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領導人會晤 島內各界反響熱烈
從11月7日至筆者落稿時止,兩岸領導人會面連續在臺灣島內引起熱烈反響,各界人士紛紛發表言論,給兩岸領導人會面點贊,大家普遍認為,兩岸領導人會面立意高遠,成果豐碩,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兩岸領導人會晤的意義遠大于一場選舉,民眾應該會關心各個候選人是否從促成和平的角度來看待此次會晤。他表示,兩岸領導人會晤是兩岸關系的重要里程碑,兩人是以領導人的身份見面,并不是政黨領袖,而雙方未來的領導人都可以在這種格局下更有效交流,國民黨樂見任何有利于兩岸和平的交流。
臺灣立法機構負責人王金平認為,這是兩岸的里程碑,他相信兩岸領導人會面制度若建立,對兩岸、對亞洲、對全世界都好。
長期推動兩岸交流的國民黨提名臺中市“立委參選人”沈智慧也發表書面聲明表示,對于兩岸領導人首次會談,表示支持與肯定。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度會面,雙方能夠相互尊重,將可為兩岸未來的和諧關系發展,開創一個新的契機。
國民黨“立委”羅淑蕾表示,此次會晤后,對朱立倫選情有幫助,至少會逼得蔡英文要在兩岸政策上現出原形,逼蔡對“九二共識”表態。
臺灣商總理事長賴正鎰表示,兩岸領導人會晤是一場“成功的會談”,兩岸領導人對話的氣氛比他預期的要好,對兩岸和平發展有正面意義,也對兩岸經貿往來有助益。他期盼,此次會晤后兩岸能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有助延宕已久的服貿、貨貿談判加速進行。
臺中藍營紅派大佬林敏霖表示,政治信仰、意識形態是見仁見智,肚子溫飽才是共同問題,馬英九帶領臺灣往外走,透過兩岸領導人會晤推動兩岸合作,這是兩岸人民的共業,共同攜手面對的新時代。
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認為,這次會面是1949年以來兩岸關系發展史上最重大的一件事,“對兩岸關系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他說,60多年來,兩岸關系發展經歷過風風雨雨,但近年來兩岸兩會恢復制度性商談、國臺辦和臺灣方面陸委會建立聯系溝通機制,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已經產生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這次兩岸領導人會面,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邵宗海說,兩位領導人都強調要繼續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也提出要為兩岸和平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這令他印象深刻。兩岸領導人的表態為繼續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實現兩岸共同繁榮,進一步筑牢了基礎,給人信心,也讓人看到了兩岸領導人的歷史擔當。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表示,兩岸領導人會晤的意義不在一時,而在為兩岸關系大勢底定,現在的基本路徑很清楚“無法處理‘九二共識’,兩岸關系無法穩定”。蔡若有機會勝選,最后一里路不會是選舉操作,而是如何處理“九二共識”。
臺灣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趙春山赴新加坡近距離觀察了兩岸領導人會面。他認為此次會面很和諧,兩岸領導人坦誠交換了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兩岸領導人會面不可能一次性解決所有重大問題。總體講,這次會面有助兩岸和平發展,對區域安全、和平穩定也有幫助。”
臺灣政治大學副教授詹滿容表示,這次會面展現出兩岸領導人的政治智慧和艱辛努力。臺灣也證實自己是利益關系的正面積極建構者。會面也讓臺灣民眾有機會來省思,如果沒有“九二共識”這一共同政治基礎,過去幾年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不可能取得諸多成果。
臺灣《經濟日報》發表社論指出,兩岸領導人會面,象征兩岸和平發展跨越了歷史鴻溝,向前跨進了一大步。社論指出,這次會面彰顯出幾個重要的意義,包括鞏固兩岸和平大局、強化“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創造兩岸關系的更多可能性。創造出廣泛惠及臺灣民眾的更多和平紅利。
臺灣《中國時報》發表社論說,就兩岸分離超過60年,領導人終能握手會談,及“定錨”兩岸交往政治基礎——“九二共識”而言,會面深具意義。社論說,兩岸領導人會晤提供了臺灣再出發的機會,這是由于此次會晤擴大了兩岸的接觸窗口和機會,使得臺灣在文化發展上的優勢,可以與大陸崛起共生共榮。
臺灣《旺報》發表專論文章說,在陸方宣稱“一個中國”原則與臺方強調“九二共識”下,馬英九與習近平完成這場世紀會面,寫下兩岸歷史新篇,締結了兩岸互動的新高度。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版發表社評說,在舉世矚目下,馬英九與習近平在新加坡會面。這是臺海兩岸66年來領導人的首次會談,除了確認“九二共識”在兩岸和平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也顯示今后要維持兩岸和平,仍然必須以“九二共識”做為基礎。
社評說,習近平強調,面對新形勢,兩岸仍然要堅持共同的政治基礎,體現“一個中國”原則;他并重申,大陸與臺灣不是“國與國關系”,也不是“一中一臺”。馬英九也向習近平明確指出“九二共識”的具體內涵,并表示鞏固“九二共識”,維持臺海和平現狀,非但是兩岸領導人一致的看法,也是未來兩岸關系能否持續穩定繁榮的重要關鍵,臺灣未來的領導人如果能夠遵循此一路線,兩岸和平發展現況當然就會延續;否則“和平發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甚至徹底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