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紅
重慶市少年兒童圖書館,重慶 400014
1.1.1 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是一個法律概念,在我國,未成年人是指18周歲以下的公民。未成年人與廣義的“兒童”概念等同,如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的“兒童”的年齡界定也是18周歲以下;我國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的工作對象之一的“兒童”以及國務院頒布的《兒童發展規劃綱要》中的“兒童”年齡界定也是18周歲以下。
1.1.2 公共文化服務
公共文化服務是指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其基本文化需求為目的,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干,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和公益性文化產品、文化活動及相關文化服務。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包括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室)、紀念館、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傳習所)、科技館、青少年宮、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廣場、廣播電視臺(站)等;公益性文化活動包括文藝演出、圖書閱覽、群眾文化活動、陳列展覽、文化藝術教育、影視廣播節目播放等。本文主要研究公共文化服務中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美術館向社會提供的公益性文化產品、文化活動及相關文化服務。
1.1.3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包括公共文化產品生產供給、設施網絡、資金人才、技術保障、組織支撐和運行評估等分體系;同時包括群眾文化事業、公共圖書館事業、博物館事業、美術館事業等子系統。本文所研究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指由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美術館等公益性文化機構所構成的服務體系。
未成年人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包含了啟蒙階段和成長階段。這個時期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服務將直接影響一個人健全人格的形成,影響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各級政府歷來重視對未成年人的服務,發展迅猛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也對未成年人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服務。這些服務機構雖統歸文化口管理,但分屬于不同行業、領域,彼此間服務未成年人合作協調少,資源分散,服務參差,沒有建立對未成年人服務的服務機制、服務平臺。本文就國際、國內未成年人服務合作模式的研究,提出構建公共文化服務未成年人合作模式的思考,目的為以滿足未成年人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以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2.1.1 行業協會合作
美國圖書館協會(ALA)是美國圖書館界的專業組織,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圖書館協會。該協會成立于1876年,現有會員6.5萬名。其基本功能定位為:領導圖情服務和圖書館行業進步和發展,提高公眾學習能力、保障公眾信息獲取。設立的11個部門協會中,有3個與少年兒童有關,分別是:兒童服務協會(ALSC)、青少年圖書館服務協會(YALSA)及學校圖書館協會(AASL)。這些部門協會在ALA年會期間,舉辦多種報告和會議,就兒童與青少年成長問題進行研討。
美國兒童博物館協會是代表美國兒童博物館界、加強兒童博物館為公眾利益服務能力的國際性非營利組織,主要職責是形成行業標準及最佳做法,為會員提供各個發展階段所需的技術信息服務。目前美國有300多家兒童博物館,并有50多家在籌建中。該協會創辦的雜志《Hand to Hand》以促進兒童博物館間的交流為目的,自1986年創刊以來已經出版一百多余本,內容主要涵蓋兒童博物館的建館經驗、規劃方案、管理策略、各地特色等內容,為全國各地的兒童博物館提供了創新的思想和建議。
2.1.2 聯盟組織合作
美國俄亥俄圖書館與信息網絡是始建于20世紀90年代的州規模的圖書館聯盟。其成員包括17所公立大學、23所社區學院,43所私立大學的圖書館以及州圖書館。通過以一個綜合性的地區圖書館目錄和OhioLink中心目錄,一個聯機館際互借系統,各個學科的數據庫和48小時的文獻配送系統為89個成員機構的60萬在校學生、教員和職員提供服務。OhioLink的經費主要來源于州政府的教育預算,包括資產撥款與運營撥款。由于 OhioLINK整合各校的資源,服務能力大為提高。
美國格倫·西博格學習聯盟于2009年在加州拉法葉市圖書館落戶開放。該聯盟會員包括:市圖書館、莎士比亞劇院、夏柏特空間和科學中心、約翰肯尼迪大學、林德賽野生動物博物館、加州奧克蘭博物館、諾蘭公園的奧克蘭動物園等12家科學、文化、藝術類機構組成。聯盟由拉法葉市圖書館及學習中心基金會管理,使本地區的兒童、家庭、個人及機構可以獲得前所未有的、豐富的圖書資料、檔案、課程學習、講座、展覽、電影等資源。
