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瑞卿,尚云仙,董 芳,劉 倩,劉向紅
河北金融學院,河北保定 071051
隨著人員、物流、信息、資金的交流與往來變得越來越頻繁,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趨勢愈加明顯,相互的經濟、文化聯系變得更為緊密。在這樣的背景下,文化產業集群成為一種趨勢,并取得較快發展與進步。如何在協同發展背景下,充分利用河北省現有的優勢,規避其劣勢,促進文化產業集群發展是今后一段內面臨的重要任務。文章將探討分析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省文化產業集群發展的現狀,指出其存在的優勢和劣勢,并對未來文化產業集群發展提出建議,希望能夠為實際工作提供指導。
隨著區域聯系的增強,京津冀地區不同產業協同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不僅增進人員、資金、物流、信息的交流,同時也大大提升區域競爭力和影響力,為文化產業集群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在這樣的背景下,河北省文化產業集群發展勢頭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
1)宏觀環境不斷優化。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理念指導下,河北省文化產業集群發展環境不斷優化,也為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提供良好條件。例如,保定市、邯鄲市、張家口等城市,出臺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建設文化名城實施意見等政策措施,并從財政、稅收等方面鼓勵文化發展和文化產業集群。推動文化惠民工程,建設農家書屋,鄉鎮綜合文化站,不斷完善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同時還加大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這些措施都為文化產業集群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2)文化產業不斷發展。
當前河北省文化產業取得較快發展,發展速度較快,文化產業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同時還提供眾多工作崗位,增加就業。與此同時,傳統文化產業與新型文化業態同步發展,工藝美術品生產、出版印刷服務、旅游服務等傳統文化產業和動漫游戲、創意設計、影視傳媒、演藝娛樂等新型文化業態共同發展。另外河北省文化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大型文化企業出現,一批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和園區建成,也有力的推動文化產業集群發展。
3)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
盡管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省文化產業集群取得一定發展,但與北京、天津文化產業集群相比而言,集群發展和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例如,市場競爭力不夠,文化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升,文化品牌數量和影響力欠缺,缺乏相關專業人才,整個河北省的文化產業在全國范圍內的競爭力仍然較弱。[1]另外,當地文化產業傳播和營銷力度不夠,制約其影響力的擴大。河北省文化產業富有當地特色,但宣傳推廣力度不夠,制約影響力的擴大。
文化產業集群發展需要一定的區域空間,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文化產業集群提供便利。作為京津冀面積最大的省份,河北在文化產業集群發展方面具有自身顯著優勢,但也存在一些劣勢。實際工作中應采取措施,促進其優勢的有效發揮,盡量降低劣勢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促進文化產業集群快速發展。
1)河北省文化產業集群的優勢。
河北省地理位置優越,面積廣大,人口眾多,各項基礎設施相對比較完善,在推動文化產業集群發展方面具有自身顯著優勢。
(1)區位優勢。河北省受北京、天津的經濟輻射,是京津產業轉移和產品配套的首選地,發展成熟的北京旅游市場為打造京津冀旅游帶保障了充裕的客源,北京和天津的人才、科技優勢也為河北省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支持。環渤海經濟圈建設也為河北省文化產業集群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經濟文化基礎優勢。作為農業、文化、經濟大省,2014年河北省文化產業增值超過900 億,約占全省GDP的4.3%。河北日報集團、河北出版集團等規模效益和產業集中程度不斷提升,廊坊文化生態旅游產業園、唐山文化產業創意園、廣府古城文化產業園初具規模。
(3)文化資源優勢。河北文化資源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地域優勢明顯,交通便利;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燕趙文化源遠流長;革命傳統具有領先優勢,西柏坡精神為其中的代表;文化遺產豐厚,董仲舒、祖沖之、關漢卿為代表的歷史名人聚集于此;舞蹈、工藝、雜技等民間藝術極富當地特色。[2]
(4)消費市場優勢。河北省總人口超過七千萬,隨著人們生活質量提高,人們對文化產品的消費需求不斷增長,文化產業集群發展擁有巨大的潛在消費市場。
2)河北省文化產業集群發展的制約因素。雖然河北省文化產業集群發展具有區位、資源、市場等方面的優勢,但不能否定的是,它也存在一些制約和影響因素,主要體現在管理、人才、資金等方面。
(1)文化產業意識滯后。思想重視程度不夠,相關部門對文化產業不重視,未能采取市場化戰略,競爭機制缺乏,制約文化產業聚集與發展。
(2)管理體制落后。權責不清,管理規章制度缺失,相關部門責任不明確,激勵機制缺乏,影響文化產業發展。
(3)專業經營人才缺乏。既懂文化,又懂經營管理的專業人才缺乏,高素質文化經紀人和中介機構缺乏。
(4)投資融資機制落后。政府在文化產業聚集發展方面的資金投入不夠,民營民間資本未能有效引入文化產業,導致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產業聚集資金缺乏。[3]
文化產業集群能改善河北省產業結構,助力經濟發展,提高我省文化產業競爭力和影響力。結合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和河北省文化產業集群的優劣勢分析,筆者認為今后應該采取以下改進和完善對策。
1)有效整合文化資源,形成文化產業集群比較優勢。
