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亮星
繼小米、樂視之后,越來越多的企業跨界進入彩電行業,與老牌彩電巨頭展開競爭。5月20日,聯想發布全新互聯網電視品牌17TV和智能電視終端產品55S9i(55寸17TV),產品發布后迅速躍升天貓渠道市場份額第一。一周后,內容牌照商CIBN發布了智能電視硬件終端,與此同時陸續有CAN TV出現。
市場競爭愈演愈烈,關于互聯網品牌顛覆傳統彩電企業的爭論也越發火熱,那么互聯網品牌真的能夠顛覆傳統彩電廠商嗎?
成為用戶導向先鋒
從行業發展大勢來看,互聯網品牌是彩電行業用戶導向的先鋒。
1、產能過剩與產品過剩。從奧維云網(AVC)線下監測數據來分析,我國彩電產能占全球80%,產能并沒有優勝劣汰,但由于粗放擴張,導致彩電行業產品過剩,低效機型數量占比高達60%以上。與此同時,我國彩電企業凈利潤逐年下降,2011年行業平均凈利潤為3.0%;2012年為2.8%;到2014年,凈利潤僅為1.5%,彩電產能和產品的結構升級壓力巨大。
2、購買力與需求的升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進入經濟新常態的中國中產階級家庭數量持續增長。互聯網大數據公司奧維云網(AVC)針對這一人群的消費者研究發現,他們對于電視產品的需求由滿足向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轉變。
3、互聯網使用戶回歸市場中心。在政府的積極倡導下,運營商降費提速,2015年8M及以上帶寬帶用戶占比將達55%,有條件的地區在積極推廣50M、100M等高速寬帶的接入;普及智能設備,目前智能手機和IPAD的保有量達10億部,智能電視保有量也已達2億部,PC終端達4億部。電商大手筆的促銷行為也改變了消費者購物決策習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于購買前通過互聯網查詢、對比產品信息,并踴躍參加線上的促銷活動。如今,網民數量規模已達9億人,占全國人口的60%以上。
互聯網基礎設施、終端、網民及互聯網使用行為的培養,使得用戶與產品之間的信息壁壘坍塌;用戶社區、電商網站的用戶評價等渠道,使得用戶的話語權得到進一步上升,最終使用戶回歸市場中心。
隨著用戶地位的提升,彩電行業紛紛由緊盯競爭者和開展市場經營,追求銷量規模提升,轉變為深挖用戶需求,以用戶為導向打造超過消費者預期的精品。
互聯網品牌為傳統彩電企業在用戶導向打造精品方面提供了參考,推動了傳統彩電企業的互聯網轉型。互聯網品牌如樂視、小米注重用戶體驗,積極建立用戶網絡社區,通過與用戶持續的互動,做到用戶需求的深挖。互聯網企業做電視的實踐為傳統企業轉型提供了參考,國內企業巨頭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互聯網電視產品甚至是品牌。
產品推廣方面,互聯網品牌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和渠道成本,強力擠占傳統彩電企業份額,加速了傳統彩電企業的轉型。
呼喚新商業模式的出現
互聯網品牌自進入彩電市場以來,有了長足的進步。根據互聯網大數據公司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樂視電視市場份額已穩居行業TOP10,在今年3月和4月,樂視電視份額超過著名彩電品牌夏普和三星,僅次于傳統國產五大品牌,居于市場份額第六位。
去年同期,樂視、小米、酷開三大互聯網品牌銷量之和占中國彩電市場份額不足5%,到2015年4月份,上升至8%。
雖然互聯網品牌份額上升,但其尚不足以撼動傳統巨頭。原因在于,互聯網品牌的商業模式處于百花齊放態勢,尚未出現顛覆性的商業模式。雖然跨界進入彩電行業的品牌越來越多,但互聯網品牌要顛覆傳統彩電企業還顯得有心無力。
另一方面,傳統彩電企業也積極運用互聯網改造自身的產品、渠道和運營,搶占市場份額。酷開作為傳統彩電廠商創維旗下互聯網電視品牌,已躍居線上市場份額第7名,4月占線上渠道銷量份額達5.6%,高于小米(1.5%)4.1個百分點。但是,傳統彩電企業面對互聯網企業的挑戰,在用戶、渠道、推廣等諸多方面均有繁重的變革任務。
互聯網大數據公司奧維云網(AVC)認為,未來彩電行業顛覆性巨變并非源于某個新進品牌的進入,而將起于顛覆性新商業模式爆發性的出現。目前來看,無論互聯網品牌還是傳統彩電企業,均頂著巨大盈利壓力,積極編織生態網絡,占領入口和用戶,以期在新的商業模式出現后能夠占據有利位置。中國彩電行業正翹首期待新的商業模式出現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