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龔強
伴著茫蒼蒼林海的千頃松濤,伴著五花山秋葉的嫵媚妖嬈,伴著嶺上紅杜鵑的爛漫芬芳,伴著多布庫爾河的浪花歡笑,我在傾聽,那是一首敘事詩;我在品讀,那是一部交響樂;我在思索,那是一冊恢宏史;我在欣賞,那是一曲大風歌。
神秘的山岳記錄著昔日的輝煌,神奇的土地流淌著這里的文明,在一個個歲月的年輪中,留下了溫淳、柔美和艷麗,在一個個歷史的瞬間里,回蕩著激越、悲壯與震撼。
春回興安,一片生機盎然。松柏昂首挺胸,透出沖天氣勢,直指凌云九霄。興安杜鵑競相綻放,把芬芳和美麗播灑向天涯。小草也決不甘示弱,高抬頭、長伸臂、拔直腰,一定要為大興安嶺留下一點兒新綠。倒是林間的小溪,既不與人爭奇,也不與人斗妍,只管一路唱著自己的歌,高高興興地奔向遠方,去尋找那更加廣闊的天地。
夏臨興安,滿山郁郁蔥蔥,遍嶺詩情畫意。數不盡的野花留下無限芬芳,賞不夠的俏枝盡展迷人妖嬈,松濤陣陣似聲歌樂舞,林海莽莽如鐘罄齊鳴,綠草茵茵乃天然映襯,百鳥齊鳴是溢美抒情。而此時,最美不過的是那遼闊的天宇蒼穹,什么是湛藍湛藍?什么是萬里高天?什么是通徹明快?什么是碧空洗練?大興安嶺的藍天會告訴你,這兒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天際;這兒是世界上最純潔的寰宇;這兒是世界上最清靈的蒼穹;這兒是世界上最悠遠的長空。
秋至興安,層林盡染,極目遠望,天高云淡。特殊的地理條件和豐富的植被環境為大興安嶺的秋季創造了一道獨特的自然景觀——五花山。金風送爽,秋韻宜人,這個季節,紅松的蔭綠,楓葉的火紅,樺樹的白皙,落葉松的金黃,把整個大興安嶺裝扮的五彩繽紛,絢麗無比。興安嶺的斑斕,五花山的美景,以及那滿山遍野、串如珍珠的都柿、越桔(北國紅豆)、榛子、稠李子、山丁子和各種名貴的中草藥材,讓人們真切地感覺到了豐收和喜悅。秋是一個沉思的季節,大興安嶺既不為夏日的繁盛而陶醉,也不為冬日的凋零而神傷,而是更加內斂、凝重,更加穩健、深沉。它要為冬積蓄力量,它要為春儲存生機,它要為夏孕育激情。
冬到興安,氣象萬千。萬傾林海如銀龍踏歌起舞,玉妝素裹似白鹿飛越疾馳,皚皚雪原與茫茫林海相伴,青松翠柏同漫天雪花共舞。興安之巔,環視那亭亭玉立的美人松,冰天雪地,凝神于皎潔晶瑩的冰瀑林,體味“雪壓青松松更直,懸瀑飛流流成冰”的意境。深吸一口林中的空氣,清冽的通透,浸人的舒泰,令人魂迷情醉,心曠神怡。冬日興安嶺,茫茫林海間,“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羅萬朵云”(元縝)。張開雙臂,綻開笑臉,親吻那飄灑的雪花,“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松變瓊枝”。風是游刃神刀,雪是翡翠玉石,山是千嬌之基,林是百媚景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能在大興安嶺雕刻出無窮美景,不盡奇觀;彩繪出瓊樓玉宇,人間仙境。
這就是神奇無比的大興安嶺,“錦鱗在水,香茵在林,珍禽在天,奇獸在峰”。崇山峻嶺,百獸棲息,千溝萬壑,浪里魚行,密林深處,山珍無數,松濤林海,百鳥齊鳴。
這就是神秘莫測的大興安嶺,神州北極村,夏至不夜城,長天無月夜,罕見“極晝”景,奇觀北極光,照耀天地明,異彩鎏金象,勝景不言中,客從八方來,爭相睹顏容。
這就是古韻深厚的大興安嶺,萬年流淌嘎仙河,千古流芳嘎仙洞,勵精圖治成大業,拓跋鮮卑世稱雄。金戈鐵馬無阻擋,揮師南下建奇功,創立北魏新王朝,民族融合人百業興,石室舊墟謁碑文,引發悠悠懷古情。
這就是寶藏無數的大興安嶺,“金鑲邊”,驚清廷,“胭脂溝”,李金庸,開金礦,抗俄兵,繁榮鷹街十萬眾,老溝藏金負盛名。采金遺址今猶在,不見當年采金工。游人云集爭相看,采金船兒嶺上行,“黃金驛道”興土木,原是新建林業城。
