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原油!新的黃金!數據被認為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商品,并冠以各種吸引眼球的稱謂。不過,按照物以稀為貴的邏輯判斷,這并不是真相,起碼不是真相的全部。有別于原油和黃金的稀缺性,數據的數量正以每兩年翻一番的速度瘋狂地增長。黃金是稀有商品,這是其價值所在,而數據卻大部分都會被拋棄。由于數據的數量正瘋狂地增長,所以數據的保護問題正面臨嚴峻的考驗。而所謂數據的價值,并不在于數據的傳播或者分享,而在于數據之間的相互關系。在于收集大量的數據并將這些數據鏈接起來,挖掘新的信息。大數據的目的在于通過算法從大量的數據中找出數據模式,這些數據模式才是真正隱藏于數據中的珍寶。像Google和Facebook這樣的IT巨頭都熱衷于大數據的分析,他們近年來所收集的數據并不亞于美國國家安全局。
2005年,還沒有iPhone,社交網絡也只是處于起步階段,也沒有人認識愛德華·斯諾登。那么,10年后的世界又將是什么樣子?2025年隱私方面會是什么情況?CHIP采訪了25位專家,他們的觀點各不相同,有爭議的地方也有驚人一致的地方。有一個觀點是一致的:每一個人都必須擁有處置自己數據的權利。至于意見分歧的地方,主要在于“如何”實現的問題。有些人希望通過政策制定者手中的韁繩來掌控,有的人希望能夠尋求一種國際性的解決方案,一些人主張依靠技術手段,一些人寄希望于通過信息的透明化和責任來達到目的。
情況有點類似于環保問題,每一個人都知道環保是怎么回事,也知道將會發生什么事情,但是由于每一個人在這件事上的利益不同,所以想法也千差萬別。因此,有人建議多方位監測隱私問題,有的人所提的建議似乎只是在保護富人,而有的人已經將這件事的層次上升到另一個角度:一個自由的問題。
1 海科·馬斯
德國聯邦司法和消費者保護部部長
個人數據處理的重要性將進一步增加,數據早已成為一種新的貨幣。數據處理已經變得無處不在,這對于有效保護隱私和自決權提出了新的挑戰,隱私這一概念在2015年開始變得岌岌可危。
一個能夠適應數據處理技術的數據保護法可以在數字時代保護隱私權,我們需要一個與數據隱私技術高度融合的法律,我們需要一個可以執行的國際適用法規,歐盟的數據隱私保護監管是朝這個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
2 伊凡·霍夫施泰特
Teramark數據公司總裁、律師同時也是《SIE WISSEN ALLES》的作者
用“基本權利”取代“隱私”這個詞,因為這事關我們的自由,我們的隱私權,我們每個人都有控制自己的數據、決定自己個人未來的權利。我們的自由根植于人的尊嚴,這是憲法所保障的,這也是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在1969年的裁定:收集和分析他人的數據是侵犯他人的尊嚴。
歐洲法院也支持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的判例,憲法基本權利的保障必須立足于未來。該指導原則同時也是確保歐盟隱私法規的保證,但只有3個歐盟成員國和瑞士達成一致的基本權利保護法則,其他25個成員國家認為需要限制公民自由權,這主要是因為商業游說團體的影響,認為這樣更有利于經濟增長的前景。這是一個金錢統治的世界,因而,我們有一個自由的問題,這是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資本主義的問題,它已經消滅了社會主義,現在個人是全球高科技公司效用最大化的焦點。
3 托馬斯·克雷默
德國電信董事會成員,主管數據隱私、法律和法規
10年很遠,至少在互聯網的世界里是這樣。10年前沒有微博,YouTube剛誕生,而Facebook則只有美國東岸的學生在用,誰也無法預料接下來的變化。2025年的世界會怎么樣?在電信領域我們相信:所有可以數字化的都將數字化,所有可以聯網的都將聯網。對于用戶數據保護的問題來說,數字主權是我們的目標,用戶應該能夠知道他的數據會發生什么,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處置這些數據。
