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輝
(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類社會不可避免地進入了新媒體時代。新媒體這個概念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但是它是相對于報紙、刊物、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而言以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互聯網,無線通信網為技術支撐,主要以微信、微博、QQ、電子書籍、網絡論壇、數字電視等為形式的新興媒體。目前高校大學生已成為新媒體的主力軍,他們是新媒體的見證者和實踐者。新媒體所具有的交互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多樣性與便利性等特點正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方式。為大學生日常交流提供便利,豐富信息資源,開闊視野。也為大學生開拓了解世界、展現自我、溝通交流的新渠道。另一方面,新媒體也會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日常行為帶了一些難以預測的負面影響。從而,這種新興媒體也愈加的影響著大學校園文化,為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創造了機遇,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當前,有必要研究分析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校園文化的新特點,探求相應的對策,利用新媒體牢牢把握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動權。
大眾媒體作為社會群體之間的聯系平臺,個體小眾與大眾之間的信息媒介,一直在社會交流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體作為大眾媒體的新成員,與傳統媒體既有血緣關系又互相影響,它們各有特點卻又聯系密切。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地域之間的距離,新媒體不僅呈現出傳統媒體應有的內容,實現了跨越傳統意義上的邊界,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新媒體顯示出一個不一樣類的共存文明,包括民族文明和地域文明,東方和西方文明之間的交融和碰撞,致使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多樣性和多元思維方法。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構成的關鍵時期,他們缺乏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理性的思考、判斷力,如果缺少準確和有效的引導,很容易在多元化的思維和價值環境中失去自我,誤入歧途。學生一旦迷失方向,重新引導準確的價值觀會很難到達,因而,多樣的價值觀念,多元的思想功能的梳理和準確引導是新媒體時代校園文化的重要工作。
新媒體呈現的快捷與便利非常符合當下都市人快節奏的生活,青年學生群體也正是其受眾的主要群體,新媒體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快,無論是在點、讀還是在發送或閱覽上,新媒體的優勢都格外明顯。在都市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很多青年學生也步入了快節奏的生活當中,他們已經適應了新舊事物的快速轉換,快餐文化中新鮮的東西讓他們應接不暇,所以他們接受新事物和快文化的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且很多學生還很渴望新鮮事物對自身的感官刺激,新媒體也正好契合了他們希望隨時隨地“感受新鮮”的內在需求,成為學生校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要素。其次,新媒體信息傳播的多樣性,也是其倍受青睞的原因之一,比如學生可以經過任何移動終端接收和發送新媒體信息,再加上新媒體內容的極簡性,碎片性,讓學生不必深思熟慮只需只言片語即可。所以新媒體已經成了青年學生減壓、往來和共享的重要渠道。
新媒體的廣泛傳播與應用,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引發了網上激烈的討論,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出現了拇指文化,輕松閱覽和新的學習方法,這改變了傳統的面對面的交流模式,一個超越時間和空間的虛擬世界被建構起來,即便是相隔萬里的國家和地區的青年群體也能夠完成快速的信息傳遞。新媒體這種新興的信息載體為青年大學生提供了多種溝通平臺,他們利用多媒體獲取大量信息,充分展示自我,張揚個性,尋求對等,試圖擺脫舊時代印記的束縛,這種開放的方式與過去中國人所尋求的宛轉內斂的性格構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也同時帶來和衍生出許多負面的東西,如青年學生過度的沉浸虛擬世界,缺少甚至排斥與現實世界的交流,致使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面對現實生活他們往往會感到緊張、孤獨,甚至會在日常交往中變得冷漠,從而產生交流困難和人格發展障礙等現象。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每位大學生渴望獲得的,對于他們的學習、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對于初次離家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既有離開家庭獲得“自由”的竊喜,但是突然獨立后,他們又急需尋求情感依靠和精神寄托。因此,大學生有著強烈的交往需要,渴望獲得珍貴的友情。正值青春期的大學生,他們害怕孤獨,渴望與朋友交流、傾訴。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大學生因為性格內向、靦腆而不好意思去與人交往,有的大學生由于不自信而不敢主動與人交往,還有的大學生因為距離、時間等一些客觀因素而無法與人更深入地交流。此時新媒體的出現大大拓寬了大學生的交流渠道,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新的交流平臺。利用新媒體,他們能暢快淋漓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別人得到很好的互動,從而得到共鳴。可以說新媒體在很大的程度上滿足了大學生們自由表達、平等交往的愿望。
目前有許多大學生已經對新媒體形成了依賴,將自己的大多數時間用于虛擬世界的交流當中,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往往默不做聲、性情孤僻、人際關系冷漠,而一旦進入虛擬世界他們就神氣活現、幽默風趣,與陌生人溝通能力增強,網友數量不斷增加,這些現象正好與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形成強烈的反差,非常不利于他們正常人際關系的構成。也正由于在現實生活中與人往來時間的減少,疏遠了與現實團體的聯系,不肯甚至排斥參加學校的各類團體活動,所以現實生活人際交流關系的缺失,致使他們在正常生活中產生了孤僻、苦悶、焦慮、壓抑等負面情緒,增加了他們對現實生活的厭惡,而更加沉迷于虛擬世界,形成惡性循環。在這種情況下若得不到及時救治,久而久之,不但會嚴重影響他們性格、情感的良性發展,還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并且由于長時間沉迷于虛擬世界還會對自身身體健康帶來損害。
