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煥龍
慈溪市廣播電視臺,浙江寧波 315300
近年來隨著網絡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新媒體往往比傳統媒體的信息量更大,傳播速度也更快,顯然已對傳統媒體的產生了強烈沖擊,使得新時代的傳統媒體改革行動迫在眉睫。然而,就目前研究概況來看,對傳統媒體的改革理論體系研究尚不夠全面,并未形成一個完整的改革機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綜合分析當前傳統媒體發展存在的問題,深入研究新時代背景下,傳統媒體發展策略,力求為傳統媒體發展尋找到一條最佳可行的道路。
所謂傳統媒體的主體,是指媒體的傳播者,因此,新時代下傳統媒體應建立用戶至上的思維,有針對性的整合分析信息,最大程度的滿足大眾的需求。面向用戶的思維是傳統媒體改革的精髓,而傳播的內容則是最重要的競爭資源。傳統媒體由于其權威和專業的制作團隊,仍然是新媒體最重要的信息來源,因此有必要在融合過程中做強商業新聞;建立扁平化的管理思想,改革內部機構,融合編輯過程。倘若沒有管理和內部體制的改革,媒介融合可能僅僅只是簡單的疊加,并未有實質性的突破,未能改變傳統媒體的尷尬局面。
在新時代下,傳統媒體應破除舊體制,建立開放共享信息平臺,實現數字化集成技術,加速媒介融合,推動新技術在傳統媒體的使用和發展。在改革進程中,應注重建立迭代創新思維,打造全媒體的領導者,實現“以人類為中心”的新的微創意媒體,重塑傳統媒體在大眾中的新形象。
傳統媒體的主體除了自身以外,政府也可以被稱為第二大主體者。對于政府,首要做的就是要尊重新聞傳播規律,保證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提高媒體的權威。政府信息公開與媒體新聞傳播是相輔相成的。公眾通過媒體,實時關注政府發布的政策信息,正確引導整個社會全面發展。對于媒體,政府手里掌握著大量的公共信息,故而對于媒體而言,政府信息資源是極為重要的。如果傳統媒體可以繼續從政府里獲得穩定的,準確的信息,并及時公開發布信息,那么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將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最后,政府應保障傳統媒體監督權,建立完善的公眾的意見和反饋系統。民眾輿論監督是新聞媒體的一項重要功能,是公民監督的最有效形式。
傳統媒體的信息內容的來源,在全媒體時代的優勢依舊沒有改變。如果傳統媒體可以在傳輸和通信技術上加以改善,那么傳統媒體將能產生更強大的能量,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目前傳統媒體的傳播主要處于“封閉運行”狀態,對觀眾的反饋并未及時給予回應,客觀上不利于傳統媒體創新的發展;另一方面,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社會群體之間,如地方俗語、傳統文化、書面語言的溝通,往往存在一些交流障礙。因此,傳統媒體的傳播和表達必須能夠借助文化背景,更準確地傳達信息,制作更有感染力的新聞。
傳統媒體應堅持“內容真實”這一原則,而新媒體在報道新聞內容的真實性上,不同于傳統媒體的嚴格審核,導致在新聞內容的可信度較低。在傳播內容方面,傳統媒體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信息來源更廣,其傳達的信息的深度與精確性是新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因此,相比傳統媒體,新媒體對內容真實性要求較低,盲目追逐熱門。網絡以傳輸信息為目的,但是其真實性,仍舊需要傳統媒體的嚴格把關。根據最新統計,到目前為止,網絡的創新率非常低,還是需要依靠傳統媒體。因此,堅持“內容真實”這一原則,是傳統媒體生存和發展的法寶。
所謂傳統媒體的作用方式,是傳統媒體的方法和手段的運用,而在新時代多元共生的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應走媒介融合之路,求同共進。伴隨通信技術不斷地發展,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角色定位和職能剖析的界限并不再明顯,各類媒體之間的互相融合成了一種發展趨勢,從而實現信息資源價值最大化。
以下就為新時代下傳統媒體改革提出幾項具體可行性措施。第一,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一體化,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優化的信息內容生產、儲存和分配過程,提高數據處理能力,掌握海量的數據資源,專業化的制作處理信息,建設現代化的內容數據庫,提升數據的收集能力。第二,整合傳統媒體的網絡社交平臺,拓寬溝通渠道。網絡社交平臺在傳統媒體的參與下,有利于社交平臺高效的對接,增強凝聚力,集聚更多的忠實用戶。第三,整合傳統媒體必須能夠有效地運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移動終端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手段。許多傳統媒體都開發了移動客戶端,傳統媒體在這方面起步并不算晚,與其他媒體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只要傳統媒體能夠在移動互聯網付出更多的努力,就有可能迅速成長,實現彎道超車。第四,注重人才的培養,這是發展傳統媒體的根本動力。新時代下,重在建設培養新聞媒介者良好的傳媒素質和職業道德,進一步提高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保證新聞內容的真實性,營造良好的媒介環境。
[1]百度百科.傳統媒體.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BZiJdCk5FL2--UUMGHCuT5VL3aMb9yndNgbzjWiokI0 BYxEvpsirVH106Lav94TdUIMelpX0UbMGQqWlmSQ_
[2]駱正林.政府需要保障傳統媒體的權威性[J].科學·經濟·社會,2012:3.
[3]劉紹星,鐘必攀,劉慕兵.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的探索與思考[J].新重慶,2014:3.
[4]梅志純.淺談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J].新聞傳播,2012:10.
[5]陶偉.傳統媒體如何改革以應對新興媒體的挑戰[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8.
[6]楊煜麒.自媒體時代下政府信息公開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3:6.
[7]李銳.變革與融合:論電視的新媒體化生存[M].湘潭大學,2008:04.
[8]蔣宏.新媒體環境下看傳統媒體的盲點及策略[J].新聞界,2006:04.
[9]秦艷.新媒體崛起與傳統媒體的經驗策略[J].經濟研究導刊,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