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子長
推進企業創新發展、保障企業深化改革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撐,日前,由上海市法學會、上海市企業聯合會、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信息中心共同主辦的“2015上海企業法治論壇”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大廈舉行。
本屆論壇以“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創新與法治”為主題,與會人士共商在經濟新常態下,如何為推進企業創新發展、保障企業深化改革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上海市法學會會長陳旭、常務副會長林國平、上海市企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蔣蘇平、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總經理葉國標等出席活動并致辭。上海市法學會專職副會長施基雄主持論壇開幕式。
“互聯網時代,知識產權對企業尤其重要。”上海市法學會會長陳旭在致辭中表示,法律工作者要總結改革開放以來企業法治發展的經驗,深入探索新的歷史條件下企業法治建設的特點和規律,積極借鑒國內外有益的經驗,推進企業法治研究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研究方法創新,促進企業法治理論研究與立法、執法、司法實踐更加緊密結合,促進企業法治研究成果更多地轉化為服務實踐的指南,更好地服務于新常態下的企業發展,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他同時強調,知識產權是基本的企業資本,怎么利用知識產權保護自己的利益、發展自己的企業,是中國企業在走向世界過程中需要面對的問題。
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總經理葉國標看來,上海正在進行的各項建設,都離不開法治建設。“尤其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更是需要良好的法治環境作為支撐。”
“法寶”作為國內領先的法律服務平臺,通過“互聯網+法律”實現了用戶隨時隨地獲取專業對口的法律咨詢服務。“普通大眾、中小微企業往往是法律服務格局中最容易被忽略、但需求量最大的群體,”法寶網副總裁黃選鋒在論壇上表示。
研討中,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圍繞推進企業科技創新的法治保障、“互聯網+”新業態的法治促進等議題展開討論。而知識產權幾乎是每位發言者都提到的詞,有學者甚至表示,在互聯網時代,知識產權保護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互聯網改變了知識產權的生產、傳播和價值體觀,比如一本紙質書的盜版還需要排版、印刷、發行等流程,而電子書的盜版只需要一條命令,成本為0,而盜版的目的可能也不是為了盈利,大量自媒體興起,使得版權保護等問題更加嚴峻,這對現有法律體系帶來很大沖擊。
對此,上海知識產權法院院長吳偕林表示,將著力破解舉證難、技術事實認定難、賠償額不高、執行難這四大難題,注重發揮證據保全措施的功能作用,強化對違反證據法律制度的依法處理,建立技術鑒定、技術調查、技術咨詢、專家陪審“四位一體”的技術事實調查認定體系,準確適用懲罰性賠償,強化對不履行、逃避履行知識產權生效判決、裁定等失信行為的懲戒。同時,健全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解決機制、與相關部門組織的溝通協調機制以及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宣傳工作機制,以不斷增強企業創新的多元合力。
對于許多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說,最“值錢”的就是其各項創意、技術、專利,這些是其生存壯大、獲得競爭優勢最重要的途徑。“而這種競爭優勢的獲得和保持,毋庸置疑需要法律的保護。如此,創新者才能獲得足夠的收益,激勵進一步的創新,”黃選鋒說。
上海市企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蔣蘇平在致辭中說,市場創新永遠離不開企業家精神。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中國的企業家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市場經濟的能量,書寫了一段又一段的商業傳奇。這就是推動商業社會不斷發展,經濟規模不斷壯大,財富不斷積累的企業家精神。
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既需要“頂層設計”,更離不開企業家的創新“基層實踐”。去年,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審議并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將是我黨第一次以黨的文件形式就依法治國問題作出全面規劃,是執政黨實行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重大戰略部署。權力清單、限制尋租、保護產權、加強監管、反對壟斷、激勵創新、懲戒失信……這些規定旨在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著力打造法治經濟,無疑將對維護公平競爭環境、增強經濟內生動力、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產生積極意義,其所釋放出的巨大法治紅利,也將助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蔣蘇平指出,企業家精神實質是法治精神。隨著互聯網等新興經濟的興起,傳統金融體系、生產模式、消費模式的審慎性、規則性、自律性受到了新的挑戰。而鼓勵支持新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發展環境,尤其是法制環境。同時,一切創新都要遵循底線原則,要建立在合法合規基礎上。
蔣蘇平在致辭最后強調,對于企業和企業家來說,在經濟發展與管理創新的快車道中,對于法律的敬畏之心,永遠不能缺少。在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家在企業發展模式創新上要敢于突破自我,同時,也要在企業發展的實踐中守住道德底線,把握法律邊界。無論什么情況下,守法最安全,守法是對企業和企業家最有效的保護,也是最好的維權。要時刻敬畏法律這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唯有如此,企業才能健康發展,企業家才能健康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