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貴兆中國言實出版社,北京 100037
新時期對比分析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的供應鏈
佟貴兆
中國言實出版社,北京100037
摘要傳統出版供應鏈主要是向客戶提供物線性功能結構的網鏈,其兼具著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目標;而數字出版是在傳統出版和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快速發展下誕生的一種新型的出版模式,其不僅簡化了傳統出版流程,縮短了流通環節,同時也實現了供求雙方的直接聯系。數字出版的誕生對傳統出版帶來極大的影響,同時也為傳統出版的變革做了示范。本研究主要從供應鏈的角度對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的結構模式和特點進行分析,最后提出數字出版對傳統出版的影響。
關鍵詞傳統出版;數字出版;供應鏈
隨著經濟的發展,各種科技的進步,使得人們生活的更加便利高效、需求更高。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傳統出版行業由于缺乏變通,欠缺活力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高效率生活的需求[1]。尤其是在今天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進程中,傳統出版業由政策保護優惠的多方便利條件下已經轉向產業市場化的趨勢,這意味著如果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滿足消費者的更高需求,在市場優勝劣汰的規則下,傳統出版業勢必要在經濟大潮流下被淹沒。與此同時一個新興產業數字出版的誕生及發展,因其的便利性和靈活性,對傳統出版有著極大的沖擊和威脅。在這種嚴峻激烈的競爭下,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如何應對信息技術革命、新興產業、經營環境等的影響,依然屹立于文化產業之林中,將成為傳統出版產業的一大挑戰和轉折點。
1)傳統出版供應鏈結構模式分析。一般來說企業類型決定著企業的供應鏈結構和模式,目前我國傳統出版社主要有三種類型:(1)制造企業主導型。該類型企業的供應鏈模式主要是為具有壟斷地位的核心企業服務。(2)零售企業主導型。該企業的供應鏈則是通過與物流公司進行合作。(3)均衡鏈式型。這種類型的企業較為常見,運作模式更為復雜,流通部分較多。供應鏈結構呈網絡狀,相互穿插。我國目前的傳統供應鏈模式主要是以第三種類型的企業模式為主,由客戶、零售商、批發商、出版社四部分組成。該供應鏈模式決定了每一個部分的聯系都只能通過需求量產生的的需求訂單。具體來說就是,出版社的選題內容、寫作風格、寫作視角以及出版數量都要根據對市場的定位、分析和批發商的訂貨量來確定。同時,零售商則通過批發商或出版社進貨來銷售給消費者。這種運作模式下,經過很多中間環節。
2)傳統出版供應鏈特點分析。傳統出版供應鏈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向消費者提供的是線性的供應鏈,即作者-出版社-批發商-零售書店-消費者,這條線性的供應鏈。隨著傳統出版業的改革,供應鏈之間相互聯系,功能滲透。供應鏈結構模式逐漸復雜,呈網狀趨勢發展。(2)推拉式相互結合的混合供應鏈模式[2]。所謂的推拉式是指謀求利益最大化與出版業作為一種文化傳輸產業具有的社會效益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形成的一種模式。
1)數字出版供應鏈結構模式分析。數字出版業的誕生環境和發展空間,決定了其供應鏈必須借助互聯網,由多方共同參與。其供應鏈是對傳統出版業的供應鏈結構模式的創新和發展,具有一定的相似處。簡化一下為:作者-出版社-銷售商-消費者。具體結構模式為:作者-數字出版單位-技術服務商-終端設備服務商-網絡電信營運商-金融提供商-銷售商-消費者等眾多部分。
2)數字出版供應鏈特點分析。數字出版供應鏈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1)供應鏈簡潔。由于數字出版業自身借助互聯網的溝通更快捷,消息更靈通,交流無時間地域的阻礙,使得其中間銷售商的作用再逐漸淡化。同時信息網絡傳遞,數據集中處理等特點使得資金周轉效率和文字出版效率大大提升。整個供應鏈看起來簡潔又便利,高效率化。(2)配送虛擬化[3]。數字出版業,因其與互聯網結合可以進行,諸如在線訂購、在線配送系統等虛擬化的功能。產品載體的特殊性,以服務為主導,將傳統的紙質運輸物流轉化成了更為簡潔便利的信息流。有效的將圖書產業進行了質的轉變,實現了圖書產業到信息產業的跨越和融合。(3)溝通及時方便。互聯網的應用隨著科技經濟的發展也越來越廣泛,已應用于各個領域。數字出版業的載體是互聯網,實現了作者、出版商和消費者的直接交流溝通。跨越了空間的障礙,能夠及時有效的服務于消費者。
1)當前傳統出版供應鏈存在的弊端。(1)信息交流體系不夠完善。傳統出版業的供應鏈,主要是一個節點一個節點依次的進行溝通交流,溝通渠道又相對匱乏,
導致信息交流不夠及時高效同時有可能產生一定的錯誤信息流。沒有一個完整的信息交流體系,因而不能對市場上具體的供求有準確的判斷。(2)供應鏈主體之間缺乏管理。傳統出版業的供應鏈由于缺乏市場管理和監督體制,沒有一個具體的市場規則。致使各個供應鏈主體散亂,混雜,沒有長期高效的戰略伙伴,不能形成完整固定的體系。(3)沒有可以對供應鏈協調的核心企業[4]。我國傳統出版業分布不均且分散,沒有一個主導的核心來進行引導和管理,致使整個傳統出版業分割較大,區域之間信息溝通困難。(4)供求不協調。供求關系對市場資源的流通和配制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供大于求會導致資源堆積,對整個市場的運行起負面作用。供不應求則會使得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價格的增長。因此,準確及時的把握市場的供求關系很重要。但目前,傳統出版業由于信息的溝通不能及時傳輸有著空間阻隔,使得我國圖書行業的供求嚴重失調,進一步導致庫存積壓嚴重,回報率低,成為傳統出版業供應鏈的一大弊端。
2)數字出版供應鏈對傳統出版供應鏈的影響。數字出版供應鏈的優勢勢必要對傳統出版業供應鏈產生一定的沖擊,但同時也將形成一種競爭的動力,促使傳統出版業的改革不斷的完善,能夠更好的適應消費者的需求和社會效率的提升。另外,數字出版供應鏈作為一種高效結合現代科技的新興產物,對傳統出版業的改革指明了一條方向,可以引以為鑒。這對數字出版業供應鏈還是傳統出版業供應鏈的完善都將具有積極的意義[5]。
在科技發展的大背景下,對比分析傳統出版業供應鏈和數字出版業的供應鏈后,可知無論哪個行業要想屹立不倒都必須不斷創新和改革。傳統出版業在迎來挑戰和機遇的同時,要把握住機會,借鑒和學習數字出版社的優勢,引進技術和理念來不斷進步和創新未來。
參考文獻
[1]王傳臣,張潤彤.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供應鏈對比[J].中國流通經濟,2011(12):36-40.
[2]丁彩娟.淺談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的關系[J].天津科技,2011(4):97-98.
[3]李潔.數字環境下傳統出版社的生存與發展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2.
[4]安玉濱.傳統出版業數字化轉型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0(11):226-227.
[5]丁彩娟.淺談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的關系[J].天津科技,2011(4):97-98.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139-00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