……
這就是“綠色王冠”、“林海明珠”大興安嶺。
地區概況
大興安嶺地區位于祖國最北部邊陲,雄居“金雞之冠,天鵝之首”。境內山巒疊嶂,林海蒼莽。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即舊石器時代晚期,我們的祖先就勞作生息在大興安嶺這片土地上。這里的土著居民為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人。1882年漠河金礦開發,漢人開始大量進入。建國后,隨著三次大規模開發建設,形成以漢族為主的27 個民族構成的社會。
大興安嶺地區在黑龍江省西北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大興安嶺山脈東北坡,東與小興安嶺毗鄰,西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南瀕廣闊的松嫩平原,北以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與俄羅斯為鄰。地理坐標為東經121°12'至127°00';北緯50°10'至53°33'。東西橫跨6 個經度,南北縱越9 個緯度。全區總面積835.12 萬公頃,政區跨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其中,黑龍江省行政區域面積647.8 萬公頃;占全區總面積的77.57%。大興安嶺地區總人口53 萬人,有滿、蒙古、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俄羅斯、回、赫哲、錫伯、柯爾克孜、土家、侗、朝鮮、壯等26 個少數民族。世居的鄂倫春族主要居住塔河縣十八站和呼瑪縣白銀納兩個鄂倫春族鄉。其它少數民族大多數是自1965年開發大興安嶺以后陸續遷入的,人口分布在全區各地。大興安嶺地區的農村人口僅5 萬多人。
大興安嶺地區地勢呈西高東低,地形總勢呈東北--西南走向,位處第一階梯第二階梯及其結合部。南北走向的中山系大興安嶺山脊,以東為第一階梯地,以西為第二階梯地。全區屬淺山丘陵地帶。北部、西部和中部高,最高的伊勒呼里山主峰--呼中區大白山海拔1528 米;最低是呼瑪縣三卡鄉沿江村海拔180 米。平均海拔573 米。
大興安嶺地區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寒夏暖,晝夜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零下2.8℃,無霜期90-110 天,年平均降水量746 毫米。全區年極端最高氣溫在零上38.2℃,極端最低氣溫在零下52.3℃。全區最低氣溫出現在2月份。春季氣溫明顯升高,降水多,大風日數少。春末夏初,出現旱情。整個夏季氣溫高,降水少,日照充足。全區最高氣溫在5至7月間。秋季氣溫低,降水少。初霜略早。
大興安嶺有嫩林、伊加鐵路。客運列車南出可直達哈爾濱、沈陽、北京,西出可直達海拉爾、滿州里,林呼、塔韓支線貫通區內全境;城鄉公路四通八達,嫩漠公路、111 國道、黑河公路均與大興安嶺地區相連,直通哈爾濱并加入黑龍江省內各地市公路網,公路通車里程達1560 公里;水上航運沿黑龍江順流而下直通佳木斯、哈爾濱、經俄羅斯廟街可出海實現江海聯運。加格達奇、塔河、漠河設有飛機場,利用民航可以出行。
行政區劃
大興安嶺行政公署轄3 個縣4 個區,23 個鎮,12 個鄉。呼瑪縣轄2 個鎮,6 個鄉,即呼瑪鎮、韓家園鎮;興華鄉、北疆鄉、白銀納鄉、鷗浦鄉、金山鄉、三卡鄉。塔河縣轄3 個鎮,3個鄉,即塔河鎮、盤古鎮、瓦拉干鎮;依西肯鄉、開庫康鄉、十八站鄉。漠河縣轄4 個鎮,1 個鄉,即西林吉鎮、興安鎮、圖強鎮、勁濤鎮、漠河鄉。加格達奇區轄2 個鄉,即加北鄉、白樺鄉。松嶺區轄3 個鎮,即小揚氣鎮、古源鎮、勁松鎮。新林區轄7 個鎮,即新林鎮、翠崗鎮、塔源鎮、碧洲鎮、宏圖鎮、大烏蘇鎮、塔爾根鎮。呼中區轄4 個鎮,即呼中鎮、碧水鎮、呼源鎮、宏偉鎮。
