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媛
(石家莊經濟學院華信學院,河北 新樂 050700)
當前時代是一個注重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如何能夠在保持環境的前題下更好的將重工業與現代文明發展關系協調成了一個必然需要解決的課題[1]。重工業在現代化文明的國家中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以犧牲環境面不斷發展起來現代文明無法實現可持續性的發展,因此重工業的發展必然要尋求能夠與現代文明相協調的發展方向,才能夠更好的實現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在我國的發展初期由于國家面臨著繁重的發展任務,百業待興,因此急需確定出明確的發展方向。當前的新中國通過對國外發展水平的分析與學習,確立了以發展重工業為主的發展方向,自新中國建立起的前幾十年尤其把重工業放在了發展的最重要位置[2]。自上世紀末起我國又開始了大規模的發展重工業以支撐現代化發展的任務,在短短的幾年內重工業的總產值同比上升了8.79個百分點,同時輕工業的產值比例下降了7.21個百分點,這使得我國原本就發展不夠均衡的產業比例面臨著更加嚴重的不均衡發展狀態。然而高度發達的重工業產業仍然是支撐國家建設與進步的重要動力和基礎。重工業對資金龐大需求、高水平的先進技術要求以及巨大的能源的消耗量也成為我國當前面臨主要問題,困擾著我國的重工業未來發展。
生態的平衡成了現今中國面臨的重要的發展問題。建國以來因重工業的持續發展所帶來的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我國的環境污染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使我國當前面臨著嚴重的生態環境危機。生態文明的發展是保證人類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的最根本條件,而被不斷破壞的生態文明自然無法滿足現代文明的發展要求。只有保持了生態文明的水平、保障了人類生存的良好環境,才能保持人類的健康、保持生態關系的協調,進而實現人類社會現代文明的不斷進步,如果國家的發展以生態文明的犧牲為代價,那么因此而產生的水源、空氣、土地污染等問題將會直接威脅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因而必然無法滿足現代文明的發展要求。只有確立了科學的現代文明發展意識,以明確、合理、可持續性的發展要求來約束國家的重工業發展,才能夠從根本上實現其發展的意義。
根據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數據調查發現我國當前處于重工業原料、設備、資源等進口量較高,而輕工業產品出口量高的一個狀態,這種形勢就可心理解為以輕工業的出口換取進口來的重工業發展資源,這種情況對于我國來說即是必然的又是可以改變的[3]。現代文明對國家發展的要求不僅僅是重工業的發展水平,更是生態發展的要求,一切產業的發展建設都應當以維持現代生態文明的發展為最根本要求,因此重工業發展的一個首要因素就是要滿足現代文明的發展要求。重工業的產業升級不是指規模上的擴大經營與資源投入量增加,而是要求逐漸改變重工業生產的當前狀態,改變以資源密集型的發展狀態為技術密集型的發展狀態。
現代文明對重工業發展的要求是能夠實現對生態環境的優化與維護,因此新的技術與能源形式被不斷的開發和應用到重工業生產中,這些新興技術與重工業產業的結合就是尋求重工業與現代文明一體化發展的重要途徑。目前已經研發成功的新能源技術與新型材料在重工業生產中的應用應當進一步的推廣與加深,不斷加快其專業性、操作性與產業化的技術研發,加強與重工業發展的聯系。然后在汽車制造業、機械制造業等深化改革,將高新技術、高新能源深刻的運用到產業化的生產中,實現保證現代文明有效發展的技術、能源、材料與重工業的一體化發展。
重工業企業自身的文明水平需要通過有效的改進手段,根據現代文明的發展要求建立起完整的資源利用、節能控制、生態環保等體系,使得每一個環節的生產行為都能夠根據企業文明的要求來得到控制,最大化的減少因重工業生產行為而產生的對生態文明的破壞。現代文明對重工業發展的要求也就是要以生態文明發展最根本要求,企業應當利用有效的文明監管機制來確立這個明確的發展要求和目標。“生態發展、節能資源、協調生產、維護環境”等就是當前重工業企業提升企業文明保證長遠發展的主要標準。
現代文明對生態文明的要求是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這是人類社會在尋求工業發展的根本要求。重工業作為與國家建設、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產業必然要與現代文明的健康發展結合起來才能實現長遠的發展。
[1]張濤,伏玉林.我國東部地區產業升級對中西部發展的激勵[J].區域經濟,2010(05).
[2]李艷梅,張雷.中國城市化發展與重工業擴張的協整分析[J].經濟地理,2008(02):201-204.
[3]姚洋,鄭東雅.外部性與重工業優先發展[J].南開經濟研究,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