但是,我們距離這一目標仍然很遠,因為這中間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關系到用戶的服務質量。不過,這并沒有沖突,不管數據如何應用,如果人們希望知道,就必須提供這樣的選項。如果某一個人希望停止分析他的數據,那么也應該滿足他的要求。因此,我們需要在歐洲建立一個高標準的統一的數據隱私法則,讓來自海外的供應商也必須遵守。制定個人數據的客戶控制解決方案,是企業的責任,而接受這些解決方案,是客戶的責任。
4 彼得·沙爾
歐洲信息自由與數據隱私學會主席(EAID)
數字社會前進的道路不能中斷,但是它可以被設計。這需要更強大的個人和政治意愿采取行動。起關鍵作用的是隱私保護技術的設計,技術解決方案必須被設計成高度自主執行的,避免受到人為的影響。必須能夠預防政府機構和公司不受控制地訪問個人數據,而且必須可以終止這些行為。國家層面上的解決方案不再有效,數據隱私的保護必須依靠國際法。除此以外,我們還必須確保大數據不會導致新的排斥和歧視。
5 薩比娜·洛伊特豪瑟-施納倫貝格
自由民主黨下屬瑙曼基金會董事會成員
數字化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數據隱私保護不完善,那么對于數據水蛭來說公民將淪為對象而失去數據的自主性。因此,在2025年,保護數據隱私和加密技術將會成為國家的工作重點,而不僅僅是IT專業人員的事情。每年,G20將對數據隱私的水平進行評估,2018年聯合國的數字議程正為此不斷更新,全球IT巨頭的管理者都在努力爭取隱私保護表現優異的標簽。
6 伯恩哈德·伊爾岡
德累斯頓技術大學技術哲學教授
隱私在技術上將來仍然會處于擱置狀態,所以我不認為需要再做一個愿景。隱私、慷慨、寬容、開放外交和現代民主是18世紀啟蒙運動的一個分支,就像是工業革命、意識形態和全球化,這些并不是世界各地都推崇的普適價值。互聯網的起源是科學家之間的交流通信,帶有濃厚的科學精神,但是私有化使互聯網的自由成為了一種錯覺,通過一個形式化的許可,企業和政府就可以為所欲為。盡管一些事件給人們帶來幻想,但實際上隱私的威脅很多,適當的政治干預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寄希望于國家機構與互聯網道德。
7 德克·博爾內曼
微軟德國總法律顧問和管理成員
到2025年,我們會發現自己正身處數字經濟奇跡之中。在這個過程中,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數據將發揮出巨大的潛力,如在開拓能源供應的領域里。此外,它也將在貨幣的形式上發揮巨大的作用。但是,這也意味著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未來的數據隱私問題,在遠離所謂信息經濟的前提下,建立一個有意義的、值得信賴的差異化數據處理政策。
該政策將提供一個統一的框架,在平衡社會利益、風險和敏感性等因素的情況下,允許獲得授權的人使用數據。對用戶的數據處理就會是透明和負責任的,并以這種方式創新和開發新的服務。用戶將擁有獨立自主權,決定哪些數據需要保留以及它將被用于什么目的。在信任的基礎上,數據經濟產業將應運而生,并獲得成功。
8 康士坦丁·諾茨
德國聯邦議院成員和綠黨90聯盟網絡策略發言人
隱私將是2025年的頭等大事,因為這將是網絡產業的信任基礎。進行根本性改革,促使信息產業的各個領域自然地具備數據隱私保護功能,法律法規不斷修訂以適應新的技術。與此同時,數據隱私保護技術已經成為隱私保護的固定組成部分,強大的加密是存儲和傳輸所有個人數據的法定要求。
9 安德列·弗斯胡弗
數據隱私和信息自由的聯邦專員
在當今的世界里,數據處理是不受字面和世界意義上的邊界(國家)限制的,因而,數據保密也必須是超越國家的。歐洲數據保護基本規范是監管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后續行動必須遵循該規范。但人們也必須認識到,未來他們的數據不僅是商品和貨幣,同時也是他們人格的一部分,因此,數據保護必須是一種不可剝奪的權利。
10 約阿希姆·赫爾曼
德國巴伐利亞州內政部建設和運輸部長
