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麗萍
山東棗莊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頻道社會新聞部,山東棗莊 277100
就目前電視新聞的發展狀況來說,作為電視新聞編輯不僅要盡全力使其不斷進步,還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明確時代對電視新聞的新要求,為自身工作制定新目標。編輯也要從自身著手,考慮如何提高電視新聞的市場競爭力,先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力求制作出讓觀眾滿意的、創新性強的、市場占有力大的且符合時代特征和發展要求的電視新聞節目。提高收視率,推動我國電視新聞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當今社會,電視新聞依舊是人們獲取外界新聞消息的主要來源,電視新聞的內容在人們的新聞認知中基本占據了主導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給了人們一個導向,影響著人們的觀念。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經濟的進步,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新聞的要求也不斷提升,這些因素都促使新聞行業不斷更新進步,在迎合大眾需求的同時,也不失去自身的特色和原則。以此來使自身在滿足觀眾需求,吸引觀眾的同時,秉持公正,以事實真相為原則做電視新聞。為觀眾傳遞正確的新聞信息,讓你過更多的人關注新聞,關心社會、國家和世界。
電視新聞編輯創新不足的具體表現主要有新聞內容蒼白無感,排版形式老套單一;缺乏時效性;信息量較多或較少,安排不合理;無法掌握新聞頭條等。而新聞內容蒼白無感,排版形式老套單一是很多新聞編輯容易出現的問題,在新聞內容的編輯時,內容過于老套死板,不能讓觀眾很好的理解新聞內容,這點還表現在新聞的排版上。節目編排一成不變,沒有做出自己的特色,而許多新聞形式、排版又大都雷同,新聞整體顯得平淡無味,內容枯燥,這不免使觀眾感到沒有感染力。新聞缺乏時效性便是新聞行業中最致命的危害。而一些新聞編輯沒有自身準時準確有效的信息來源,這就容易使得自身不能獲取具有時效性的消息。而在新聞信息量的安排和排版方面,一些新聞編輯為尋求大量的觀眾,把各種新聞消息都一同播放,使得節目沒有做出自身的特色,信息量太大,反而使得觀眾感到繁瑣,不能有效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等等。這些都是不利于電視新聞發展的,需要予以改進。
提高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培養編輯的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提高創新能力的基本前提。創新的基礎就是質疑,敢于突破現狀,尋找新的亮點,這就要求編輯能夠多角度的看待問題和事物,以科學為前提,自由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除了理論上的創新外,編輯還要用大量的實踐來檢驗這些理論的正確與否,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檢驗過程中,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這樣才能培養和提高自身的創新性。實踐的過程中,即驗證了自身的理論是否正確,又為自己累積了一些實踐經驗,更有利于促進編輯的綜合發展。
新聞內容是電視新聞的關鍵,因而編輯需在新聞的內容上進行創新。在進行新聞內容方面的創新時,首先,新聞的內容要通俗易懂,要明白新聞的大多數觀眾是普通百姓,這樣便更加利于觀眾理解和吸收電視新聞中的信息。當今社會是快節奏的社會,人們生活的節奏也越來越快,大多數人都喜歡直觀簡潔的新聞內容,不愿花時間多加揣摩,內容復雜難懂的新聞必然不會受到大眾的喜愛。其次,為了確保新聞內容的通俗易懂,編輯應當注重新聞與社會的結合,并對難懂的新聞搭配合適的解說和圖文,新聞解說時盡量使用口語化的表達。最后,編輯要增加新聞內容的含量,但并不意味著要將大大小小的消息全都說一遍,而是要有選擇的進行,給大眾一些貼近社會生活、價值含量大的消息。
除此之外,新聞的形式也是至關重要的,電視新聞形式的創新可采用這些手段:1)融合各種形式的聲音、文字、符號、表情等圖文信息。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這些多樣化的表現形式融合在新聞中,不僅可以增強對觀眾的吸引力度,還可以增強電視新聞的技術含量,提升市場競爭力。因而在編輯新聞時,可以融入一些文字制作、動畫、圖片、聲音等元素,創新電視新聞的形式。2)為觀眾提供更多的參與新聞的機會。我國是民主法制國家,公民有言論自由,這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發表言論的機會,因而在電視新聞編輯中,要關注群眾的意見,為群眾提供參與新聞的機會,如群眾互動,街頭訪問、電話隨機采訪等其他創新的參與方式,讓群眾參與到新聞中來,在尊重國家法律法規和民治法治的前提下,自由的發表自己的見解。
這里所說的嗅覺,就是對新聞的本能認知,依靠以往的經驗自然而然的判斷消息的新聞價值。作為一名出色的編輯,必須能夠擁有這樣的基本能力,善于區分頭條新聞和普通新聞,有追蹤價值量大的消息的本能。注重獨家新聞的報道,這就要求編輯能夠敏銳的把握新聞的輿論趨勢,善于挖掘人們感興趣的話題,迎合大眾口味,并將其做成新聞,緊跟時代潮流。
電視新聞編輯每天的工作就是對大量搜集到的素材進行刪減、編排等加工工作。一名合格的電視新聞編輯必須要有扎實的寫作功底和充足的新聞價值判斷能力,以及豐富的知識儲備。社會、國家乃至整個世界,各種信息包羅萬象,這就要求編輯們除了擁有專業的知識和良好的職業素質外,還要有更加廣泛的知識領域、新穎的思維和良好的觀察力。無論是宣傳的藝術、手法、心理,還是軍事、政治都要有一定的認知,這就需要新聞編輯在工作的同時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力求為廣大群眾做出更好的電視新聞。
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節目在國民的新聞生活中占據了很大的比重,它從1976年開始開播,并一直至今每晚與觀眾相約7 點首播,甚至在一些家庭中,每晚半小時的新聞聯播時間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該節目以“宣傳黨和政府的聲音,傳播天下大事”的宗旨,在新聞界屹立將近39年,期間也伴隨著許多改革和創新,就從2013年的創新改版來說,內容變得更加貼近社會生活,使其收視率比2012年平均增加了24.32%,改版效果十分明顯。另外,隨著網絡的發展,《新聞聯播》的歷史播放記錄也可在網絡上觀看,還可在網絡觀看直播,雖是電視新聞,卻并不局限于電視,這種跟上時代潮流的轉變,也為其吸引了更多的觀眾。除此之外,其也在進行不斷地更新和完善,進一步擴大其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比起騰訊、新浪等網絡媒體新聞和其他新聞雜志來說,有更強的可靠性,更易獲得人們的青睞和信任。由此可見,創新對電視新聞來說是多么的重要,這就更加體現了新聞編輯創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電視新聞的目的在于為人們了解社會、了解國情、了解世界提供渠道,做電視新聞編輯不能違背這一初衷。在各種網絡媒體層出不窮的今天,電視新聞要想占據一方市場,新聞編輯必須提高自身的創造力。在工作中注重新聞頭條的轟動效應,審時度勢,充分發揮電視的優勢,突出自身節目特色,并要注重新聞的時效性和對其價值量的準確判斷。力求為觀眾提供一款以事實為依據,準確、公平公正,具有創新性且吸引觀眾的新聞節目。
[1] 王莎莎.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J].大眾文藝,2014(4).
[2] 李華.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培養創新能力[J].新聞傳播,2013(7).
[3] 陳姍敏.試論傳統電視新聞編輯如何運用網絡新聞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