林業區劃
林業部所屬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林管局)轄10 個林業局,60 個林場。
松嶺林業局(駐小揚氣鎮)轄5 個林場,即綠水林場、古源林場、大揚氣林場、壯志林場、新天林場。
新林林業局(駐新林鎮)轄8 個林場,即塔源林場、宏圖林場、新林林場、大烏蘇林場、碧洲林場、翠崗林場、塔爾根林場、富林林場。
塔河林業局(駐塔河鎮)轄6 個林場,即瓦拉干林場、蒙克山林場、塔林林場、繡峰林場、盤古林場、沿江林場。
呼中林業局(駐呼中鎮)轄6 個林場,即雄關林場、呼源林場、蒼山林場、宏偉林場、呼中林場、碧水林場。
阿木爾林業局(駐漠河縣勁濤鎮)轄6 個林場,即長山林場、依林林場、龍河林場、興安林場、紅旗林場、青松林場。
圖強林業局(駐漠河縣圖強鎮)轄7 個林場,即奮斗林場、二十八站林場、育英林場、壯林林場、潮河林場、臥龍河林場、潮滿林場。
西林吉林業局(駐西林吉鎮)轄5 個林場,即河灣林場、前哨林場、河東林場、古蓮林場、金溝林場。
十八站林業局(駐塔河縣十八站鄉)轄5 個林場,即十八站林場、查班河林場、小根河林場、白銀納林場、永慶林場。
韓家園林業局(駐呼瑪縣韓家園鎮)轄1 個林場,即韓家園主伐林場。
加格達奇林業局(駐加格達奇區)轄10 個林場,即古里林場、白樺林場、東風林場、翠峰林場、躍進林場、多布庫爾林場、達金林場、大黑山林場、大子揚山林場、罕諾河林場。
黑龍江省所屬大興安嶺行政公署營林局系統轄3 個縣林業局,6 個林場。呼瑪縣林業局(駐呼瑪鎮)轄十二站林場、三卡林場、金山林場、嘎拉河林場。塔河縣林業局(駐塔河鎮)轄二十二站林場。漠河縣林業局(駐西林吉鎮)轄漠河林場。
建制沿革
大興安嶺地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原始社會舊石器晚期,黑龍江流域的肅慎人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并已和中原的周朝建立過臣屬關系;北魏王朝的建立者鮮卑人,在這座歷史上被稱為“大鮮卑山”的地方生活了70 多代;隋、唐、五代十國、宋、遼時,隸屬室韋,室韋人是鄂倫春族祖者。
據大興安嶺地區地方志辦公室資料載,今天的大興安嶺地區,在先秦時期為東胡部落聯盟體屬地。西漢時期,為漢廷護烏桓校尉和遼東屬國都尉雙重統轄。三國、兩晉時期,為鮮卑拓跋部轄區。北魏時期,嶺南為烏洛候地,嶺北為室韋地,均隸屬北魏王朝。
隋唐時期,此地為室韋督都府屬地,受平盧節度使管轄。遼代,嶺南為上京道東北路招討司所轄,嶺北為烏吉敵烈統軍司所轄。金代,嶺南歸蒲與路所轄,嶺北為東北路招討司所轄,北部為烏古敵烈統軍司所轄。
元代,成吉思汗于1214年,將嶺南分封于大弟弟拙赤·哈薩爾和二弟合赤溫·額勒赤,將嶺北分封給三弟帖木哥·斡赤斤。1235年(蒙古窩闊臺七年),元朝實行行省制,為遼陽行省開元路管轄。明代,屬奴兒干指揮都司管轄。今漠河縣為木河衛管轄,塔河縣為塔哈衛管轄,呼瑪縣和新林區為額克衛管轄,加格達奇區、松嶺區和呼中區為堅河衛管轄。
1645年(清順治二年),為盛京駐防內大臣(1646年改稱昂邦章京)管轄。1653年(清順治十年),由鎮守寧古塔昂邦章京管轄。1662年(康熙元年),由鎮守寧古塔等處地方將軍所轄的寧古塔副都統衙門管轄。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由鎮守黑龍江將軍衙門所轄的瑗琿副都統管轄。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達斡爾、鄂溫克和鄂倫春族人由布特哈總管衙門管理(副都統級)。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嶺南由黑龍江將軍衙門所轄墨爾根副都統管轄。嶺北由瑗琿副都統管轄。