生活的許多領域正朝著數字化世界昂首闊步地推進,數字化世界中,保護我們的隱私比其他的一切更重要。數據安全和數據保密必須在數字技術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關鍵字“Privacy by design”(從設計著手保護隱私)的意義重大。此外,未來我們將需要更多的數字化教育,信息社會的信息高速公路并不要求我們都持有駕駛證,但是每個用戶都必須徹底了解日常生活中相關技術的風險。
11 史蒂芬·澤爾克
富特旺根應用科學大學“社會變革”學科教授、經濟類圖書作者
在2025年,技術和經濟的解決方案將最終戰勝價值觀的辯論。支付模式的可控隱私保護方式將成為標準,這意味著隱私的保護程度將取決于社會地位。類似“洋蔥皮模式”,每一層都意味信息更不透明,必須支付才能夠獲得足夠的保護,只有精英將能夠負擔得起內部區域的技術管理費用。與此同時,數字游擊隊便應運而生,他們創造大量的噪音,散布虛假信息,干擾并試圖奪回數據隱私和喚醒對隱私的普遍重視。
12 薩比娜·弗蘭克
Google德國青少年保護和媒介素養負責人
隱私與數據隱私對于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含義,因此,我們認為必須尊重個人的態度和選擇以及加強用戶相關知識的培訓。媒介素養是應對互聯網安全風險的最佳保障,特別是應該注重兒童和青少年的推廣。通過支持像弗勞恩霍夫研究所推出的戶外羅伯塔項目,我們正加倍努力盡早地開展青少年保護和媒介素養的工作。
13 顏斯·蒙塞斯
Arvato數字化營銷公司首席執行官
截止到2025年,預期至少歐洲范圍內的法律框架可以制定可靠的數據隱私規范以保護用戶和供應商的權益,確保歐洲的競爭力能夠與美國和亞洲國家相匹敵。有關的法律有希望清晰而明確地制定和確保各方的法定權益,除了上面所說的這些,也將平衡創新數字業務模式的商業利益,并為用戶的隱私和利益提供足夠的保護。除此之外,我們將能夠看到更多的數字自主性,2025年數據將變得越來越重要和越來越有價值,因此,未來用戶將需要更加積極地去決定自己數據的去留以及數據如何被運用。
14 布麗吉特·齊普里斯
德國聯邦經濟部和能源部議會國務秘書
2025年,我希望已經有一個統一標準的歐洲數據隱私法律可以適用于德國國內的相關行業,它一方面能夠保護公民決定如何處置個人數據的自主權,同時又不會妨礙新技術的發展。此外,2025年,“Privacy by design”是德國和歐洲的軟件解決方案的賣點和質量標簽,我希望所有開發和構思新技術的公司都將保護數據隱私作為項目的一部分。
15 強·厄特延
1&1公司董事會成員、GMX和WEB.DE董事總經理
2025年互聯網將是無處不在的,像今天的電腦和智能手機一樣。由于汽車、照相機、電冰箱、衣服恒溫器或芯片等都會產生龐大的數據量,這使得數據的私密性越來越重要。在此需要創建一個框架,使用戶能夠擁有數據的自決權。他們必須知道創建了什么與之相關的數據并且這些數據被如何使用。目前,在德國和歐洲市場,不同的公司和數據在不同的存儲位置法規有一定的差異。這種情況必須要改變,我們需要一個個人數據存儲位置的標簽,公司總部和數據存儲位置將成為正確選擇提供商的重要標準。
16 福克納·塔尼貝格
大眾汽車電氣和電子開發部負責人
即使到了2025年,信息自決權仍然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必須能夠自己決定讓別人了解我的什么信息,以及我是否需要使用基于個人數據分析的服務。因此,即使到了2025年,數據保護將成為我們社會的重要核心任務。當我們在物聯網上,例如在車輛上聯網上網,我們必須有清晰的菜單和選項,以便我們啟用適當的個人信息透明度和自決有關個人數據的處理和使用。
17 托馬斯·拉姆什
《智能數據》作者
在2025年賺得數據(earned data)將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商業模式以數據為中心的公司將不得不理解:這些數據屬于客戶,只是他們允許公司使用它們。因此,所有的數據分析工作中具有優先權的問題將會是,我們需要哪些數據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利益。大數據在今天只是收集盡可能多的數據,然后再將它們聚集起來,通過算法嘗試從中得到對于業務有價值的東西。
賺得數據不是針對全部的數據,而是客戶了解并樂于分享的數據。賺得數據是互惠對等的業務,客戶相信目標公司可以代表自己的利益,因為該公司明白這是提升客戶價值以及長期留住客戶的唯一途徑。
