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丹丹
(佳木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 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0)
唐朝女性服飾文化是唐朝文化的一部分,其受唐朝環境影響較大,展現出不同其他朝代的獨特風采。唐朝女性著裝大膽,服裝款式和顏色變化鮮明,展現了唐代女性對服飾美的追求,為唐朝女性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唐朝女性服飾色彩鮮艷、款式多種多樣、配上新式的裝飾品,顯現出典雅華貴的服飾風格特點,在中國服飾文化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分析唐朝服飾發展特點,離不開其開明的政治環境,強大的經濟實力以及繁榮的文化背景,這都是形成唐朝女性服飾風格形成的歷史背景,下面進行具體分析。
唐朝服飾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其政治環境,唐朝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巔峰時期,其政治環境非常開明,加上雄厚的經濟實力,為唐朝服飾文化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唐朝的政治文化開明為其服飾文化提供了發展的平臺,因而成就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繁榮與昌盛。根據史書記載,唐太宗時期就針對隋朝滅亡教訓為例,研究成就一個朝代昌盛的政治觀點,最終得出結論:政權如果過分暴虐,當百姓生活困苦,無法忍受時必然會推翻當下政權,這樣的政治思想與戰國時期的荀子的“民可載舟,亦可覆舟”的觀點相同。因此,唐朝時期政治開明,提出許多發展經濟、緩和社會矛盾的政治舉措。例如選賢舉能、興修水利等,促進了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鞏固了國家政權,提高了社會穩定性。唐朝政治穩定,經濟發展,與唐政府建交的國家也逐漸增多,這樣長安城中除了漢民族百姓以外,還包括回絕族、龜茲族、吐蕃族、南紹族等少數民族。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少數民族不僅帶動唐朝文化事業的發展,在繪畫、音樂、雕塑方面也取得了融合與進步。在唐朝女性服飾方面,更是通過兼收并蓄,不斷的求新求異。多民族文化的融合與交流,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唐朝的審美觀,為服飾交融變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唐朝時期政權穩定,社會安定統一,這也為唐朝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唐朝經濟發達與當時積極的對外經濟貿易關系密切。唐朝時期對外貿易發展繁榮,與周邊國家文化交流深入發展。唐代對外貿易促進了紡織業、手工業的發展,這也為唐代服飾風格發展提供了平臺。唐朝初期,紡織業和印染業是當時最發達的工業,絲織作為中國古代的傳統手工業,在唐朝時期得到進一步發展,在絲織種類、樣式方面取得很大進步。唐朝時期印染業也取得了發展進步,絲織品顏色種類豐富,達到二十多種顏色,尤其是織錦,其質地細密、色彩搭配精良、制造水平精湛。唐朝紡織業和印染業的不斷進步發展,為唐朝服飾奠定基礎。在唐朝服飾設計、衣料、圖案設計、顏色搭配上具有突出貢獻。
唐朝政治開明,經濟發達,具有繁榮的文化環境,這也為唐朝服裝提供了發展的契機。唐朝服飾文化既開放又堅持,開放即指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堅持是指結合自身需要,就是將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進行結合的方式。唐朝服飾文化兼收并蓄,既保留了本土民族文化特點,又將外來文化精華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使唐朝服飾得到發展和壯大。唐朝文化環境繁榮,與多國具有深入的文化交流,例如胡漢文化的交融,創作出很多藝術瑰寶,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唐朝服飾文化發展具有更廣闊的空間。唐朝的各大都市隨處可見不同語言、不同服飾的外國人,這種異俗的文化在唐朝迅速盛行,在宗教方面也不斷擴大發展。服飾方面,吸收了胡服、胡妝等,衣服裝飾上更是推陳出新,競爭新奇。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唐朝服飾發展盛況空前,在中國服飾歷史上作用巨大。[1]