1731年(清雍正九年),布特哈總管總理大興安嶺各族八旗事務,隸屬黑龍江將軍。1871年(同治十年),清廷將大興安嶺鄂倫春族人按住地分為五路編為佐。阿力河流域為阿力路佐領管轄,呼瑪河流域為呼瑪爾路佐領管轄,多布庫爾河流域為多布庫爾路佐領管轄。
1882年(清光緒八年),由黑龍江將軍興安城總管管理鄂倫春五路。1883年(光緒九年),興安城總管撤裁。鄂倫春阿力路、多布庫爾路由黑龍江將軍墨爾根副都統管轄,呼瑪爾路由瑗琿副都統(亦稱黑龍江副都統)管轄。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嶺南為黑龍江行省(簡稱黑龍江省)呼倫兵備道呼倫直隸廳管轄,嶺北為瑗琿兵備道瑗琿直隸廳管轄。1909年(宣統元年),今漠河縣為珠爾干河總卡倫和漠河總卡倫管轄,今塔河縣、呼瑪縣為呼瑪爾總卡倫管轄。
1912年(民國元年)6月25日,嶺北隸屬民國政府黑龍江璦琿兵備道(同年8月26日改為黑河道)瑗琿直隸廳。1917年(民國六年),嶺北漠河設治局改制為漠河縣,隸屬于黑龍江省黑河道。1920年(民國九年),嶺南隸屬于呼倫貝爾善后督辦。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嶺南為偽興安分東省管轄,嶺北三縣為黑龍江省管轄。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嶺南為新合并的偽興安東省所轄的巴彥旗管轄,嶺北三縣為偽黑河省管轄。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嶺南由新合并的興安總省所轄的巴彥旗管轄。
1945年東北解放。同年11月,東北人民政府將原偽北安和偽黑河兩省合并,設立黑龍江省。嶺北三縣由黑龍江省黑河地區行政辦事處管轄,嶺南由呼倫貝爾自治省(1946年3月,改為呼倫貝爾臨時地方政府)巴彥旗管轄。1946年3月,嶺南由納文慕仁盟巴彥旗管轄。1949年4月11日,嶺南隸屬于新成立的呼倫貝爾盟。9月,嶺北呼瑪縣隸屬于黑龍江省新改稱的黑河專員公署。1951年10月31日,嶺南由呼倫貝爾盟新成立的鄂倫春族自治旗領導。
1964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成立會戰指揮部,開發建設大興安嶺東北坡。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行政區一部分,黑龍江省黑河專區呼瑪縣全部和嫩江縣行政區一部分,劃歸會戰區。初步規劃在會戰區內建設大楊樹、松嶺、呼中、新林、塔河、阿木爾、古蓮、十八站、庫倫斯、南甕河、霍龍門11 個林業公司。同年8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于大興安嶺會戰區成立大興安嶺特區人民委員會(省轄市級),受會戰指揮部和行政區所在省(自治區)雙重領導,地方行政工作受黑龍江省政府領導。各林業公司設區政府,林場設鄉(鎮)政府。1965年1月,林業部在大興安嶺會戰區設立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與大興安嶺特區政府實行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1966年4月20日,黑河專區呼瑪縣“嫩漠公路”以北和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東南部劃入大興安嶺特區的行政區。1967年11月26日,大興安嶺特區人民委員會改為大興安嶺特區“革命委員會”。