2.1.3 大型文化活動及項目合作
美國“大閱讀”活動:該活動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由聯邦政府資金支持的全國性閱讀計劃。活動由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與美國博物館與圖書館服務署、美國中西部藝術基金會于2006年合作發起,旨在復興美國的文學閱讀,鼓勵民眾從閱讀中獲得樂趣和啟蒙。除了這三家發起機構,“大閱讀”活動的合作伙伴還包括贊助商,如:波音公司、福特公司、詩歌基金會等。主辦者相信人們聚集在一起可有助于社區的發展,通過通過開展各種形式活動,發動社區中的每個人閱讀并討論圖書。參加該活動,公眾有機會分享文學的偉大。
此外,美國1996年生效的《圖書館服務與技術法》鼓勵圖書館與博物館的合作,博物館與圖書館服務署(IMLS)專門提留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支持圖書館與博物館之間的合作項目。
2.2.1 行業協會合作
中國圖書館學會是由全國圖書館及相關行業或機構科技工作者自愿結合、依法登記成立的全國性、公益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經過3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已經成為中國圖書館界開展學術研究、推動事業發展、凝聚行業力量、培養專業人才的現代社團組織和全國會員之家,起著行業協會的組織協調作用。協會設有8個分支機構和4個專門工作委員會。該協會非常重視未成年人圖書館服務工作,在其分支機構設有“中小學圖書館委員會”;在其專委會之一的學術研究委員會下設“未成年人圖書館服務專業委員會”,在其另一專委會——閱讀推廣委員會下設“青少年閱讀推廣委員會”。2009年起中國圖書館學會組織全國圖書館屆開展全國少年兒童閱讀年活動;2012年起實施“全國圖書館未成年人服務提升計劃”,舉辦“全國圖書館員繪本講讀高級研修班”等,培訓全國圖書館少兒服務館員;舉辦“全國圖書館未成年人服務論壇”、“全國繪本閱讀推廣高峰論壇”等學術研討、交流活動。
中國文化館協會成立于2014年9月。協會成立后,將發揮在文化館行業規劃和標準制訂、理論政策研究、信息交流、人才培訓、資質認定、行業監督等方面的作用,有效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科學化水平,提升文化(群藝)館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將承擔協會秘書處職能,未來工作中將加大文化館品牌樹立;整合優勢,形成特色,整合區域性文化資源,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動;優化載體,形成系列,結合線上線下活動,優化資源配置,依托各種文化載體,塑造“精品工程”“長效工程”,使其形成系列,形成影響。
2.2.2 聯盟組織合作
吉林省圖書館聯盟:該聯盟是為滿足省內公眾對圖書館服務日益增長的需要,于2008年成立,該聯盟有成員館39個,包括11個公共館,25個高校館,3個信息所。領導層是由省委宣傳部、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文化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等單位領導組成。最高決策機構是聯盟理事會。各家圖書館本著自愿、平等、互惠的原則參與聯盟建設,共同推進工作的發展。
安徽省文化館活動聯盟:2014年6月,由安徽省文化廳組建、120家文化館加盟成立了全省文化館活動聯盟。2013年,安徽全省各級文化館各類活動吸引了近1200萬人次參與。
西北五省區文化館聯盟:以聯席會制度為抓手,每年有聯盟成員輪流組織舉辦活動,共同打造群眾文化活動展演交流平臺、非遺展示平臺、群文創作于理論研究平臺、群眾文化人才培養與資源共享平臺,共同提升區域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首都博物館聯盟:由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等6家單位發起成立,目前已有121家博物館“加盟”。聯盟將建立區域博物館信息交流平臺,開通聯盟官方網站,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2.2.3 大型文化活動及項目合作
北京閱讀季:自2011年起,北京市精心籌劃、群策群力,傾力打造北京閱讀季這一推廣全民閱讀的品牌,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支持、群眾參與”的機制,廣泛調動了社會各界參與全民閱讀的積極性,16個區縣各顯其能,科學有效地推進相關工作,每年舉辦各種讀書類活動上千場,千余萬人次讀者參與其中。2014年,該活動首次升格為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北京市政府聯合主辦,成為首家國家級的全民閱讀活動。
上海市市民文化節:該文化節于2013年起舉辦,是展示上海市民文化建設成果,進一步優化公共文化資源配置,提升市民文化素養的重要平臺。于活動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讓來自社會、市場、民間的各類主體、創意、資源、人才充分涌動。市民文化節采取政府主導、社會支持、各方參與、群眾受益的方式,貫通全年,覆蓋全市,分春、夏、秋、冬4個階段推進。上海市民文化節將以全市208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為主場地,方便市民就近便捷參與。同時,在重點文化廣場、公共綠地和部分商業中心設立70個室外活動場地。在社區、學校、廠區、園區、營區和機關、樓宇7個區域廣泛吸引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行業的市民參與。文化節將舉辦各類文化活動2.2萬場。
