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英
(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寧夏鼎興環境工程評估咨詢中心,寧夏 銀川 750001)
環境監理是指項目建設單位委托環境監理機構,在項目施工期間,根據項目環評文件和相應的環評批復、和簽訂的建設項目環境監理合同,對項目施工建設進行環境方面的監督管理。
建設項目環境監理工作的實施,對確保環保“三同時”真正落到實處,提高環境管理的工作力度,提高建設單位環保自律性具有重要意義,也讓環境管理實現了全過程管理。
環保審批和竣工驗收是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這種手段對工業類的建設項目是有效的,但對于交通、水利、管線建設等生態影響類建設項目的管理作用不明顯。因為環保審批是前置性的管理手段,而竣工驗收是事成之后的驗收手段,而生態類項目在選址勘探期、施工期對環境的破壞已開始形成,不加監督管理的話很容易噪聲環境破壞。
2002年,國家環保總局、鐵道部、交通部等六部門聯合發文,要求部分生態影響類國家重點工程開始環境監理試點,對項目的環保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理。這一聯合發文是我國環境管理上的一次嘗試,標志著環境管理開始向全程控制。
1995年3月我國首先在黃河小浪底工程試點進行工程監理管理模式;2002年六部委的聯合發文要求青藏鐵路等13個國家重點生態影響類工程進行環境保護監理試點。浙環發[2004]23 號《關于在建設項目中推行環境監理的通知》、交環發[2004]314 號《關于開展交通環境監理工作的通知》、環辦函[2012]5 號《關于進一步推進建設項目環境監理試點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頒布預示著環保體系開始對環境監理重視。而在儲備監理人才上,國家環境保護部從2011年開始已舉辦近百期環境監理人員培訓班,為環境監理工作的開展奠定人才基礎。
建設項目環境監理工作的時間從項目批準開工一直到項目通過環保驗收結束,全過程現場監督。開展環境監理工作的單位分為三種,第一種是以工程監理單位為依托,環境監理算是其中的一部分;第二種是以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為依托開展環境監理;第三種是獨立的環境監理單位。由于工作的相似性,以環評為依托的機構或者專業的環境監理企業最適合開展建設項目的環境監理管理。
環境管理決策部門各項宏觀調控方針的落實,需要通過環境監理機構對項目進行現場監督、檢查、督促與處理等具體的落實來實現。環境監理通過對建設項目施工期現場的監督,力求達到工程建設項目該有的環保目標,扎實落實環境保護設施與措施,進而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全過程的現場監督,對環境管理有著重要意義。
環境監理賦予了環境管理執法的權利。環境監理由于需要現場監督,能及時發現企業單位的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破壞的違法行為,并提出限期整改意見,拒不整改的,也可以通過與負責審批該項目環評文件的環保部門和屬地環保部門及時溝通處置,確保環境保護措施落實到位,而這樣的工作勢必會得到群眾更多的支持。
我國目前的法律中,環境監理還沒有明確的定義。環境監理的依據還未達到法律層面,主要依靠試點工作推動,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法律依據全面推行。
各省市出臺的環境監理文件,均處于探索階段,沒有明確的、統一的標準。目前環境監理單位基本由各省級環保廳局認定,雖有一定的條件限制,但缺乏相應的資質管理辦法,導致隊伍能力層次不齊,推進環境監理工作困難重重。
行業主管部門帶頭,積極進行重點行業的環境監理工作試點并推廣,推動生態影響類行業和具有較大環境風險行業的環境監理工作。各部門相互學習,總結各行業的項目環境管理經驗,與發改委、交通部等部門聯合,推進行業環境監理的發展。
及時出臺環境監理的有關法律,及早明確環境監理的工作范圍、流程、收費標準和資質管理等,明確環境監理的法律地位。加強與審批部門的聯動,要求在項目環評中就提出環境監理的要求,積極推進全過程管理。各級環保部門需要設立專門負責監理工作相關的管理辦,建立、協調、推進、落實環境監理管理的政策、制度等。在現有城市監理試點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縣級城市監理試點的工作。
建立一套完善的環境監理人員、機構的資質認證管理體系和管理辦法,由環保部門進行統一管理;確立相應的考核指標,定期對相關機構和人員進行檢查、考核,以規范、提高監理機構、人員的技術服務能力。
文獻:
[1]曹曉紅,李繼文.建設項目工程環境監理中的問題和建議[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06,(2):14-15.
[2]葉宏,胡穎銘.建設項目環境監理的地位和作用初議[J].四川環境,2010,29 (2):1-5.
[3]褚福友.環境監理在環境管理中的地位與發展前景[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1:105-105.
[4]朱靜.中國環境監理的問題分析和對策探討[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1,36 (10):20-23.
[5]何雪蓮.淺談環境監理現狀及發展[J].中國科技博覽,2014,(13):21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