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在峰



(接上期)
四、弓箭弓繃現象的啟示——蓄勁身繃五張弓
〔物象〕我們都知道要使弓箭射得遠,就必須使弓拉開使弦繃緊,弓拉得越開,弦的反彈力就越強,箭就射得越遠(圖25、26)。
〔結論〕這一現象告訴我們,人體發勁也要像弓箭之弓一樣,發勁之前,身體就必蓄力。怎樣才能蓄力呢?從弓箭之弓現象可知,身體也要像弓那樣收縮,將身體收縮得越小,身體向外發放的勁就越大。怎樣將身體“縮小”呢?這里要求身體要具備五張弓,即兩腿彎成兩張弓,軀干(即腰)要彎成一張弓,兩臂要彎成兩張弓,這樣全身就具備了五張弓。這五張弓收縮得越緊,也就是身體收縮得越小,向外發放的勁就會越大,將身體五弓收縮緊的過程就是蓄勁的過程。
〔啟迪〕在太極推手過程中,身體始終要具備五張弓,要做到能隨時發放;練功過程中,要注重低樁(縮小身體)的訓練,因而在拙著《太極推手秘傳》與《太極推手絕技》兩書中,都將低樁訓練放在首位,其道理就源于此。
〔運用〕之一
我右腳前上一步,兩腿屈膝稍下蹲,腰背稍弓,兩手屈肘向前按住對方腹部,盡量貼近對方,使勁儲足(圖27)。兩腳蹬地,兩腿挺撐,腰背向前挺傾,兩掌前推(圖28)。兩掌繼續加力,兩掌向前上推送,將對方推送飛出(圖29)。
〔分析〕欲推擊對方時,兩腿屈、腰屈、兩臂屈,使身體形成五張弓,將勁儲足,然后兩腳蹬地,使兩腿、腰、兩臂挺伸,使力由兩足到兩腿、腰、兩臂至兩手,將力像放箭一樣放出,作用在對方身上。身體五張弓收縮得越緊,身體縮得越小,越貼緊對方,所產生的勢能就越大,發出的力則越大。假若直身站與對方的距離也遠,這樣產生的勢能就不會大,作用在對方身上的力就小。就像開弓開得小一樣,射出的箭就沒力,射得也近。
〔運用〕之二
我右腳前上一步,兩腿屈膝稍下蹲,腰背稍弓,兩手屈肘向前按住對方胸部,盡量貼近對方(圖30)。不停,兩腳蹬地,兩腿挺撐,腰背向前傾挺,兩掌前推(圖31)。兩掌繼續加力,兩掌向前上推送,將對方發放飛出(圖32)。
〔分析〕推對方時身體要形成五張弓,將勁儲足,然后兩腳蹬地,使兩腿、腰、兩臂挺伸,使力由兩足發到兩手,將力像放箭一樣放出,作用在對方身上,將對方發放出去。假若直身站于對方前面,離對方也遠,這樣就不會產生大的勢能。就像弓末開開一樣,射出的箭就無力,也難將對方發遠。
五、彈簧縮張現象的啟示——發勁如彈簧繃彈
〔物象〕在平時的生活中,將彈簧用力壓緊,去掉外力后,彈簧就會舒張繃彈而開。把彈簧壓縮得越緊,彈簧反彈的力量就越大(圖33、34)。
〔結論〕彈簧彈開的過程,是彈簧由縮小到擴張的過程。彈簧的這一繃彈擴張的現象,給太極推手發勁一個很大的啟示。在太極推手中,發勁前身體要盡量縮小,站成低樁,將身體五弓收緊。發勁時身體就要像彈簧繃彈擴張一樣,要盡量地舒張,使身體由小變大,由低樁勢變為高樁勢,也就是將身體由緊變松。這樣才能將蓄的勁發放出來,從而產生一定的勢能。這樣發出的勁才像彈簧繃彈擴張、像射出的滿弦之箭一樣,力大無比,無堅不摧,才能將對方推倒或發放出去。
〔啟迪〕在太極推手中要發勁如繃簧擴張,似射箭離弦。
〔運用〕之一
我右腳前上一步,貼近對方,屈腿、弓腰、屈臂,將身體收緊蓄勁,兩手向前按住對方腹部(圖35)。兩腳蹬地,展身放大,使力爆發,力由兩腳順暢達于兩手前推對方(圖36)。兩掌繼續加力,兩掌向前上推送,將對方推送飛出(圖37)。
〔分析〕欲推擊對方時,要屈腿、弓腰、屈臂,盡量縮小身體,發力推擊對方時要盡量展身,將力吐盡作用于對方,將對方推飛。正如彈簧壓得越緊,彈力就越大。假若推對方前不屈腿、弓身、屈臂,就像壓縮不緊的彈簧彈力就小一樣,產生的爆發力就小,就難將對方推出。