大連市少兒圖書資源全域共享建設:該項目針對市內城鄉中小學圖書館服務保障普遍比較薄弱的現狀,打破文化系統與教育系統的條條壁壘,2012年市文廣局、教育局、財政局聯合下發了《大連市少兒圖書資源全域共享建設實施方案》,確立以市少兒圖書館為總館,以城鄉學校為分館,由總館統一采購圖書資源、分類編目,配送至各學校圖書館,并按時流轉,實現少兒圖書資源全域共享,實現公共圖書館系統和學校圖書館系統的整合,滿足未成年人日益增長、日趨多元的閱讀需求,有效解決了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少兒讀書難的問題。市少兒圖書館已建成“總館(1個)—分館(65個)—流動站(50個)—流動車(1臺)”四級服務體系,實現“一館辦證,多館借書;一館借書,多館還書”的服務模式,各分館共享總館的數字資源,讀者只要上網,就可以查詢、借閱市少兒圖書館的所有文獻資源。
目前,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均有向未成年人提供近似或基本相同的文化服務,但資源分散,且彼此之間的合作卻很少。為提高公共服務的使用效率,可借鑒國內外優秀的公共文化服務未成年人的合作模式,應優先在同屬于文化部管轄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美術館等機構中開展合作,整合資源,再逐步整合共青團、婦聯、科協等系統的公共文化服務未成年人資源,從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未成年人的整體服務質量。
我國公共文化服務未成年人城鄉差別巨大,在最需要公共文化服務的廣大農村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薄弱,公共文化服務未成年人能力差。盡管近年來,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雖然比以往更加重視對未成年人的服務,但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投入的人力、資金、項目等還遠遠低于成年人。整體服務能力薄弱,離未成年人的服務需求差距巨大。為此,城鄉統籌、均等化服務將是公共文化服務未成年人體系建設的重點,而建立合作平臺是實現該項任務的重要途徑。
通過研究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開展合作的各種情形,發現促進機構間合作的平臺主要有三類:一是行業協會,行業協會作為獨立法人,具有協調、中介、服務、代表、監督、自律等職能,是促進會員之間合作的天然平臺,對協會內機構間的交流與合作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二是聯盟組織,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機構為了實現資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組織起來的、受共同認可的協議和合同制約的聯合體。三是大型文化活動或項目。大型活動通常由政府部門啟動并提供資金支持,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各公告文化服務機構在共同參與實施大型活動的過程中,開展了相互間的交流與合作,因此,大型活動是一個有效促進合作的平臺。隨著“小政府大社會”改革的逐步推進,活動的策劃、組織工作也逐漸從政府部門轉移到服務機構或行業組織。三種模式間促進合作的機制不同,各有利弊。
目前在我國,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美術館有服務內容、服務目標相似的特點。都是傳承知識和文化的機構,他們以同樣的方式為同一社區的居民服務并都支持終身教育。二是資金來源相似,基本都是政府撥款。三是隸屬于同一系統,同屬于文化部門主管。有了這些共同點,就更容易整合現有資源,提升服務能力,改善服務方式,搭建合作平臺,讓社會力量和資源,在公共文化服務未成年人中發揮積極作用,更好地滿足未成年人的多樣化需求。
對照研究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開展合作的三種情形,發現促進機構間合作的最佳平臺就是成立行業協會。各地通過成立省市級未成年人行業協會,可以接納不同系統的機構和人員為會員,不僅限于文化委,還應包括教委、共青團、婦聯,民辦文化服務機構以及基金會、企業、個人等,有利于凝聚社會力量和資源,在公共文化服務未成年人中發揮積極作用。同時,區縣成立分會的方式,讓區縣的公共文化服務未成年人機構和相關人員加入協會,參與全市統一開展的協會活動和資源共建共享,從而促進區縣公共文化服務未成年人能力提升。
各省市市公共文化服務未成年人協會業務上將接受文化委員會的指導,以公共文化為特定服務領域,以未成年人為特定服務對象。該協會與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行業協會在業務上有密切合作,但服務范圍更廣,涵蓋整個公共文化服務領域;與青少年社會教育協會在校外教育等方面有部分功能重疊,但該協會更加突出文化服務的專業性;與科普基地聯合會在未成年人科普教育方面也有一部分功能重疊,但該協會的會員覆蓋面比聯合會更廣,更有利于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由此可見,加快成立公共文化服務未成年人協會,對于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未成年人水平和質量是大有裨益的。
[1]大連推進少兒圖書資源全域共享[N].中國文化報,2012-06-22(3).
[2]任學武.西北五省區文化館聯盟簽約[N].中國文化報,2014-0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