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平 余祖亮
(云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城市是由居民和城市環境組成的復合生態系統。城市水資源是支持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要素,但由于城市是一個動態運行整體,水資源不能單純的理解為資源要素,而應該理解為維持整個城市運行的城市水資源系統[1]。城市水資源是城市生態系統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中水資源供水系統包括水資源輸入、水、供水管網、用水子系統部分,支撐著用水系統的發展,只有源源不斷的供水才能保證用水系統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我國可使用水資源人均擁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北方地區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低于南方,同時也低于全國人均水平。在我國諸多缺水城市中,昆明市也是我國四百多個缺水城市之一,由于飲用水不足還從牛欄江跨流域調水解決用水緊張局面。由于缺水,昆明市城鎮現代化建設和居民生活受到影響。
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在全國空間范圍內,省級區域內表現明顯。云南省16 市州也表現出水資源的地域不均,昆明市全市降水平原少于山地,冬春少于夏秋。降雨量大致由東南向西北遞減。昆明市西南部靠近滇池區域地下水豐富,但受到污染,地下水水質不斷下降。昆明市主要由松茂水庫和松花壩水庫供水,流經昆明市區的河流少,且多為灌溉河流,因而城市用水成為昆明市發展的重大制約因素。
水利部門對全省大中河流檢測發現我省現有河流近一半的河段受到污染。近年來,昆明市因水源污染而不能飲用的地表水接近監測總量一半水體。流經城區一半以上河段不適合作飲用水源,地下水受到嚴重污染,長期使用不符合飲用的水源,對居民身體健康發展帶來嚴重影響。
政府充分介入水環境資源產權分割,培育健全的環境投融資市場。加強法制、法規、政策的制定,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水資源與水環境管理水平。建立政策保障體系和法律保障體系,建立取水與排污許可聯合審批制度、制定水資源利用定額分配制度、科學計量和稅費征收制度、完善監測和監督體系、運用一切媒體手段大力宣傳全社會節約用水并制定節水獎勵政策;建立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監督執法隊伍,制定培訓計劃,并科學合理的制訂執法流程規劃,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增加必要的現代化設備,通過網絡建設和數據庫建設提高水資源與水環境管理水平,以實現管理的信息化、自動化和科學化,提高管理效率。[2]
昆明市水資源配置目標是實現城市水資源統一調配,大力推進城市水務體制改革,強化地表水與地下水動態管理、供水與需水限量供應、水量與水質統一管理,將供水、節水、排水、污水處理及回用、地下水回灌等涉水事務做到時時監測與管理,形成預警機制統一管理。搞好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努力提升水資源的科學利用和保護,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
昆明市用水浪費嚴重,重復使用率低,應該加強對污水的處理與利用力度,這是解決水資源緊缺,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經凈化處理后的城市污水是城市的再生水資源,可用于城市綠化用水。
合理開發利用有限水資源,倡導全社會全面實行節約用水,共同努力緩解城市缺水危機,全力保障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用水要求;利用科學技術保護有限的水資源,維護城市水環境,共同促進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改善同步發展;保障水資源的科學合理利用和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水環境質量達到居民滿意的程度。改善城市水環境的根本目的和最終途徑在于調節和合理利用水環境的承載力,使城市環境系統處于最優狀態。制定水環境恢復的規劃是昆明市整體水環境恢復的前提和保障。應以流域為單位,制定昆明市的水環境恢復規劃。充分考慮現有供水系統、排水系統和防洪系統的現狀,綜合考慮地下水、地表水、再生水、雨水等水源,考慮流域內工農業的用水需求和用水結構、水環境質量現狀等,制定水環境恢復的詳細發展目標和發展思路[3]。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模式系統強調組成結構的科學合理和系統運轉的平衡穩定。只有確保城市水資源系統結構可靠穩定、功能完善健全,水資源量足質優,時空分布均衡,社會、經濟和環境系統相互協調,最終才能實現整體功能最優和系統持久發展。
昆明市水資源因遭受污染而不能使用的總量占到一半左右,由于污染而造成的水資源損失量嚴重制約昆明市經濟社會發展,往往沒有引起有利部門的足夠重視。在水資源的需求方面考慮不周全,往往只是考慮工業用水、農業用水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而忽略了生態用水。在地下水的開發方面沒有認識到過量開采地下水的負面影響,考慮了地下水資源的儲藏總量較多,而較少考慮地下水的可補給量周期長。
加強水資源綜合有效的科學管理是一項政策性和科學性很強的綜合工作,涉及多部門的通力合作,涉及專業面非常廣泛。因此,需要昆明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所有部門一起行動,真抓實干,密切配合,才能最終實現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發展。水資源與水環境綜合管理研究的是水利建設與環境保護的相互關系,并最大程度的減小水利工程建設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它既研究水利建設帶來的環境問題,也研究由于環境變化對水利建設提出的新任務與新要求。
[1]樊宇,馮玉杰,馬濤等.2013.哈爾濱市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評價方法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9 (4).
[2]徐貴榮,苗慧英,高巍.2013.河北省水資源與水環境綜合管理的戰略思考[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