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琳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藥學系,河南 南陽473061)
藥物治療在臨床中是最常用最簡單的方法,患者只需要通過口服、注射或者敷貼等方法就可沒有任何疼痛地得到治療,但是其實藥物治療具有兩面性,它既能防病治病,也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只有正確用藥,才能達到患者所需要的效果。而據相關數據統計,全球三分之病人是死于不合理用藥,而不是自身病情發展所致,可見在當前藥劑種類繁多、用藥范圍廣泛的情況下,臨床不合理用藥現象十分常見。為了抑制誤用濫用藥物的現象,減少患者因為用藥不當而死亡的發生率,提高用藥的合理性及規范性,藥學人員需要充分掌握臨床合理用藥知識,加強用藥管理[1]。本文對此作了深入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重復用藥現象是指患者在同一次服用的藥物中,常常會出現多種藥物治療的病癥相同或者類似,不僅沒有加強藥物的療效反而產生了更多的副作用。重復用藥現象尤其體現在對抗菌藥物和抗生素的濫用上,由于病菌種類繁多,藥學人員對抗菌藥的不同療效和病菌產生原因沒有明確的認識,在給藥時無法判斷選用哪種抗菌藥,配制過多藥物導致用藥多余[2]。
患者由于擔心用藥劑量過多會產生副作用,要求藥學人員減少劑量,或者擔心達不到藥效,要求其增加劑量,這些做法都會增大患者發生危險的可能性,無法獲得治療效果。
在醫療市場漏洞較大、管理機制尚不完善的情況下,部分醫生或者藥學人員受到利益的驅使,一味追求新推出的或者價格高的藥物,使患者認為越新越貴的藥其療效也越好,以藥物收入填補其他經費不足或者供己消遣,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完全沒有考慮到患者的情況。
用藥超時主要體現為明明患者身體已經得到進一步恢復或已痊愈,醫生依然開出進行治療時才應當使用的藥,而這類藥物對患者而言已沒有任何必要,從而帶來藥物的浪費藥學人員在沒有掌握相關專業知識時無法審核出處方問題或主觀上不想指出醫生用藥不當。
患者根據自身癥狀按照藥品所標注的適用范圍和治療病癥進行服用,卻忽略了部分藥品之間的配伍禁忌,將產生相反作用或者抵消作用的兩種藥物一起服用,導致完全沒有任何療效或者產生其他病癥。
除上述原因外,由于現在新藥推廣較快,藥學人員來不及對每種藥物的療效有準確的把握,同時伴隨著大量的藥品廣告,患者常常只因為對某種藥物有印象就選擇嘗試,沒有客觀的判斷。不合理用藥不僅損害了患者的身體,也加大了其經濟負擔,造成較壞的影響[3]。
合理用藥的概念是根據患者狀況、疾病種類、藥理學理論選擇適合患者的最佳藥物及其制劑,制定或者調整給藥方案,從而能夠安全、有效、經濟地預防和治愈疾病的措施。其基本考慮要素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保證患者經過藥物治療后無不良反應或者毒副作用,確保治療達到目的,站在患者的角度盡可能用較少的花費換得最大的療效,節約藥物資源,減輕患者和社會的經濟負擔。臨床合理用藥有以下幾種方法:
醫院對于購進藥物的質量要進行嚴格的把關,從正規廠家通過正規途徑購入,采購之前先對相關廠家進行調查摸底,了解其產品供貨范圍和質量,以免藥物來路不明,一旦發生醫療問題,醫院需承擔全部的責任,影響重大。對廠家的藥品進行嚴格篩選,只選購本醫院實際需要的,不因其他原因采購沒有臨床作用的藥物,且需要廠家提供每一種藥物的質量檢測報告,得到書面保證。藥物購進以后,對于藥品的儲存也需要保證其儲存環境的干燥避光,以免其發生改變,注意每種藥品的保存期限,進行統一的信息化記錄和管理。及時處理即將過期的藥物。
藥學人員作為配藥、拿藥的主體人員,需要對各類藥物有全面細致的了解,熟悉它們的功能和主治病癥、用法用量、注意事項、不良反應、毒副作用、藥物間合并反應等,避免因缺乏對藥物的了解而給患者身體造成影響。如果發現主治醫生開出的配藥方案中出現巨大錯誤或者沒有考慮到相關影響,應當立即向其反映情況作出修改,保證患者用藥的安全合理,針對患者的不同身體情況和經濟情況,選擇適宜的能發揮最大療效的藥物,制定合適的服用方式、劑量等,謹慎嚴格地進行配藥工作[4]。
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要求藥學人員要有較高的個人素質,不僅要有很強的責任心,還要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為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就要從醫院內的每個部門出發,而藥學人員則是最重要的部門之一。如果藥學人員經常將個人情緒帶到工作中,那么在給病人用藥時就很容易出現錯誤,所以一定要提升藥學人員的責任感。要從根本上培養藥學人員的責任意識,讓他們意識到合理用藥的重要性。在向病人用藥時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盡量降低病人所承受的痛苦,真正做一名有責任心的藥學人員。
藥學人員對臨床合理用藥知識的掌握對于患者通過藥物治療取得良好療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首先醫院要做好藥物質量把關工作,其次藥學人員要對各種藥物有全面的了解。目前許多藥物之間的作用以及其不良反應尚需研究觀察,所以藥學人員應利用自己所學知識做出正確的判斷,在工作過程中本著認真謹慎的態度,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發揮藥師在臨床中的作用。
[1]孔德輝,邸平.淺談臨床合理用藥的心得體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12(19):33.
[2]譚天林,陳昌遠,李雪,等.醫院管理理念創新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醫院管理,2009,29(03):38-39.
[3]王青,王育琴,李少麗,等.合理用藥國際指標多中心干預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02,3,233.
[4]譚雋.新醫改背景下的醫院藥劑管理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2,3(10):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