傳播中英語地名翻譯探討
朱夢
鄭州輕工業學院,河南鄭州450002
摘要地名作為新聞傳播中重要內容之一,在多語新聞傳播中往往會因為地名翻譯的不標準讓讀者或聽眾搞不明白,以英語地名的翻譯為例,探討新聞傳播中英語地名翻譯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對我國英語地名翻譯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地名翻譯;新聞傳播;規范
新聞傳播中需要表明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因(why)、何人(who)五個基本要素。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全球化快速普及,雙語或多語新聞也在新聞傳播中也將常態化。其中,現實生活中,涉及到一些地名翻譯的問題往往讓人看后莫名其妙。地名翻譯看似簡單,實則不然,因為其中隱含著文化、習俗等多重因素。由于各個民族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其所創造的語言的表達方式的也有所不同。我們可以從各國地名來看,以英語國家的地名翻譯為例,從翻譯水平上可以看出一個地方的國際化程度。大街小巷里這么多地名標志牌的翻譯,有的是商家在做,有的是不同的政府部門在做,翻譯標準不同,翻譯水平參差,結果當然是五花八門。在新聞傳播中,地名則是新聞傳播五要素之一。譬如在新聞中經常會遇到地名的問題,英語地名的翻譯往往因為對其理解和文化上差異等原因,導致播出的新聞中所翻譯出的地名也是大相徑庭。無論是漢語譯成英語的,或者是英語譯成漢語,經常會出現一些錯誤或是誤解,而對聽眾或者讀者也會聽得難辯是非。
美國猶他州(Utah)中部有個小鎮叫Fillmore,聽讀音像是再多加點油fill more。對于聽新聞的讀者來說比較容易產生錯覺。而美國密執根州有一個地方叫Maybee,聽起來就是maybe(也許)。它只是一個小地名,如果你到那里跟當地人問詢“Maybe”在哪里或有多遠時,當地一些人可能會回答說“‘也許’10英里”。在科羅拉多州還有一個鎮子叫No Name(無名),紐約州有個鎮名叫Flushing, flush在英語中的本意是“沖水”,加上ing成為現在分詞,所以Flushing聽上去像是“沖啊”,和國內某些廁所內的標語意思差不多。這個“沖啊”的地名還不止一個,密執根州也有個鎮子叫Flushing。同樣使用現在分詞作地名的還有俄勒岡的“Boring”,意思為“無聊”。密執根的小鎮HELL,意為“地獄”。據說在很久以前,這個小鎮鎮長建議用他的名字為這個小鎮命名,就像美國國父華盛頓的名字成為首都那么風光。不料當地鎮民聽了齊聲喊NO,結果鎮長生氣了:Then call it Hell(那就叫“地獄”吧)!在科羅拉多州還有一個鎮子叫“No Name”,意思為“無名”。這類英語地名翻譯在新聞傳播中聽讀音往往會難辯是非。
更為奇特的是,有些地名屬于新聞傳播中應當禁用的暴力語言。譬如,Fucking是奧地利Tarsdorf的一個小鎮。Fucking在英語中是罵人的話,同中文粗語“他媽的”。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小鎮卻是因為它的古怪名字而臭名遠揚,并在全世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其實,這個名字來源于6世紀的一個名叫Focko的人,而“ing”是一個古老的德語后綴,意為“人們”。所以,整個地名的意思就是一群叫Focko的人居住的地方。因為小鎮的招牌總被盜竊,小鎮的管理者發起了一個小鎮是否應該改換名字的投票,結果是小鎮人壓根不愿意改。Dildo(俚語)的意思是“假陰莖”。 加拿大紐芬蘭島有個小鎮叫Dildo。小鎮建立于1700年,傳說是因為它的港口形狀很像陰莖。做為加拿大最漂亮的小鎮之一,小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是,如何在新聞傳播翻譯這些地名顯然是一件很頭疼的事。
英文翻譯漢語或者漢語翻譯成英語的地名,也是新聞傳播中比較麻煩的事。因為在英語國度的人們往往認同的可能是另外一個地方或另一種意思。譬如,Pearlharbour是“珍珠港”的意思,還有“蚌埠”的意思。Greenland是“格陵蘭”的意思,同我國“青島”英文翻譯詞意相同。New York是“紐約”的意思,也可以翻譯為中國的“新鄉”。RedRiver Valley是“紅河谷”的意思,也有“丹江口”意味。Portsmouth是“樸茨茅斯”的意思,其實翻譯為“浦口”。Queensland是昆士蘭,其實也可以翻譯為:秦皇島。
