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旺平
一份手抄的《家庭報》堅持了18年,見證了家庭的點滴幸福;一個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書香之家”,樹立了家庭教育的典范;一個擁有21口人的大家庭齊聚一堂辦報紙,展現了和諧幸福的家庭風采。這就是2014年榮獲“甘肅省最美和諧幸福家庭”稱號的華亭縣王淑秀的大家庭。
78歲的王淑秀如今已進入耄耋之年,而那份熱愛文化、渴望讀書的心一直沒有改變過。
由于小時候家貧,她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機會,這成了她一直以來的一份遺憾。為了不讓子女們重蹈覆轍,她下定決心,無論自己受多大的苦,也要供孩子們上學讀書。在她的付出與培養下,她的兒女們如今個個學有所成,而王淑秀的家庭成了遠近聞名的書香之家。
1996年3月31日,王淑秀11歲的外孫女張鈺蕾“創辦”了一份家庭報,當這份稚嫩的手抄報出現在家人面前時,全家人非常驚喜,都認為是一件好事,并一致決定要把這份“報紙”辦下去。當時年已6旬、只進過掃盲班的王淑秀,協同老伴,積極為自己的《家庭報》尋找謎語、笑話,其他的家庭成員也積極參與,并做了分工,以保證《家庭報》正?!俺霭妗薄H缃?,這份家庭小報已堅持創辦了18年,出刊621期,因為這份小報,2014年,她的家庭被被廣電總局評為“首屆全國書香之家”。
在《家庭報》“創刊”至今18年的時間里,也是她們家庭青少年攻讀學歷獲取知識的最佳時期,為了激勵他們更好地學習,她和老伴做出了“兩個不誤”的決定:“不論家事多忙,干擾多大,對就讀(包括自學)青少年都要保證:不誤工作,不誤學習?!蓖瑫r對學習優秀者,每年都進行一次評比獎勵?,F在全家21口人中,有14人是大專以上學歷。
為了提高家庭成員自覺讀書的興趣,2002年,他們通過自己的《家庭報》倡導,創建“學習型家庭”。自此,家庭成員看書學習的自覺性有了進一步提高,學習不走過場,每天保證看書學習的時間,家庭成員積極購買圖書,拓展知識領域,到2013年,他們全家合計藏書有5200余冊,給親友熟人捐贈510余冊。
一份小小的手抄報,秉承和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家庭成員內部之間,他們互敬互愛,讓每個人都感受到家的溫暖;鄰里之間,他們和睦相處。
有一次,他們搬遷新居因樓上鄰居家的自來水漏水,水流從墻體縫隙涌流下來,將家里的天花板、墻面沖得一塌糊涂,沙發、床褥也沾滿了污垢水漬;兩個小時不斷漏水,他們只得將家中的桶、盆都搬出來接水,漏水的人家登門致歉,并提出補償損失重新粉刷墻面,王淑秀說:“誰家還沒有個失手的時候,我們自個兒收拾處理就好了,你們也快回去收拾一下自己家吧?!编従邮指袆?。
王淑秀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懂得如何善待家人,對兒媳和女婿如同女兒、兒子一樣看待。她對兩個兒媳做出了這樣的評價:“我的兩個兒媳都很能干,能自學取得高一級學歷,這個很不容易,在單位獨當一面,都是骨干:在家里都敬養雙親,孝敬公婆,對子女科學教育?!眱合眰兒苁芨袆?,在她75歲壽辰時兩位兒媳送上祝壽詞:“感謝母親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大家庭,也感謝母親教會我們如何做個好妻子和好媽媽!”
在他們21口人的大家庭,人人以勤儉節約為榮,杜絕奢侈虛榮。在每年的春節長假期間,她們有一個固定節目,那就是由《家庭報》牽頭舉辦“家庭春節聯歡晚會”,這也是過年的重頭戲。居住在蘭州、平涼、寶雞、華亭的8個小家庭,21口人都齊聚在華亭東大街的家里,大家歡聚一堂,相互交流。對上一年工作優勝者、學習成績優異者、孝親敬老撫育后輩做出努力者,都給出了肯定并進行了物質獎勵,以此鼓勵家庭成員來年再接再厲。
一份小小的家庭手抄報,不但是家庭成員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平臺,也是聯系親情的紐帶和橋梁,更是家庭成員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徑。一份小小的家庭手抄報,見證了王淑秀和諧幸福的好家風。
(責編 芳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