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9日凌晨5點,在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的跑道上,中國最新研制的ARJ21飛機整裝待發,將遠赴14 000多千米以外的加拿大萬里尋冰,完成4年未能終結的自然結冰試驗。
上午8點,塔臺下達放飛指令,ARJ21飛機騰空而起,搭載著中國航空人夢想的新飛機從這里走出國門,開始了萬里尋冰的旅程。
迎著暴風雪前行
飛機從哈爾濱出境,途經俄羅斯,并在白令海峽西側遭遇了暴風雪天氣。飛機在阿納德爾機場著陸時,跑道寬度的三分之一、長度的四分之一完全被積雪覆蓋。飛機幾乎是在雪堆上滑行著去加油的。當飛機完成加油起飛時,暴風雪再次襲來,強風將地面的雪卷起來,空中的能見度很低,并伴有風切變。即便在如此復雜、惡劣的氣象條件下,飛機依然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了良好的性能。
到達溫莎機場
加拿大時間3月28日上午10:02分,經過多次中轉、加油,ARJ21飛機平穩降落在加拿大溫莎機場。在本次飛行中,ARJ21飛遍了世界領土面積排名前四位的國家。
溫莎機場位于加拿大南部的安大略省。與北美洲眾多通用機場一樣,溫莎機場盡管面積不大,但每天迎來送往的飛機卻絡繹不絕。ARJ21飛機穩穩落地,受到當地地勤服務人員的極大關注。
短暫的調整和適應性飛行后,4月1日,ARJ21飛機正式開始了北美洲自然結冰試飛。
尋冰易,留冰難
基于國內多次試飛的經驗,ARJ21飛機借助五大湖地區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試飛科目進展順利。通過5天的不懈努力,展開7個架次追冰尋冰的飛行,完成了所有11項試飛科目。
然而,試驗的要求極其苛刻,還要開展操穩試驗(操作穩定性試驗)。因為,前面5天驗證的是飛機的防冰和除冰能力,而操穩試驗則是要驗證飛機一旦結冰后是否能夠在一段時間內安全運營。
根據規定,飛機要在機翼未防護表面的結冰厚度達到2~3英寸(1英寸=2.54 厘米)的前提下,完成一系列操穩動作,以保證飛機在嚴酷的持續結冰狀態下,依然能正常持續飛行一定的時間。為了滿足這個冰層厚度和持續時間的要求,試飛員不斷在云端進行各種嘗試,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往往是冰好不容易結到3英寸,剛剛脫離云層準備做動作時,或者試驗進行到一半時,冰就脫落了。脫冰的現象一直困擾著項目團隊,直到4月8日上午,操穩試驗依舊沒有獲得實質性進展。
天道酬勤
4月8日上午,和往常一樣,6點航前準備會準時開始。在會上,氣象專家預測當天的氣候條件不太理想,飛機完成試驗的概率不超過30%。但即便只有1%的希望,大家仍然不愿意放棄。在完成了航線規劃和備降機場選擇之后,上午8:00,試飛團隊準備登機開始新一輪的追云逐冰。
9:40,ARJ21從溫莎機場起飛,沿既定路線進入結冰云層。然而,經歷了2小時33分鐘的飛行,盡管完成了兩次有效結冰,但在進行試驗前,冰就脫落了。無奈,機組只能按計劃降落在圣休伯特機場。
氣象專家預測,下午該機場附近可能會出現滿足試驗條件的氣候。14:27分,飛機再次起飛,直奔既定云區。
到了結冰區域后,機組發現結冰的厚度始終達不到要求,同時還伴有脫冰現象。飛機在空中飛行了近2個半小時,剩余油量已不太充裕,似乎這次試驗又要勞而無功了。
駕駛艙內,試飛員憑借2年來對飛機性能的不斷熟悉,預計在滿足安全返回的前提下,還可以再做一次嘗試。如果依然不成功,機組就立即返回溫莎機場。
作出決定后,飛機旋即再次進入云區。也許是天道酬勤,剛進云區后不久,飛行員就發現風擋的未保護區域迅速出現了冰點。隨機的試飛工程師立即進行監測。不到一分鐘,試飛工程師興奮地回復道:“氣候條件非常好,完全符合要求。”
機組立即向空管申請在原地盤旋,并得到了肯定的回復。接著,試飛員一氣呵成地完成了一系列包括帶起落架條件下的大幅度盤旋等等在內的多項高風險操穩試飛科目。隨著時間的推移,試飛員有條不紊地完成了所有適航條款規定的自然結冰條件下的操穩試飛。但此時,他根本顧不上高興,因為飛機剩余的油量已經十分有限了。
在與空管聯系后,飛機迅速返回。18:28,在連續飛行4小時01分鐘后,ARJ21安全降落在溫莎機場。至此,困擾了項目團隊4年的自然結冰試驗試飛任務全部圓滿完成。
4年的追云逐冰,ARJ21項目團隊成功利用全球資源,走出國門完成試驗,為后續機型開辟了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