1970年4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劃歸黑龍江省領導。大興安嶺特區改為大興安嶺地區。1979年5月30日,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和鄂倫春族自治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原屬鄂倫春族自治旗的加格達奇區、松嶺區仍由大興安嶺地區管轄,但原屬地權不變。阿里河、甘河、吉文和克一河林業局劃歸牙克石林管局管轄。同年6月,大興安嶺林管局為林業部直接領導的企業。
1980年9月4日,大興安嶺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大興安嶺行政公署,成為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1986年1月29日,國務院批準行署、林管局所在地加格達奇區為縣級區建制。
1996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準成立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區土壤為中國大興安嶺北部森林土壤區,主體區的西部為寒溫帶森林土壤漂灰土(棕色針葉林),東部為暗棕土(暗棕色森林土)。2004年年末全區土地面積124 462 575.8 畝,其中,農用地108 758 584.1 畝;建設用地792 966.5 畝;未利用地14 911 025.2 畝。
森林資源森林是大興安嶺最雄厚的資源。這里是綠色的王國,在綿綿不盡的群山上,長滿了剛勁挺撥的興安落葉松、四季長青的樟子松、婷婷玉立的白樺、聳入云天的山楊、西伯利亞冷杉及黑樺、柞樹、山榆、水曲柳、鉆天柳、蒙古櫟等,多達上百種。大興安嶺地區經營總面積為8 351 216 公頃。全區森林覆蓋率79.05%。林業經營面積8 224 621 公頃;林業用地面積7 606 531 公頃;有林地面積6 587 019.4公頃。無林地面積182 411.6 公頃;疏林地、灌木林地、宜林沼澤地、荒地、苗圃用地等837 100 公頃。
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后,禁伐區面積2 443 670 公頃;限伐區面積3 274 205 公頃;商品林面積1 888 656 公頃。
活立木總蓄積523 998 849 立方米;有林地蓄積510 266 740 立方米;疏林地蓄積1 236 877 立方米;散生木蓄積12 495 232 立方米。禁伐區蓄積179 296 110 立方米;限伐區蓄積215 709 937 立方米;商品林蓄積128 992 802 立方米。活立木生長量10 048 430 立方米。
商品林平均每公頃蓄積76.48 立方米,其中,成過熟林平均每公頃蓄積94.52 立方米。有林地中落葉松面積3 928 545.7 公頃;蓄積328 771 791 立方米。白樺面積2 141 473.3公頃;蓄積l47 081 607 立方米。其它樹種面積517 000.5 公頃;蓄積34 413 342 立方米。人工林面積290 138.6 公頃,蓄積1 133 263 立方米。
水資源全區水系為外流流域,流入太平洋海域的黑龍江流域區,屬地表流經帶的濕潤帶與多水帶。地表水資源總量為149.51 億立方米/年,地下水天然資源總量為30.05 億立方米/年,扣除河川徑流量重復26.17 億立方米/年,折合總水資源量為153.39 億立方米/年。