〔運用〕之二
我右腳前上一步,貼近對方,屈腿、弓腰、屈臂,將身體收緊蓄勁,兩手向前按住對方胸部(圖38)。兩腳蹬地,放大身體,使力爆發,力由兩腳順暢達于兩手前推對方(圖39)。兩掌繼續加力,兩掌向前上推送,將對方推送飛出(圖40)。
〔分析〕推對方前要盡量將身體縮小,這樣才能像彈簧似的產生更大的彈力,才能將對方發得更遠。假若不縮小身體,勢能就小,像沒用力壓的彈簧,就沒大的彈力,就難將對方發遠。
六、頂門杠的啟示——傾斜力在推手中的應用
〔物象〕在平常生活中,人們為了使門能夠關得牢固,往往會拿一根杠子,在門后斜撐抵住。這種用與地平面構成45度角的斜撐頂門杠頂住的門就是牢固,從外面很難推開(圖11)。我們再做個實驗,若改變頂門杠的頂門角度,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將頂門杠豎直靠在門后,這時的頂門杠沒有一點支撐力,所以門輕輕一推就開了;若我們再改變一下頂門杠的角度,使頂門杠與地面平行抵住門,從外面推門,也是輕輕一推就會被推開了。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是因為,只是豎直靠在門后的頂門杠,兩端都沒有支撐點,沒有一點支撐力,所以不用費力就可把門推開;與地面平行抵住門的頂門杠,只是一端低住了門,另一端并沒有支撐點,這樣頂門仍沒有支撐力,只是靠頂門杠自身的重量和杠子與地的摩擦力頂住門,只要用上大于頂門杠重量及其與地面的摩擦力的勁,就可很容易地把門推開。
〔結論〕通過物象及實驗我們可以得出用斜撐45度角的頂門杠頂門最牢固的結論。
〔啟迪〕實驗結果告訴我們,在太極推手時,只有在身體向前傾斜(身體傾斜角度與地面夾角成45度)時,撐力(太極推手里稱“勁”)最大,這與頂門杠頂門的原理是一致的。將身體向前傾斜站立,這樣做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好處:一是勁大,對方推我困難;身體若是直立的,則不然,一推就動,勁極小。二是不易被對方推得向后超出身體重心。在推手時,即使對方將我推動,根據對方兩臂的長度,我向后的距離大,身體不會超過身體重心;這時身體若不是向前傾斜站立,而是正直站立的,對方稍推我身體就會向后而超過身體重心,超出身體重心身體就會摔倒。當身體向前傾斜站立時,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三是我的身體重量就會向前搭落在對方身上,使對方承載我的上身體重,加大對方承受負擔,從而無力從事其他活動和施展技法,只能被動地受我所致。由以上看來,在太極推手雙方搭手或互推中,應將身體前傾站立,不應直立,更不可后仰身站立。
有人對這種要求提出了質疑,認為太極推手時,身體向前傾斜站立,有失太極拳對“身體中正,不偏不倚”的要領要求;還有人認為,太極推手時,身體向前傾斜站立,對方后退而引之,自己容易向前跌倒。實際上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要知道,人的運動向前總比向后的多,人向前運動要比向后運動方便得多,快捷得多。若對方想利用我前傾的力而后退引摔我,他無論怎么向后退,也不會有我向前進得快。他不但引不倒我,我反而要向前順勁靠撞他,將他撞倒后摔倒地。我說的這段話你若不信,你可立馬試一試,看看是他退得快還是你進得快,是你倒還是他倒。你試過立馬就會明白的,立馬就會認為我說的是對的。因為這是我多次實踐證明過了的。因此,在太極推手時,你可盡管大膽地向前傾斜站立就是了,只要你這樣做了,就決定你已贏大半了。
