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房產交易登記中心,江蘇 鹽城 224005)
近年來,我國的房地產事業獲得了較為快速的發展,而在房價不斷提升的同時,國家為了保障城市低收入者也能夠較好的滿足居住需求,而出臺了經濟適用房政策。但在該項政策實際運行的過程中,也會因為房價、周邊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對此,就需要我們在對這部分存在問題進行掌握的基礎上以針對性措施的應用予以解決。
目前,我國部分地區在經濟適用房建設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合理現象,數量由于較少而同城市居民需求間存在著較大的矛盾。對于經濟適用房制度來說,其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根據我國現今形勢以及經濟特征而不斷完善的,對此,其在保障要求放寬方面的要求就不能夠完全實現,并以此使經濟適用房在建設數量上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
為了能夠盡可能的降低經濟適用房建設成本,我國在該類房屋建設中的土地占用就沒有以市場競標的方式進行,以此保證經濟適用房在設計、規劃、建設等方面都能夠具有較好的公正性以及透明性,避免在這部分環節中出現腐敗問題。但是,其在實際銷售方面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而使真正困難的居民不能購買,并以此使我國住房體系的發展存在著一定的不平衡現象。
根據經濟適用房房屋設計規范,每一套經濟適用房面積應當控制在60㎡以內,但是對于該項規定來說,在實際實行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偏離現象,如房屋在設計以及建造過程中出現面積較大的情況,并因此使房屋總價得到了提升,使低收入家庭無法對其購買。而對于部分面積符合規定要求的小戶型來說,又會由于面積過小以及設計不合理而使其適用性存在著一定的不足而使部分購房者放棄購買。
經濟適用房在總體上存在很大的問題,由于成本的控制導致了在房產的設計和規劃上缺少專家的科學的論證和對于居民的需求的詳細的調查,導致在籌備和施工的過程中準備倉促,施工效果不理想。居民在購買和入住之后發現與看到的概念房有很大的出入,同時在質量上以及面積上都有出入。
對于我國住房建設來說,其需要政府的適當參與調控,而在部分地區中,卻存在著地方政府目標同中央規定不同的問題,并因此對政策的具體實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對于我國政府來說,其在政策制定上往往有著更為長遠的目標,并以此將目標集中在了人口就業率以及經濟增長率的提升方面。而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其在政策制定時則更傾向于短期經濟的增長,更注重短期目標的制定。對于該種情況,就需要我國地方政府能夠轉變工作眼光以及工作政績觀,通過將目標同國家政策的相適應保證地方經濟適用房工作的長遠、穩定開展。
為了能夠更好的對我國經濟適用房價格進行管控,則可以在地方建立起一套價格機制,通過該機制的建立,對本地方房屋以及經濟適用房的價格進行全面的監控與把握,并在此過程中加強居民住房購買價格的調節與測控。對于經濟適用房也是一樣,通過該機制的建立,則能夠在保證經濟適用房價格處于合理區間的基礎上使其真正的符合城市低收入人群的購買水平,使經濟適用房工作發揮出應用的效果。
我國對經濟適用房保障對象的界定為中低收入人群,但目前個人資金管理、信用管理等相關條件還不配套,要調查清楚一個人的家庭收入并非易事。因此,在制定經濟適用房制度時應先以國家法定的形式規定標準,再由地方政府根據本地的收入情況擬定適合本地區的標準。在這個方面政府應該將考核標準定量化、合理化。比如將現有的考察家庭人均收入改為考核家庭年總收入、家庭總資產、人均住房面積等多個指標,其中之一不達標者均不能購買。
對于我國目前的部分房地產企業來說,其在樓盤的開發以及銷售方面往往存在著較多的不規范行為,如對于良好樓層、朝向的房源以“已售出”的方式囤積價格、對于具有瑕疵的房屋以隱瞞方式進行宣傳等,對于房屋購買者的利益產生了較大的損害,尤其是根據經濟適用房的性質,很可能因此在社會中產生不良影響。對此,就需要政府能夠加強房地產企業的管控,并針對本地區的經濟適用房專門制定出一套合理的銷售方式,以此使居民在能夠以更為透明、公平的方式完成對經濟適用房的購買,使經濟適用房政策的運行在社會中宣揚出更為積極的信息。
經濟適用房關系到一個地區低收入居民的整體居住情況,也將直接關系到地區的發展穩定。而質量則是衡量經濟適用房政策開展良好與否的一項重要標準。對此,就需要地方政府在經濟適用房建設時把好質量關,選擇高水平、豐富經驗且具有良好信譽的開發商負責本地區經濟適用房的建設。而在工程施工完成之后,也需要做好驗收工作,確保經濟適用房質量能夠符合正常標準需求。
在我國現今房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下,經濟適用房的出現,為我國居民住房帶來了新的發展,對于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來說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機遇。在上文中,我們對經濟適用型房產經濟出現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一定的研究,而在未來該項工作實際開展的過程中,也需要我國相關部門以及當地政府能夠積極面對問題,以針對性措施的應用實現經濟適用房的良好開展。
[1]金學惠.我國住房保障公私合作融資模式研究 [J].中國物價.2015(05):33-34.
[2]劉玉峰,陳剛.完善公租房制度的政策建議——以重慶市為例[J].建筑經濟.2010(07):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