流域面積在1000 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28 條,流域面積在100 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115 條,流域面積在50 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208 條。河流總長4410 公里,水面面積142 平方公里。境內較大河流有:呼瑪河、額木爾河、盤古河、西爾根氣河、多布庫爾河、甘河、那都里河等,國際河流有黑龍江,省內地區間界河有嫩江。
全區河川年徑流總量149.1 億立方米(不包括黑龍江入境水),地下水儲量30.05 億立方米,全地區人均年占有水量31 308 立方米,是全國人均占有水量的12 倍,是世界人均水量的3 倍。
可利用水資源總量為108.82 億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資源為105.12 億立方米/年,地下水可利用資源為3.70億立方米/年。
全區水能理論儲藏量78.04 萬千瓦,可開發建設水電站39 處,電站裝機容量89.6 萬千瓦,可年發電25.3 億度以上。其中裝機在1 萬千瓦以上電站站址有15 處,電站裝機容量86 萬千瓦,可年發電24.2 億度以上。
野生動物資源動物區為古北界東北區,寒溫帶落葉針葉動物群區。鳥獸區為東部森林、森林草原喜濕與半喜濕資源動物群棲居區中的大興安嶺北部山地區。全區已普查出鳥類16 目,40 科,257 種,其中雀形目119 種,占47.6%,非雀形目131 種,占52.4%;夏候鳥有赤麻鴨、綠頭鴨、極北柳鶯等148 種;冬候鳥有朱頂雀、灰喜鵲等11 種:留鳥有黑嘴松雞、花尾榛雞、烏林鸮等46 種;旅鳥有大天鵝、花臉鴨等45 種。
全區已普查出獸類6 目,16 科,56 種,主要有紫貂、貂熊、棕熊、猞猁、原麝、馬鹿、駝鹿、狍、野豬、狼、狐、貉、雪兔、黃鼬、水獺、松鼠、飛鼠、花鼠等。其中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紫貂、貂熊等,二類保護動物有棕熊、猞猁、馬鹿、駝鹿、雪兔等。
全區已普查出魚類17 科,84 種,主要有大馬哈魚、細鱗魚、哲羅魚、鰉魚、鱘魚、烏蘇里白鮭、黑龍江茴魚、狗魚、青魚、雅羅魚、草魚、赤眼鱒、鯰魚、凌源犸、江鱈、青纊、泥鰍、鱖魚、黑龍江巽魚、鳙魚、黑龍江鯉、鰱魚、銀鯽、棒花魚、華雩、湖瘛、銀固、長春鳊、蒙古紅琺、彩石鮒等。
全區已普查出兩棲動物有中華蟾蜍、無斑雨蛙、黑龍江林蛙、中國林蛙等2 目,4 科,7 種;有龍江草晰、麗斑麻晰、白條錦蛇、紅點錦蛇、極北蝰和蝮蛇等2 目,3 科,7 種。
野生植物資源大興安嶺地區自然植被類型為泛北極植物區系歐亞森林植物亞區寒溫帶針葉、落葉林區域。有木本植物100 種,其中喬木28 種。全區已普查出維管束野生植物92 科,371 屬,900 多種。野生經濟植物占60%。其中藥用植物有黃芪、沙參、百合、斷腸草、元胡、龍膽、紫苑、杜香、杜鵑等85 科,192 屬,342 余種;纖維植物有大葉樟、小葉樟、野古草、羊胡子、苔草和柳蘭等27 種;單寧植物有金老梅、蒿柳、酸模、老鶴草、萎陵菜、地榆、鼠掌草等49 種;芳香油植物有狹葉杜鵑、裂葉荊芥、百里香、興安檜、玲蘭等29 種;油料植物有榛子、胡枝子、接骨木、蒼耳、分叉蓼、野豌豆等28 種;食用植物有越桔、稠李、東方草梅、都柿、蕨菜、徽菜、黃花菜、草蘑、油蘑、猴頭、木耳、桔梗等42 種;農藥植物有粗莖鱗毛蕨、興安藜蘆、白屈菜、狼毒大戟、白頭翁、蓮子菜等8 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