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征和
有一個女孩,每學期的考試,語文接近滿分,其余都不及格。因此,她每學期的目標就是要努力做到少一門不及格。
但是,這個目標從來沒有實現過。她清楚地記得,一次上數學課,窗子開著,她歪著小腦袋,斜視遙遠的樓群那邊,隱約可見一叢叢的綠樹紅花。這么一看,她就完全被窗外春的氣息吸引了,思緒飛出了窗外,飛著飛著就睡了,睡在了綠樹紅花的春天里。突然,一個驚雷在她耳邊炸響,數學老師叫她站起來。
女孩站起來,一歪頭,她突然發現,站起來的視線太好了,可以看到更遼遠的春天了。她一直看窗外,看了整整一節課。這節課后,女孩在她的課本上寫了一首詩,并且把詩的一部分,拿小刀刻在桌子上。那年秋天,女孩參加作文比賽,從學校的第一名到全西城區的第一名,到全北京市的第一名,到全國的第一名,一路都是她的春天。
13歲,女孩的小詩登上了《人民文學》;16歲的時候,女孩加入了中國青年作協,成為最小的會員。這個女孩就是著名女導演王潮歌。從小打下的文學基礎,讓她的“印象系列”作品充滿了詩情畫意,用王潮歌自己的話來說:“每天只要一睜眼,就有兩萬人在同時看王潮歌導演的八部作品。”
在一次出席中學生的演講活動中,說起自己的過往,王潮歌說,她首先要感謝的是父母,因為她的父母從來不看她在數理方面的短處,更不糾結于要她補短,在他們的眼里,只有女兒的長處。她從不因為自己的那塊數理短板而認為自己笨,因為她有一個文學方面的長板,有長板就有春天。
人生有時就是這樣,當你用積極的眼光看自己看世界,往往能透過囿于一隅的窗口,發現窗外的春光,并引領你走向人生的春天。
(蒙蒙摘自《做人與處世》,圖/錢 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