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英
(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0)
涵洞設計中填土高度所產生的影響分析
王素英
(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0)
在設計涵洞的過程中,填土的高度不僅關系到工程整體的造價,同時與施工難易程度也有著不可分割的直接聯系,所以要把握對填土高度的影響因素,做好相應的解決方案措施。本文首先分析了填土高度對涵洞結構設計的具體影響,然后闡述了高回填涵洞的受力及設計處理中的相關問題,希望能對涵洞設計方面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涵洞設計;填土高度;影響分析
所謂涵洞就是為了排出水流或跨越管線而設置的構筑物,在公路橋梁工程設計中被大量的應用。涵洞結合洞頂填土的厚度能夠分為兩種,一種為明涵,就是不填土或填土低于500mm的涵洞,另一種為暗涵,也就是填土超過500mm的涵洞,明涵適用于低路堤;相反,暗涵則適用于高路堤,填土高度對涵洞設計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必須要加強對涵洞填土高度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提高涵洞施工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在計算涵洞結構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的考慮負荷,負荷整體上分為兩種,第一種車輛負荷,第一種為填土負荷,兩種負荷對涵洞結構的作用和影響都非常巨大,合理的填土能夠有效避免輪壓、沖擊力等因素的影響,而如果填土過厚,則會增加涵洞頂土的壓力,導致截面設計過于大。所以在計算涵洞結構時必須要明確填土的厚度,這對設計以及工程的資金成本都有著直接的聯系,下面筆者將結合經驗進行對比分析。
車輛所產生的的荷載作用于涵洞上,壓力同填土高度以及壓力分布都有著直接的關系,結合《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的規定,在計算車輛荷載對涵洞產生的壓力時,車輪或履帶依照同地面的接觸面積的邊緣向下作30度角分布,如果車輪同履帶的壓力擴散線發生重合時則以最外邊的為準。
假設填土屬于完全濕潤的狀態,則填土荷載的計算公式如下:qv=γh,γ表示土的容量,h表示截面同路面之間的距離。
通過計算我們能夠發現,如果涵洞填土的高度適當對涵洞的設計是有著極大的作用,能夠起到迅速降低車輛荷載的作用。但是涵洞填土的高度要起到有利的作用就必須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如果涵洞填土過大,土產生的壓力也會隨著上升,另外在填土的作用下,涵洞頂部土體沉降所產生的負摩擦阻力也會提高填土的荷載,所以在涵洞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填土高度的控制,保證其處于最為合理的狀態。
上面只對頂板的受力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在實際設計過程中還會涉及到墩臺驗算等方面的工作,填土的高度同墩臺所承受的側向土壓力是呈正比的,填土越深墩臺所承受的壓力就越大;另外由于墩臺屬于圬工結構,承擔的很多方面所帶來的壓力,例如地基反力、土的側向壓力等,長時間屬于受力的狀態中,在計算時多數情況由側墻墻踵根部不出現拉應力控制,其隨著填土深度的改變沒有頂板敏感。
對于高回填涵洞來講,所承受的壓力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土帶來的壓力以及墩臺所承受的側壓力等,涵洞結構安排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位置,這種形式的涵洞只能使用填土法進行修建,在修筑路基的過程中涵洞所承擔的壓力和推力也隨著提高,另外由于路堤填土的高度要高于涵洞填土的高度,沉降現象不明顯,但是由沉降所造成的填土與涵洞頂土柱的摩擦力影響了涵洞的壓力,因此在涵洞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把土柱壓力放大一個系數。
2.2.1 截面的選擇問題
目前應用最多的就是石砌蓋板涵,過水截面為4平方米,在設計階段可以采用多種截面形式,常見的有2m×2m、2m×1.6m等,通過對比能夠發現,矮而寬的涵洞具有較大的側向剛度,缺點在于頂板受力較為薄弱;高而窄的涵洞整體的高度較大,適宜于覆土適中的涵洞;而截面適中的涵洞在高回填區域最為合理。
2.2.2 中松側實的原則分析
通過對涵洞頂土體的變形機理進行分析能夠發現,當洞頂填土的壓實度低于兩側填土的壓實度時,在土體發生變形的過程中洞頂土體的變形就會超過兩側土體的變形,使頂部填土的壓力轉移到涵洞兩側的填土上,也就是所謂的“中松側實原則”,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卸荷的效果,降低了土壓力對涵洞結構所產生的作用。
2.2.3 溝谷地形的應用
在天然溝谷地形中設計涵洞,溝谷的邊坡對涵洞的受力起到了非常顯著的卸荷效果,隨著路基填土的不斷壓實、碾壓動力效應的不斷增加,該卸荷效果也會隨著減弱,因此必須要充分利用天然的溝谷地形,在設計涵洞的過程中要保留好天然溝谷。
2.2.4 卸荷措施的應用
所謂卸荷措施就是在涵洞上方鋪設柔性材料,一方面能夠有效降低土的壓力,另一方面還能調整涵洞附近土的壓力分布,使結構更加均勻的受力。例如結合有些橋梁工程填筑材料的來源,在路基下段填筑粉煤灰拌合土等。總而言之,在高填土中進行涵洞的設計時,采取適當的卸荷措施具有非常顯著的實用性。
通過上述得知,在涵洞設計的過程中,洞頂填土的高度對其影響是非常大,只有填土的高度處于一個合理的范圍內,才能發揮其自身的作用,降低車輛的負荷作用。所以必須要加強對洞頂填土高度的設計,制定最佳的設計埋深和設計截面,降低工程施工的整體難度,保障施工工作順利的進行。
[1]曹繼偉,范鶴,劉斌.高填土涵洞土壓力分布及影響因素研究 [J].公路,2011,(12):109-114.
[2]田文剛.填土高度對涵洞設計的影響[A].2014第六屆國內外水泥粉磨新技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中國硅酸鹽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全國水泥行業專家聯盟、國際水泥與混凝土網,2014,7.
[3]郭婷婷,顧安全.減荷措施下涵洞土壓力與填土變形數值計算[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10,(05):12-16+29.
[4]上官方.涵洞填土等沉面及其對涵洞土壓力的影響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