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袤無垠的天際中游走著很多“名人”,它們有著大家熟悉的名字——張衡、祖沖之、張鈺哲、葉叔華、談家楨、葉篤正、邵逸夫……對了!這是一群冠以中國人姓名的小行星。其中,還有一顆名叫周杰倫噢!
2009年3月20日,臺灣天文愛好者蔡元生,聯合臺灣鹿林天文臺臺長林宏欽,觀測助理林啟生、蕭翔耀等人,以及大陸天文愛好者金彰偉、陳韜,從鹿林天文臺41毫米望遠鏡拍攝的照片中發現了一顆新的小行星。隨后,總部位于美國哈佛大學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專門負責小行星觀測數據整理及編號)確認了這一新的小行星,并給予其臨時編號2009 FA19。2010年12月,它獲得了永久編號257248。
蔡元生是周杰倫的歌迷,所以提議把新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周杰倫。2011年6月18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通過蔡元生的命名申請,將其正式命名為“Choucheiehlun(周杰倫)”。巧合的是,命名當天周杰倫獲得了臺灣第22屆金曲獎演唱類最佳國語男歌手獎。周杰倫后來為此還寫了首歌——《愛的飛行日記》。
耐心大考驗
很多人認為,尋找發現小行星是天文學家的事情。其實,很多小行星是由業余天文愛好者發現的。只要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天文學、數學等),都可參與其中,包括你!
你可以用自己的望遠鏡,通過觀察和拍攝,然后對照星圖,尋找那些在恒星背景下發生移動的星點。這樣發現的小行星屬于“原創”。但是,千萬別把流星和人造衛星當作小行星哦!
不過,經歷了多年的搜尋,那些目標明顯的小行星已經被搜羅殆盡,剩下的往往是一些體量不大、亮度不高的目標,個人所持有的設備往往不能滿足發現的需要。
現在,很多人借助國際小行星網站 (www.minorplanetcenter.net),下載那些由專業天文臺用大型望遠鏡拍攝的照片,然后開始尋找小行星的工作。但要從那些密密麻麻的恒星中尋找出暗淡且只有微小移動的小行星,需要付出極大的耐心和大量的時間、精力。
漫長的命名
當一顆新的小行星被發現后,為其命名往往也是個漫長的過程。發現新的小行星后,先要按照規定程序上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中心在初步確認后會給該目標一個臨時編號,然后等待正式確定。這中間有很多細致繁復的工作要做,所以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在排除一切其他的可能性(如彗星)并證實這是一顆前人所未曾發現的天體后,新的小行星就可以得到一個正式編號。隨后,報請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通過,可用人名、地名等為其冠名。用于給小行星冠名的人名往往是某行業的成功人士,這也是對其貢獻的一種褒獎。
直徑約40千米的海爾-波普彗星就是由天文愛好者發現的,在1997年4月1日過近日點前后的9個月中,人們用肉眼就能見到這顆大型彗星
目前已發現的小行星約有70萬顆。但這只是小行星中很小的一部分,還有大量的目標等待被發現。你是否有興趣發現并命名一顆小行星?對了,彗星也是很值得搜尋的目標噢。有不少天文愛好者僅靠雙筒望遠鏡就成了著名的“彗星獵人”。
給星星取名字
天文學家把天空劃分為88個區域,每一個區域就是一個星座。恒星都以星座名稱之后加阿拉伯數字、希臘字母來命名。而對于星系(除銀河系外)、星云和星團等,也都是用字母加數字,按照一定規律命名的。例如,著名的蟹狀星云就叫M1。奧特曼的故鄉,則是M78星云?!秮碜孕切堑哪恪分卸济艨∷鶎俚男乔騅MT 184.05,也位于M78星云。
中國古代則把天空劃分為一些小區域——星官。不過星官的范圍不像星座那么明確。古人大多以帝王將相、官名或星官名后加數字來給行星取名,如左樞、軒轅十四、河鼓二等。當然,還有天狼星、織女星、牛郎星等很有故事的星名。
對于太陽系中的行星,中國人用五行來命名(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西方則以神話人物命名。例如,水星繞日運行周期最短,所以西方人用羅馬神話中行走如飛的墨丘利(Mercury)為其命名。
彗星也有用人名命名的,如著名的哈雷彗星。目前,彗星的命名方法是:以半個月為單位,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如1月份上半月為A、1月份下半月為B,按此類推至12月下半月為Y*),再以數字序號編排同一個半月內所發現的彗星。
月球上的中國人
1960 年,蘇聯天文學家巴拉巴舍夫第一次以中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名字命名了月球背面的一個小撞擊坑,得到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批準。此后,月球上相繼出現郭守敬、石申、張衡、萬戶、嫦娥、景德、宋梅、萬玉、高平子等中國人的名字。2010 年,中國從“嫦娥一號”衛星影像圖中選擇了3個撞擊坑,分別命名為蔡倫、畢昇和張鈺哲,獲得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核準。
截至目前,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核準的以中國人名或地名命名的月球表面實體共19個,其中撞擊坑12個、月溪2條、衛星坑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