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明
銅鏡是以青銅為原料熔鑄而成的照面飾容用具,是日常實用性與藝術創新性相互融合的結晶。唐朝繁榮興盛的經濟與博大精深的文化,使銅鏡熔鑄業得以全面發展。銅鏡紋飾取材廣泛寫實,鑄造風格鮮明規整,藝術形式多變生動,工藝技術創新精湛,在質地、紋飾、外形、內涵方面都表現出濃郁的“盛唐氣象”。
下面將駐馬店市博物館藏唐代銅鏡介紹如下,以供讀者賞析。
瑞獸葡萄鏡(圖1),汝南縣馬鄉鎮大王莊出土。直徑14厘米,厚1.5厘米,重830克。圓形,臥獸形鏡鈕,無鈕座。正面略凸,呈銀白色,光亮可照。背面紋飾系高浮雕,極具立體視覺效果。主題圖案以葡萄和海獸組成,凸起的葡萄枝架將鏡背紋飾分為內外兩區。內區環繞五只海獸和八串葡萄,海獸體態豐腴,或匍或臥,葡萄顆粒飽滿,錯落有致。葡萄枝蔓越過間隔由內區延伸至外區,謂之“過梁”。外區葡萄枝葉茂盛,果實累累;蜻蜓、蝴蝶、雀鳥點綴其間,或展翅欲飛,或啄食葡萄,活潑生動,惹人喜愛。外緣裝飾一周流云紋,邊緣是一周高直的窄線棱邊。銅鏡質地厚實,鑄工精致,至善至美。
解讀品鑒:盛唐最具典型特征的銅鏡,又稱之為“海馬葡萄鏡”或“海獸葡萄鏡”。史料記載“海馬”是西域大宛馬,“海獸”則是西域獅子?!昂!弊植⒎侵负V兄?,實指西域、海外,是大唐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吸收外來文化的見證。瑞獸寓意吉祥福瑞之獸,葡萄是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中原的,蔓延的枝條和豐滿的果實,寓意“長壽富貴,多子多?!?,非常符合唐代的傳統觀念和審美風格。
寶相花透光鏡(圖2),1975年遂平縣修復汝河堤岸月兒灣工地出土。直徑16.8厘米,邊緣寬0.6厘米,厚0.4厘米,重606克。圓形,半球形鏡鈕,六瓣菱花形鈕座。主區紋飾相間排列兩種不同寶相花,三朵 “葵花式”,三朵 “菱花式”?;ò暌跃€表示,花托以面表示,花與苞中間有點相隔。整個紋飾點線面相結合,顯示出端莊素雅的藝術風格。浮雕式的鑄造工藝富有立體感,更具飽滿特色。素邊緣,寬厚高出。鏡面微凸,既可以映照人面,又能在光線照射下將背面紋飾完整地映射出來,有“魔鏡”之稱,充分表明唐代高超的制鏡技術和對光反射特性的運用。
解讀品鑒:寶相花吸收自然界中蓮花、牡丹等各種花型的精華,進行藝術性美的創新,極具吉祥美好寓意。造型依據之一為圣潔的蓮花,蘊涵深刻的佛家內涵,佛座是蓮座、佛眼是蓮眼。佛家蓮花化生,生死因果,完全符合上至統治者、下至百姓的心理慰藉需求。李白寫詩稱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北蛔u為花中之圣,有崇尚蓮花的社會風氣。牡丹更得唐人的寵愛,為百花之王。劉禹錫詩曰:“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蹦档てG麗奔放,是富貴、幸福的象征,更與大唐盛世相吻合?!巴腹狻笔怯捎阽R體凹凸不平、厚薄不一、曲率差異等原因造成的。厚處曲率半徑大,反射光線亮;薄處曲率半徑小,反射光線暗;明暗交替就形成了與鏡背圖文相對應的影像。寶相花透光鏡是唐鏡中的一支奇葩,充分展現了唐代藝術的創新提升與社會文化的熱情奔放,蘊涵著盛唐的活力和氣魄,體現著盛唐的自信與華貴。
