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榮
新疆電視臺,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新聞傳播方式渠道也越來越多,不同的傳播方式不同的傳播渠道,就有各自的采訪特點。電視直播報道是運用電視視聽信號的收集、整理與播出同時進行的節目制作方式,它需要采用一般新聞的采編方法,同時需結合電視傳播自身的特點。要做好電視直播報道,需要注意多個方面,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好采訪特點。
隨著電視傳播方式及技術的不斷提高,通信衛星和數字化采編設備的運用,使得我們能夠通過電視親眼看到遠方正在發生的事情。電視直播報道就是這樣通過電視對正在發生的事情進行真實的報道。
電視直播報道是直播正在發生的事情,那么,很顯然,它就具有現場性。一個新聞事件發生后,報刊廣播等別的媒體記者,即使來不及當時去現場,卻也能夠在事后采訪報道當時發生的事情。可是電視記者如果當時不親自去現場采訪,可能就已經失去了這次報道的機會。即使像其他媒體記者一樣采取事后彌補的方法,也失去了電視本來應該有的報道效果和報道感染力。故而有這么一句話:電視藝術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比如汶川地震那段時間,就有不少電視臺采用了直播報道,展現了電視直播的真實性、現場性、可感性和快捷性。能夠真實地報道最新事件,能引起觀眾的注意,能感染觀眾。
電視直播報道還具有時效性。既然是直播,那么報道時間就必須與事件發生時間相同,不然也稱不上直播了。而這是電視具有的魅力,卻也可能是電視的潛在危險。因為雖然知道了事情正在發生,卻只是知道事情正在發生,不知道事情接下來到底會怎樣,無法預料,無法預防。
采訪是以傳播為目的來進行調查研究的。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信息能夠傳播出去,這就要求采訪具有新聞性、廣泛性、可感性、時間性和公開性。如果沒有新聞性,就沒有采訪的意義,眾所周知的事情是不需要我們來采訪的。比如去年鬧得人心惶惶的馬航失聯事件,所有人的心都揪在一起,可是就是不知道事情的真實情況。這就具有了新聞性,就很有采訪報道的價值。再看當時的媒體,國外的記者們都踴躍的積極的采訪報道,對受難家屬也有面對面采訪,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眼球。相比較而言,中國的媒體則顯得沉默了許多,沒有及時的采訪報道,故而新聞性不高,觀眾也就不多了。
對于事件的采訪,不能只采訪那么一兩人,應該具有廣泛性,讓人信服,讓所有人都懂。就用剛舉的馬航失聯的例子,對一個、兩個人的采訪,不會讓大眾信服,也可能感染不了大眾,缺乏真實感和感染力。直播報道是要面對普遍大眾,需要讓大眾懂得采訪報道的意義。
采訪是面臨現場的,是直接面對事件的,應該將事件全面展示出來,感染觀眾。直播報道具有畫面感,讓人一看就知道正在發生著什么,如果再配上記者采訪的語言描述,則會更加具有感染力,讓人身臨其境。
如果想傳播鮮為人知的信息,采訪就少不了要注意時間性,時間過了,別人都了解事件的經過了,就沒有采訪的意義了。電視直播報道最講究的就是時間性,從直播報道這一詞就可以看出來,直播就要求播放正在發生的事件,直播報道的采訪又怎么能不要求時間呢?再來舉個例子,汶川地震后的搶救運動,這是舉國矚目的事情,國家領導人都來親自視察,要報道這一消息,就具有時間性特點。時間過了,最具有報道性的新聞你沒有采訪到,這就是你的損失。個人覺得,時間性也表現了各家媒體的競爭,別的媒體報道過了,再報道就失去一定的價值。這更考驗記者采訪的能力,如果能及時采訪報道,在采訪時多挖掘一點具有價值的消息,就很成功了。
采訪是一種媒體信息的搜集和收集方式,要具有公開性。采訪是要把消息告訴所有大眾的,這就要求采訪要公開。個人覺得這也表明了新聞的真實性。如果采訪不具有公開性,那么報道出來的新聞的真實性就有可能被懷疑是捏造的。還有就是采訪是面對普羅大眾的,播出來的新聞也是面對普羅大眾的,這就要求采訪時注意辭藻的運用,留心自己所說的話大眾能否聽得懂。
首先是采訪的形象思維。不同的媒體在傳播新聞時,所使用的語言不同,思維方式也就不同了。從采訪開始,形象思維就必須始終圍繞著記者,這一點貫穿于整個報道過程中。不管是景的使用,還是鏡頭角度的選擇,都離不開形象思維。電視直播報道是直接將正在發生的事件報道出來,它可以呈現當時的畫面,可以有說話的聲音,是一個連續的有聲音說話的連續畫面,需要我們用形象思維來報道。而這連續畫面的串聯者就是記者,我們的形象思維需要始終跟隨著記者。
其次是電視直播報道采訪的突發性。因為是直播報道,一切都是面對鏡頭、面對觀眾的,我們只知道已經發生了什么,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不知道這個動作、這句話觀眾理解不理解,一切都是未知數。可能采訪時,你以為都準備好了,可關鍵時刻你的話筒沒聲音了,無法向觀眾介紹了。可能直播采訪時,你的話語刺激了你的采訪對象,你的采訪對象不理解你的意思,不配合你的采訪,尷尬通過電視傳到所有人的心中。還有話說錯了,舌頭打繞繞,像網上盛傳的搞笑段子里就有一個是所有直播記者主播們說話說錯了和不當行為的集錦。這充分說明了直播報道有不可預測的突發性。這些是直播報道的不好的一面,直播報道采訪也有其好的一面。最近很紅的《我是歌手》這個節目,就是直播報道,直播中間也出過各種各樣的故障,影響了直播人員,卻并沒有影響節目的收視率。突發性是直播報道采訪的一把雙刃劍,應該認真對待。
最后就把與第二大點有些相同點的特點融合到一起來介紹。時間性就很直白了,光直播報道四個字就可以說明一切。公開性也很明顯,直播出去了,采訪當然是公開的。可感性和真實性一起來介紹吧,電視直播報道具有連續畫面和聲音,能將正在發生的事情毫不掩飾的播放出來,采訪作為報道的一部分自然就具有真實性,而這視覺和聽覺共同作用就會很容易產生可感性了。
電視直播報道的采訪有其自有的特點,它有現代的采集手段、獨用的采訪形式、形象的畫面報道、特定的思維和綜合表現因素,這考驗的是所有媒體工作人員的能力。現代社會在進步,電視直播報道也在進步,采訪也在多樣化,愿未來電視直播報道更加美好。
[1]李曼,楊健.關于電視直播中一些問題的探討[J].中國新聞科技,2000(4).
[2]楊波.電視新聞現場直播規律和運行機制初探[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