價值取向是指主體對價值尋求、評估、挑選的一種傾向性情緒,它顯示出一個人以什么樣的情緒來對待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并做出挑選與尋求。價值取向既是價值判別與挑選,也是對價值方針的尋求。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對大學生來說極其重要,是大學生完成人生價值的關鍵。但是,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重要階段,是思維最活躍的時期,這個期間他們會產生許多心里矛盾和困惑,對人生和生活意義的觀點簡單善變,對自身難以做到客觀的評價,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還未定型,價值觀還不穩定,既可以向正確的方向發展,也可能形成錯誤的價值觀。但是,眾所周知,“在現代社會里,除了校園、家庭和同齡人團體外,大眾傳媒已成為影響青年價值觀構成和開展的第四個重要因素”,新媒體作為當下最新最快的傳播媒體,分析其對大學生價值取向所產生的影響,并加以引導和教育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要面臨的重要任務。
新媒體迅速發展是近幾年才開始的,雖然時間較短,但是發展的勢頭很猛,速度很快,主要使用者以青年學生為主,并且已經逐漸成為青年群體交流、交往的重要載體,對于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階段的青年學生而言,他們往往無法辨別和有效過濾新媒體大量信息中夾帶的不良內容,從而給新媒體中負面信息內容創造了可乘之機,針對這樣的實際情況,學校就有必要開展一些有關于樹立正確媒體觀教育的校園文化活動,通過各種形式的講解與宣傳,讓大學生正確認識新媒體,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媒體觀,讓他們知道到新媒體只不過是現代社會人與人交流的一個虛擬平臺,并且它也只是社會人際交流平臺的一部分,社會交流的大部分內容還仍存在于現實世界,人類的社會交流是不可能完全脫離現實世界的。通過正面的鮮活的活動內容,協助解決新媒體使用過程中負面信息內容對大學生產生的困惑與憂慮,讓青年學生正確面對使用新媒體。
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和校園文化活動的主題教育活動為主要途徑,但是由于近幾年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及依托其快速成長的新媒體的快速普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基于這種情況各高校也一直在積極地采取應對措施,一方面繼續鞏固加強傳統模式教育,另一方面積極著手探索研究互聯網新媒體發展方向,尋求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利用依靠微信、微博、QQ等新媒體形式大力拓展校園文化的空間,最大限度地發掘網絡優勢,為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鋪平道路。加強與學生的在線溝通,利用新媒體無屏障性、便利性等優勢,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消除其不良思想傾向,引導大學生建立準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班主任、輔導員經過班級QQ群、手機飛信等方法,將第一、第二課堂論述的重要觀念發送給學生,以便起到強化作用,提醒學生將教師的要求內化為自己的思維,并在平常學習、生活過程中嚴格執行,確保其順暢完成學業,將自身培育成“有抱負,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經過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和培育學生的社會性情感質量,展現他們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促使他們構成獨立健全的特性與品格特征。理性教學則是指牽涉人的思想與觀念的轉變,即人對事物本質與規則層面上的認知教學,情感教學和理性教學的有機聯系,是遵從教學規則的體現,在充分研討認知新媒體新時代大學思政工作新特色的基礎上再進行有機聯系,不僅能夠有效應對挑戰,而且還體現出一種與時俱進的新時代感。
新媒體群,簡稱微群,它能夠將有相同愛好或者相同標簽的朋友們聚合起來,將所有與之相應的話題全部聚攏在微群中,讓志趣相投的朋友們以新媒體的形式更加方便地參與和充分地交流。同輩群體是大學生交往的主要對象,良好的群體氛圍有助于大學生形成正常行為舉止,甚至影響著群體成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遺憾的是,現在的大學校園中班級的概念在逐漸淡化,班級成員之間的關系也比較冷淡,甚至有的同學相互間還不認識,這樣的氛圍阻止了班級同學之間的交流,對大學生的學習、交往和日常的生活產生了不利的影響。通過新媒體創建班級新媒體群,不僅能增強同輩群體之間相互影響和督促,有利于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更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班級成員之間可以通過新媒體發布自己的生活、學習狀況,心得、感悟,還可以提出自己的困難、疑惑,大家群策群力,互相幫助解決。通過新媒體開展話題討論,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共同探討問題,構成了良好的校園、班級人際交往平臺。
綜上所述,現代化大學的管理是符合社會發展的創新管理理念的,是大學校園文化的大膽創新,充分體現了對職業的認識和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提升,加強學生的管理,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激發學生的意識和熱情,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實現創新教育戰略目標,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全面人才。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校園文化的新特點和發展趨勢,合理引導,積極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引導高校校園文化健康發展。
[1]蘇舒.淺論微博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影響及對策[J].鎮江高專學報,2014,2.
[2]張靜.微博對大學生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
[3]張國袆,曹峰.堅持“六個結合”創新大學大學校園文化[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0,3.
[4]張玲,張惠瑀.淺談高校大學校園文化中的人性化管理[J].中國高教研究,2006,3.
[5]蒲清平,趙楠,朱麗萍.青年“新媒體文化”現象的心理學透視[J].中國青年研究,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