八卦雙鸞鏡(圖3),1974年遂平縣常莊鄉大興村出土。直徑21.5厘米,鈕徑2.2厘米,緣寬0.8厘米,厚0.6厘米,重1324克。圓形,半球形鏡鈕,無鈕座。鏡鈕兩側各有一只鸞鳥,屈頸相對,振翅翹尾,體態優美,羽翼刻劃清晰,形態生動逼真。銅鏡上方為圓形三周凸弦紋,內有日月星辰紋和八卦紋,中間有一“鎮”字,增加了道家法鏡辟邪、降妖、伏魔的功用。銅鏡下方為方形一周凸弦紋,四周為海水紋,正中有連山字紋以示五岳。充分體現出古人“天圓地方”的認知理念,內涵十分豐富。
解讀品鑒:此面銅鏡是唐代道教文化發展流行的產物。道教是唐代的國教,唐高宗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科舉加試《老子》。上行下效,制鏡工匠自然會將道教文化鑄刻于銅鏡背面。八卦是伏羲所做,反映先民對自然界樸素辯證法和萬生萬物的生克變化的認識。道教為其蒙上神秘的面紗,成為占卜的象征性符號,被賦予辟邪、厭勝之意。鸞,是傳說中鳳凰一類的神鳥?!稄V雅·釋鳥》載:“鸞鳥,鳳皇屬也。”《山海經》曰:“其狀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惫湃藢⑵湟暈橄槿鸬南笳?,寓意天下太平。雙鸞則象征愛情,夫妻情深,意景相融。
葵花式蓮生貴子鏡(圖4),1957年平輿縣宿鴨湖水庫工地出土。直徑14.1厘米,厚0.6厘米 ,重452克。八瓣葵花形,正面微凸,瑩亮有光澤。背面扁圓鏡鈕,無鈕座。紋飾以一周凸弦紋分作內外二區,內區上方為兩片荷葉夾襯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下方是一片稍大的荷葉,向兩側開放蓮花,花蕊上分別站一童子,頭頂荷葉,雙臂張開。右側男童一腳抬起,兩手各執蓮蓬,頭向左微傾。兩童相互嬉戲,圓頭圓腦,憨態可掬。外區以四只蜜蜂與四朵折枝花卉相間環繞,更添自然生動情趣,具有很好的映襯效果。
解讀品鑒:蓮,水生植物,葉大如蓋,花瓣優美,嫵媚多姿,形態姿色與女性相契合,歷來被視為女性的象征,“蓮生子”也因此而順乎常理。而且蓮子多產,多籽的蓮蓬與“多生子”的愿望更加吻合。外加根莖花葉同時生長,華實齊生,因而“蓮”就成為首席生育象征物?!百F子”性別上指“男子”,地位上指“人上人”,內涵上指“忠孝兩全”?!吧徤F子”是一句吉祥語,采用諧音及喻意形式傳達廣大民眾“求子”的人文愿望。
葵花式仙人騎鶴鏡(圖5),西平縣文物普查獻交。直徑11.8厘米,厚0.5厘米,重278克。八瓣葵花形,半球形鈕,無鈕座。內區紋飾為四位神仙頭束高髻佩戴高冠,分別騎跨在鸞鳥、仙鶴、神鹿和麒麟上凌空飛翔,裙帶飛舞,衣袂飄搖,一派仙風道骨、逍遙祥和之氣。外區邊緣間隔點綴花卉紋和蜂蝶紋。
解讀品鑒:唐代銅鏡的繁盛,不僅質地考究,做工精湛,紋飾豐富,整體外形上改變了單一的圓形模式,葵花形銅鏡最為流行和普遍??ǎ蛑栭_放,秋來結實,籽多粒滿,具有多子多福之寓意,深受喜愛,自然而然葵花外形被利用到銅鏡造型之上??ㄐ午R流行于唐玄宗天寶年始至唐德宗貞元年末的中唐時期,開啟了新風格、多樣化的自然寫實境界,使銅鏡的內涵與外形達到了更加完美地結合。
唐代銅鏡從內容到內涵充分展現出“求全俱到”“善始善終”的時代風格。飛仙、鸞鳳、寶相花等雖是大自然中所沒有的形象,但其祥瑞內涵被延續傳承著,反映了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憧憬。花草、蜂蝶等自然之景極具濃郁的自然氣息,表達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