儒裙裝是唐朝女性的主要服飾,其特點較為袒露。儒裙裝上身為短儒或衫,一般較短,只到腰間。下身為長裙,下垂至地。唐朝的儒裙裝領口樣式一般有圓領、方領、斜領、雞心領等,盛唐時期的祖領短儒可見胸前乳溝,這種裙裝樣式成為其時代的特點。唐朝女性裙裝大多采用絲綢面料,服飾華麗,色彩鮮明,能夠顯示出女性的身材,這種慢束羅裙半露胸的裙裝特點成為唐朝女性服飾的特色,也體現出當時思想的開放。[2]
唐朝女性服飾兼容并蓄,這與當時繁榮的對外交流與文化融合有著密切的關系,以胡服的繁榮發展為例。當時唐朝女子喜歡穿胡服,因此,胡服在唐朝成為一種流行的服飾,也成為唐朝服飾發展歷史中的一個特色。此外,少數民族服飾也在唐朝較為流行,例如,維吾爾族服飾。維吾爾族服飾精美簡練,得到唐朝女性的喜歡。該類服飾被成為“回鵲裝”,以紅色為主,顏色艷麗,光彩照人。其用料多為織棉,領口或袖口鑲有花邊,金色絲織為主,顏色搭配鮮明,給人一種雍容華貴的美感。
唐朝女性服飾開放大氣,還體現在女著男裝方面。唐朝中期,服飾衣裙艷麗,其中女扮男裝成為當時女性服飾文化中一種非常流行的風氣。當時,外族的男女服飾沒有明顯區別,有的服裝男女都可以穿,但是對于漢族服飾,男女服飾區別明顯。天寶年間,百姓官員喜歡穿著胡服,因此唐代女子也開始效仿男子穿著胡服,當時男裝成為女子著裝的流行。這種服飾特點展現了服飾審美的中性化特點,這與其開放、開明、寬容、平等的服飾文化氛圍關系密切。[3]
唐朝女性服飾是唐朝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風格特點在中國服飾歷史上占據重要地位。唐朝女性服飾獨特新穎,著裝風姿是各朝各代都無法比擬的。如著裝袒露,開放大氣等特點,在中國古代文化藝術苑地中都是少有的。唐朝女性服飾不僅開發袒露,而且色彩鮮明,具有濃烈的個性特點,形式自由奔放,這種豪爽灑脫的服飾特點是其他朝代不能企及的。例如,宋代女子服飾較為婉約,其氣質特點傾向于賢良、纖弱柔美,講究淡雅;明代女子服飾顯得較小可憐;清代女性服飾封建思想明顯,缺少原本服飾的底蘊。綜合歷朝歷代的服飾特點,唐朝女性服飾獨樹一幟,彰顯大氣磅礴,異彩紛呈。唐朝服飾傳承中華冠服制度,為華夏服裝文化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唐朝女性服飾個性鮮明,與以往朝代服裝相差較大,這也是傳統服飾與外來服飾相互融合以及自身不斷創新發展的結果。唐朝服飾在發展過程中沒有脫離傳統的民族特點,而是在此基礎上加強借鑒與創新,在形式上延續傳統,從更深的精神層面去理解民族傳統文化特點。唐朝女性服飾在延續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不在是墨守陳規,而是大膽的接受外來元素,結合自身文化特點,吸收外來精華,打開了唐朝乃至中國古代服飾發展的繁榮局面。無論是服飾的樣式、材料、顏色,還是圖案、搭配等都體現著傳統的傳承與創新,為現代服飾設計帶來啟發和靈感。
唐朝女性服飾的發展與輝煌離不開紡織業、印染業與刺繡工藝的繁榮發展。衣料與設計的關系是技術與藝術的完美體現,服飾面料是服裝的基礎,也是設計的靈魂,如果沒有高質量的面料,就不能設計出高水平的服飾。從現代服飾發展來看,就是唐朝服飾文化傳承的體現,將材料與技術相結合,才能更好的發展服飾,設計出更好服裝。
唐朝服飾的色彩運用與款式設計中體現著“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并且逐漸被世界所認識和接納,對世界的服飾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唐朝的色彩運用與設計理念一只延續到今天的服裝設計,不僅是在中國,在世界其他國家也廣泛的運用這一理念。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世界各國在不斷的豐富自身的文化體系,在服飾方面逐漸挖掘傳統文化特色的同時,也在對彼此的民族文化精華進行接納與吸收。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世界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受到國際時尚界的關注與重視,在服飾造型與表現手法上,唐朝服飾的特點與文化底蘊深深的影響現代服飾設計,啟迪現代服飾設計的靈感,讓唐代服飾文化成為我國民族特色代表之一。我們在傳承與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打開了中國文化內涵與國際時尚風潮的設計風格。
綜上所述,唐朝女性服飾在中國古代服飾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風格特點影響深遠,為現代服飾設計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對中國服飾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原田淑人(著),常任霞等(譯),中國服裝史研究[M],安徽:黃山出版社,2011.35.
[2]高揚:《唐代婦女服飾述略》[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12年第3 期.
[3]馬旭紅:《瑰麗奇異的唐代女子服飾》[J]第4 期,寧波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