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左
近日,一則“女兒威脅父母放棄二胎”的新聞,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據報導稱,44歲的肖女士和丈夫努力一年之后,終于如愿懷上二胎,但13歲的女兒雯雯(化名)百般不愿意,相繼以“逃學”、“離家出走”等相威脅。在女兒嘗試用刀片割手腕后,懷孕13周的肖女士不得不合淚到醫院終止了妊娠。
很多人都認為,新生的孩子對女兒是一種威脅,父母給予女兒心理上的關愛和經濟上的支持,都會被二胎分掉大半,因此,女兒的反應雖然過激,但仍可以理解,且這種反應最終收到了預期的效果,阻止了損失的發生。更有很多非獨生子女站出來現身說法,他們紛紛表示,自己在弟弟妹妹出生后感到被忽視、被威脅,甚至因此造成了難以恢復的心理創傷。
在美國,有接近80%的兒童有至少一個兄弟姐妹,在如此眾多的非獨生子女家庭當中,二胎降生對頭胎兒童真的不可避免嗎?
頭胎兒童在迎接新生命時的表現與很多環境因素有關。例如,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母親的情緒狀態。女性產后,抑郁發生率約為15%~30%,這種不良情緒狀態對新生兒和頭胎兒童都有不利影響。此外,新生兒降生后,由于照料頭胎兒童的精力和時間減少,母親可能更少對頭胎兒童表達溫暖和關心,而更傾向于使用限制和懲罰來管教兒童,這也相應增加了頭胎兒童出現問題的幾率。
在這個時期,父親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因為在新生兒降生之后,母親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照顧二胎是不可避免的,父親則有機會在這一階段更多與頭胎兒童交流。一個溫暖體貼、善解人意的父親比一個很少與孩子交流的父親,更能夠幫助頭胎兒童應對生活變化導致的壓力。改善這一階段的家庭關系有3種不同方法,這些方法都需要父親參與:
1 父母輪流負責家務和新生兒的照料。
2 父親抽出更多的時間與頭胎兒童交流,母親更專注與新生兒建立親密關系。
3 父親負責所有的家務活動,母親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同時照顧兩個孩子。
隨著中國二胎政策逐漸寬松,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計劃再添一個寶寶,這對家庭來說,的確意味著生活方式的重大改變。理解頭胎子女在這個過程中承受的壓力,做好家庭財政收支的規劃預算,父母進行合理分工,創造與頭胎子女更多交流互動的機會,全家才能更順利度過這一過渡期。
(責編 江有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