18 尼科拉·貝爾
自民黨總書記
2025的數據隱私情況是:公民是其數據的所有者,他決定誰可以讀取這些數據以及用于什么目的。所有的數據都將存儲在一個高度安全的中央網絡,通過新身份證和簽名以及其他額外的保護機制(如生物識別技術、雙因素認證)驗證訪問者的身份。每次訪問都將被記錄以控制和追溯不當的訪問企圖,前提條件是新的加密技術和訪問與授權的邏輯沒有漏洞。
19 貝恩·努克特
SAP公司產品與創新執行董事會成員
信任是最重要的人際關系資本,今天是這樣,2025年仍將是這樣。將人員、企業和設備接入網絡,通過數字社會和數字經濟,有望形成價值鏈。但這一目標離不開對于數據安全的信心,因此政治與經濟團體必須攜手合作,共同創建明確、透明的數據隱私和數據安全保護規則。對于企業來說,只有當他們能夠保持其數據的主權,他們才會接受全面的數字化。
20 哈琳娜·瓦夫茲尼亞克
左翼黨議會網絡策略發言人
我想用戶在2025年將能夠自己決定要公開的數據。因此,政府機構和公司有責任清楚地說明他們存儲的數據,情報部門的監聽將不復存在。當然,這只是一個烏托邦式的想法,實事求是地看,2025年政府的監管措施將進一步增加,商業公司收集的數據將大到不能被忽視。
21 亞歷山大·高斯特夫
卡巴斯基實驗室首席安全專家
IT行業的迅速發展使人們難以準確預測世界在未來幾年將會是怎么樣的。但顯而易見的是,我們的技術正變得越來越智能化,我們必須跟上這種發展的步伐。而技術的發展也將吸引網絡犯罪分子,他們將試圖利用任何新的IT技術為他們的犯罪活動提供便利。無論未來的世界看起來是怎樣的,我們現在就應該開始努力,使其更安全和舒適。科技技術為我們提供工具,使用這些工具為善還是為惡,完全看我們自己。
22 約翰娜·于克曼
青年社會主義者聯合會主席
在2025年,基于個人數據的服務將更加廣泛,大數據分析可以決定我們的就業機會、消費決定、保險費率等。雖然傳統的隱私保護問題不會因此而過時,但數據隱私的概念將不得不重新考慮。從本質上講,它將捍衛自由和自已的決定權,反對盲目地使用算法分析個人數據。如果數據被集中收集,那么誰應該使用這些數據和目的是什么?數據主權有必要通過國際法規進行規范,不能讓商業公司為所欲為。
23 彼得·卜克曼
德國達姆施塔特技術大學信息系教授
互聯網的許多商業模式是通過看似免費的業務吸引用戶,而用戶需要提供自己的數據作為代價。未來,這種業務模式將會變得更加普遍,而數據作為新的貨幣重要性將進一步增加。對于這種以數據為基礎的商業模式,我們不能采取放任的態度,必須加以規范。相反,我們必須支持同時能夠保證用戶數據安全和隱私的創新和創業者。由于國家層面的數據隱私保護規則難以奏效,所以我們需要國際層面更加嚴格的準則。此外,需要廣泛的教育和向人們解釋以個人數據換取服務的風險,以便受到教育的用戶可以決定他們是否仍想使用某些服務或者自己希望在互聯網上如何表現。
24 馬蒂亞斯·霍克斯
趨勢研究者和未來研究所創始人
我們對所有公共領域創建規則、標準和道德規范。當人類相互靠近,他們開發出禮儀和法律。當我們發明了汽車,我們還要發明紅綠燈、安全帶以及可以被撤銷的駕駛執照。
2025年,我們將學會如何更好地處理與互聯網有關的無理要求。人權,同樣適用于模擬空間,人身不可侵犯,所有權等權利都可以擴展到數字世界。通過互聯網關系的授權可以撤銷,當然,匿名權在必要時也可以被撤銷。如果一個公司未經允許銷售我的數據,我一定委托網絡偵探,收集數百萬訴訟的證據。
互聯網的領土將會變得四分五裂,在“軟網”人們審慎和謹慎地進行防衛,其中的人、機構和機器只有安全的時候才進行通信。而在“黑網”一切皆有可能,從欺詐到網絡暗殺,數據像海洛因一樣被交易,各種五花八門的數據犯罪不時出現。
25 維克多·麥爾-荀伯格
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所教授、大數據專家和幾本書的作者
隱私仍然是我們社會的核心價值,但是我們保護數據的方式將不同于此前。原有征求有關人士同意的方式,已經成為一場鬧劇,因為絕大多數人盲目地單擊“確定”。
相反,我們必須更好地控制個人數據,尤其是通過歐洲數據隱私保護機構和成熟的技術檢測機構,在第一次使用前評估具體數據應用的風險,確定是否以及在什么條件下是允許訪問和使用個人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