〔運用〕當對方前上右腳一步,用兩手向我胸部推來時(圖42),我兩手固住對方兩腕,身體迅速向前傾(圖43)。對方兩手向我繼續用力推擊;我上體繼續向前傾壓,使對方無法將我推動(圖44)。
〔分析〕對方推我時,我身體向前傾壓,就像頂門杠似的運用傾斜力頂住了對方,所以對方很難將我推動。
七、重物推移的啟示——發放需斜上45度推
〔物象〕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如下現象:當需要搬動一重物時,若我們對一個重物,只向上用力搬提,這一重物只會離開地面,而位置不會改變(圖45);當我們從重物的一側,用大于重物本身的重量和其與地面的摩擦力的力,向前或向前下推這一重物時,重物不會離開地面,但能改變重物的位置(即移動重物)(圖46、47);當我們從重物的一側,用等于重物本身重量的力,向前上(用力方向與地平面的夾角45度角)推這一重物時,重物不僅能離開地面,而且還能改變重物的位置(即使重物飛出原來的位置)(圖48、49)。
〔結論〕由以上這三種情況可以看出,用力方向不同,對重物的作用效果也不一樣,前二種情況都不是太極推手所需要的效果。在太極推手中,若是運用第一種情況,只能將對方提起,只能起到斷對方之根的作用,而不能將對方推出,也不能將對方打倒;若是運用第二種情況,就不能斷掉對方之根,雖能將對方推出,但也比較費力,這時必須用大于克服對方體重的力量才能出現一定的效果,往往效果也不會太好;若是運用第三種情況,就會出現奇特的效果,這樣不僅能斷掉對方的根,還能將對方推出或推飛(即發放出去),且省力,還不用費大勁。事實告訴我們發放需要斜上45度角推送。
〔啟迪〕在太極推手中,若要發放對方,推對方的力向必須掌握好,就是要向前上(推力的方向與地平面的夾角要成45度)發勁推送,這樣才能出現“彈指一揮跌丈外,身體微動彼落空”、“發人如彈丸,打人如掛畫”的效果。
〔運用〕之一
我右腳前上一步,由對方正前方,兩手臂從對方兩腋下穿過(圖50)。兩腳蹬地,兩腿上撐,兩臂上提,將對方連根拔起(圖51),不停,我向左偏身,將對方向左側摔于地(圖52)。
〔分析〕向上用力可將對方提起,離開地面。假若不偏身,向下放,對方仍然會站回原地。所以在推手時不能像提桶一樣,只有將對方提起并偏身摔,才能將對方摔倒。
〔運用〕之二
我右腳前上一步,兩手推住對方腹部(圖53),不停,我兩手向前繼續用力推擊對方(圖54),將對方推倒后摔于地(圖55)。
〔分析〕兩手向前用力推對方腹部,這是一種向前的推力,所以只能將對方推倒,而不能將其推飛。
〔運用〕之三
我右腳前上一步,兩手固住對方兩大臂(圖56),不停,我兩手繼續向前、向上斜向用力推擊對方(圖57),使對方兩腳根斷,身體騰空向后飛出(圖58)。
〔分析〕兩手推對方大臂時給對方以向前、向上的斜力,因此,不僅能將對方掀起,還可將對方推向遠方,產生被發放飛出的效果。
以上僅僅是舉的幾個簡單的例子,只要我們處處留心,生活中還有很多自然現象,能啟發、幫助我們理解和感悟太極推手,使技藝在生活實踐中不斷地得到提高。我們學習太極推手不僅要向書本學習(間接學習別人的經驗),還應向大自然學習、向生活學習(直接學習,個人親身體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太極推手感悟得更深,才能使自己的太極推手技藝更精、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