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姝頔 劉志祥
(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南充637009)
法治,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法治四川是對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基本方略和目標的豐富與深化。深刻認識法治四川的科學含義,對建設法治四川具有重大理論和現實意義。筆者以為建設法治四川應當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視角,從主體、客體和空間三個層面分析法治四川建設的基本要素。
從主體層面看,法治四川是全川人民法治自覺、法治自信、法治自立、法治自強的有機統一。法治四川的主體是全川人民,盡管我省法治建設離不開地方立法、嚴格執法與和公正司法,但他們只是法治的執行主體而非本源性主體。只有人民才是法治的主體力量。法治四川的主體有四個方面的要求:一是法治自覺,指社會主體對法治的認識達到了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并從一種知識發展為內心認同與自覺接受,從而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與生活觀;二是法治自信,指人們對法律的信仰、信心與信守,它可以消除因為現實中存在著某些不公現象,就對法治失去信心的社會心態;三是法治自立,即依據法律進行獨立思考、公正判斷,使法治演進為一種常態化思維方式、常設化行為模式和常規化生活態度;四是法治自強,就是通過法治實現國富民強,使法治成為推動發展、激發活力、鼓勵創新的有效手段。
從客體層面看,法治四川是依法治權與依法維權的和諧有序。法治四川以國家權力的制約與監督為手段,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依托和歸宿。從實踐上看,我省的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同時也是社會矛盾的凸顯、多發期。法治建設就是要以法治的思維方式化解矛盾、創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建設,構建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具體來說,需要通過依法治省、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促進我省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發揮好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使政府提供較高水平的服務,使人民對法律充分信任、人與人之間團結互助,為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從空間層面看,法治四川是提高我省經濟、文化、社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法治四川的建設要求將我省的法治建設置于經濟全球化以及我們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來進行思考,提升我省的法治能力是增強我省總體形象與綜合實力的關鍵之一。為此,應從實際情況出發,著力抓好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法治話語權。對省內事務、與其他周邊省份關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關系,應當具備通過法律的方式來發表意見、表達訴求、維護權利的能力。二是法治治理權。盡管我省在國內奉行多元化的治理模式,但法治始終是不同治理模式所通用的治理手段。如果不懂游戲規則、不知法律技巧、沒有自己的公認權威的裁判機構,就不可能在紛爭的解決中占據主動地位。三是法治發展權。我們要結合實際進行科學借鑒,大力加強法治四川建設,為我省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保駕護航,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提供保證。
深入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推進法治四川的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把握推進依法治省正確方向。能否始終保持這一正確方向,不偏離、不迷失、不南轅北轍,事關全面深入推進依法治省的成敗。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告誡全黨的那樣,“在方向問題上,我們頭腦必須十分清醒”。我們要深刻認識到,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憲法規定“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核心;依法治國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的實現形式,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只有做到三者有機統一,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
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法治四川建設的全過程。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省,加快建設法治四川的根本保障,堅持依法執政,各部門領導干部要帶頭遵守法律法規,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決不允許任何人凌駕于法律之上,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的黨組織要領導和監督本單位模范遵守法律法規,堅決查處執法犯法、違法用權等行為。提高黨員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干部的重要內容。針對我省實際,要強化黨委統籌抓總,省市縣黨委牽頭主導推動,落實工作推進機制,完善考評辦法,加強督促檢查。黨的領導與四川法治是一致的,法治四川的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也必須依靠四川法治的建設。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省,全川人民才能充分實現人民當家做主,才能有序推進我省經濟社會文化的法治化。
大力加強地方立法。法律是治理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按照這一要求,從我省實際情況出發,進一步制定和完善與國家法律相配套、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富有四川特色的地方性法規。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要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的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關,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要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于整個立法的過程,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針對性、系統性、有效性,進一步加強立法工作隊伍的建設,不斷提高我省立法的效率和水平。
切實加強司法活動的監督,確保司法公正。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的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壞作用。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改革司法管理體制,推動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探索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保證法律法規統一正確實施。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統一招錄、有序交流、逐級遴選機制,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職業保障制度,決不允許法外開恩,決不允許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因此,習總書記提出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到公平正義。只有“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才能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社會主義國家的公平正義。社會才能守住公平正義的法治防線,也才能以社會普遍的公平正義托起“中國夢”。
全面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堅持把法治建設工作重點放在基層,教育引導基層黨員、干部增強法治觀念、提高依法辦事能力。加快推進依法治省,建設法治四川,必須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著力建設一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法治工作隊伍。加強法律隊伍建設,增強廣大律師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構建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等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律師隊伍。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培養造就法治人才及后備力量。加強法治工作隊伍的建設,既有利于全面推進依法治省各項工作,又有利于推動形成尚法守制、公平正義、誠信文明、安定有序的依法治省新格局。
增強全川人民法治觀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就要廣泛深入地開展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制宣傳教育,大力提高廣大公民尤其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重點對象的法治觀念和法律素質。加強對公務人員、青少年等重點對象的法制宣傳教育,建立健全干部學法、干部任前法律考試考核、重大決策法律咨詢等制度。法制教育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進學校、進課堂,推動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注重發揮社區居民委員會及農村村民委員會等基層組織在法制宣傳教育中的作用,點面結合,整體推進。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