當然,中文譯成英語時,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翻譯。譬如,同樣有湖的地名,要看有沒有水。月湖公園北譯為:North Yuehu Park,松雅湖南譯為South Songya Lake,雅雀湖譯為Yaquehu,同樣都是湖,但翻譯結果有別,具體看“湖”的具體所指,不能一概而論。“月湖”是公園的名字,已經約定俗成,可以不翻出來,只需要使用拼音。松雅湖的“湖”是一個真實的有水的湖,所以要翻譯出來;而雅雀湖只是一個地名,并沒有一個真正的有水的湖存在,所以也使用拼音。同樣對于歷史中出現的地名,諸如古橋、古河,如今橋與河都已經不在,所以沒有翻譯的必要,直接用拼音即可。
北京地鐵的英文站名是用拼音翻譯的,有人認為沒有必要翻譯,但是地名中的文化意味很難表達。《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曾經發布過一份完全意譯的地鐵站名名單,將每一個地名的意思都翻譯了出來,結果引來一片吐槽聲。成都地鐵站名中多數采用英文意譯,如孵化園翻譯成Incu-bation Park,科技園翻譯成Hi-Tech Zone,這樣的翻譯看似表達了地名含義,實際上不便于交流,一個不會說中文的外賓問路,一個不懂英文的成都人能知道他問的是哪兒嗎?西安地鐵英文站名全部采用拼音,如鐘樓站的英文翻譯為Zhonglouzhan。翻譯專家也認為不妥,應該沿用約定俗成的譯名Bel-Tower。天津“西站”的英文名應該是XIZHAN,還是Tianjin West Railway Station?天津的市民認為應該是后者,但地鐵站的站牌上寫的卻是前者,由此引發了一番爭議。地鐵公司稱是嚴格依照相關規定,并聘請了專家指導而定的。而新聞傳播使用中顯然要謹慎區別對待,不能得此失彼。
地名是歷史的產物,有國家領土主權的象征,在國際政治、經濟、外交、文化交流等方面作用無法替代。同時,地名是日常生活的向導,社會交往的媒介,在人民日常生活和交往中有的重要作用。如果地名翻譯工作由政府牽頭,依照統一標準組織人員翻譯,借鑒外國做法,出版類似的中國地名譯名詞典或手冊,進行全國的統一和規范,確定地名、道路名的翻譯上具體規則。尤其當今信息時代,地名翻譯的統一對于人們利用互聯網查找搜索相關資料,避免社會資源浪費,提高效率將提供更大便利。地名翻譯究竟用哪種方法,社會各界一直存有爭論,也就導致了各種譯法并存的現狀。大多數人比較接受的英文站名,基本都是采用音譯和意譯結合的方式翻譯,將地名中一些詞匯的具體意義翻譯了出來;而那些單純采用漢語拼音的站名,則被打入了“搞笑”之列。地名翻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讓大家——特別是外國友人能夠看得懂。一般情況下沒必要把地名的意思翻譯出來,因為如果完全意譯,老外更不好理解了。大部分在中國的老外都懂一些中文,拼音加上英文的“路(Road)”、“大街(Street)”、“大道(Avenue)”等詞結合在一起是最好的。不過,對于地名翻譯什么時候應該音譯、什么時候應該意譯,目前尚無既定的統一規則,這也是翻譯界很有爭議的一個問題,還是要具體內容具體分析。只是在新聞傳播中,對于一些國家或者民族禁忌的詞意應當取其能夠接受的詞意較為妥當,更不能因為新聞傳播中地名翻譯問題引發民族信仰或宗教影響。翻譯工作就是幫助人們解決語言不通的問題,讓說不同語言的人們之間能夠交流溝通。對于地名翻譯來說,在新聞傳播也是如此。
參考文獻
[1]劉菲.中文地名翻譯的困惑[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5-06-10(8).
[2]劉純豹.英語語言文化系列辭典:英語地名比喻辭典[M].北京:商務印出書館,2012.
[3]梁赤民.談中國地名翻譯的統一[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67-68.
[4]郭柏壽,成敏,楊繼民,等.中國人名和地名的漢語拼音在科技論文英文翻譯中拼寫的審視[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5):642-644.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139-0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