河北省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在推動文化產業集群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文化資源比較松散,集中程度不夠。為此,要注重對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充分利用河北省文化資源優勢,促進資源配置市場化,對文化資源進行有效開發,挖掘文化資源的潛力和價值,形成合理的文化產業鏈,進而將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提高河北省文化產業競爭力和影響力,為文化產業集群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2)推動文化管理體制改革,創新文化產業發展機制。
根據需要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建立科學、高效的文化管理和發展機制,這是促進河北省文化發展的重點。河北省應該根據分類管理、優化結構、突出重點等原則,對經營性和公益性文化單位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重點將新聞出版、文化娛樂、廣播電視、網絡動漫、藝術培訓、廣告會展等打造為支柱產業,[4]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和進步,促進產業集群,形成競爭優勢。
3)健全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培養文化產業復合型人才。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為文化產業培養專業人才是十分必要的。優秀的文化經營管理人才缺乏是河北省文化產業集群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因此,提高專業人才隊伍素質是推動文化產業集群,促進文化產業向規模化、高層次化發展的關鍵。要重視優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著重培養優秀的文化經營、管理、表演、文藝創作人才,提升人才隊伍綜合素質。高度重視培養精通經營管理、通曉文化產業業務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為文化產業集群發展提供人才支持。[5]
4)拓展文化產業融資渠道,吸納民營民間資本。
通過采取有效措施促進民間資本的注入,破解文化產業集群面臨的資金困難是十分必要的。一方,政府的公共投資必不可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離不開政府的資金投入,尤其是大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政府需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創建品牌效應,推動當地文化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另外要放寬市場準入,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民間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構建多元融資體制,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為文化產業集群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5)強化政府推動作用,完善相關政策措施。
河北省各級政府要為文化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相應的政策措施,發揮政府推動作用。文化產業集群要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原則,政府要注重政策扶持,提供法律保障,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重視著作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并對教育、信息、旅游等產業發展給予支持,為文化產業集群和發展提供保障。
6)精心塑造文化品牌,延伸文化產業鏈。
重視文化品牌的打造,文化品牌作為無形資產具有巨大增值效應。雖然當前河北省文化產業有了一定發展,但塑造文化品牌,提高文化產品影響力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后的重點工作。要挖掘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產品,打造文化品牌,提高影響力和競爭力。[6]此外還要發展文化產業集群,延伸文化產業鏈條,重視衍生產品開發,以文化產品為龍頭,帶動旅游、餐飲、娛樂、交通的發展,提高文化產品的價值,促進文化產品聚集,以取得更好的集群效果,也有利于提高文化產品影響力和競爭力。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宏觀背景下,河北省文化產業集群發展面臨著機遇,但也存在挑戰。實際工作中,應該認識河北省文化產業集群發展的優勢與劣勢,立足當地基本情況,從文化資源整合、文化管理體制、文化人才培養、文化產業融資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改進和完善對策。提高河北省文化集群發展水平,形成競爭優勢,更好滿足當地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也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創造良好條件。
[1]王玉海,何海巖.產業集群與京津冀協調發展[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4(4):101-106.
[2]李艷慶,李艷靜.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保定市文化軟實力提升路徑創新研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4(6):124-127.
[3]周立群,曹知修.京津冀協同發展開啟經濟一體化新路徑[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4(4):100-104.
[4]張惠麗.文化產業集群協同效應及發展路徑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4(10):183-187.
[5]董太安.信息化視域下河北省文化產業集群發展的對策[J].河北學刊,2011(2):210-212.
[6]喻登科,涂國平.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發展的路徑與模式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2(4):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