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書惠
(山東省水利工程局,濟南 250013)
在“營改增”制度的不斷深入下,很多行業被列入試點范圍,其中包括交通運輸業、部分現代服務業,而建筑業也即將被列入試點范圍。突然的變動,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亂,為了讓建筑業“營改增”能正常運行,以下就著重闡述“營改增”對建筑業的影響,并為此提出相應的對策。
在“營改增”的不斷深入下,建筑行業也被列入的試點范圍。根據兩大稅種的基本概念,建筑行業的營業稅指的是國家依照建筑行業勞務的營業額所征收的一種流轉稅,這種營業稅的通用稅率為3%。與營業稅不同,增值稅是從本質上分析商品在流通中的各個環節的增值部分的。站在建筑行業的角度上看,所謂的增值稅指的是企業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在2011年,《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方案》中所擬定的增值稅稅率為11%,這與營業稅相差很大。
1.對企業稅負的影響。自“營改增”后,相關人員計算所要繳納的增值稅一般是用計稅方法進行計稅的,所以應繳納的稅額就與銷項稅額減進項稅額后所得的數額相等。那么建筑業的“營改增”所受的影響就是稅率和進項稅額。不可否認,建筑業在經營初期,其投資都會很大,往往需要購進很多機械設備。所以在“營改增”實施后,企業成立開始時所購買機械設備的增值稅進項稅就可以抵扣掉,其所繳納的稅額也會減少。不過對于已經成立多年的建筑企業來說,“營改增”后其所購進的機械設備中存在的增值稅和進項稅已經給納入企業的成本中,所以不能抵扣。
2.對企業經營成果的影響。“營改增”后,企業營業收入要扣除銷項稅額,所以,其收入會比“營改增”之前的要低很多。不僅如此,企業的營業成本也會比“營改增”之前的要低。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建筑企業的所購進的建筑原材料中的進項稅可以扣除,其次是購進的機械設備進項稅可以扣除,所以成本就得到了降低。在“營改增”之后,營業稅金比之前的要低,這是因為營業稅屬于價內稅的緣故,將營業稅歸屬于營業稅金及附加中后,增值稅就成了價外稅,沒有將其納入營業稅及附加中。這些稅項的變動,將會影響企業的經營成果。
3.對現金流量的影響。“營改增”之后,一部分建筑業從小規模的納稅人處購得的原材料其進項稅額是不能進行抵扣的,這就致使企業的增值稅增多,最后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再者,建筑業的營銷方式比較特殊,所采用的一般是預售方式,在此過程中所涉及到的資金量是非常大的,這使得企業確認收入時間和實際收到款金的時間不統一。所以,企業確認稅金總額后,并申報納稅就沒有足夠的資金用在運營中,使得企業的現金流量增加,從而增加企業的資金壓力。
4.對發票管理的影響。在進行“營改增”之前,建筑行業所增收的是營業稅,在工程竣工之時,和對方結算價款時所開的發票均是由地方稅務機關設計并統一印刷的。這種發票可以“自開”,也可以“代開”。關于開具發票的對象,接受勞務的單位或是個人都可以。在進行“營改增”之后,關于建筑企業的增值稅,企業可以在工程竣工時,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和“增值稅普通發票”。一般情況下,納稅人所取得的增值發票是可以扣除其中的進項稅的,而其他種類納稅人的增值稅發票其發票上的稅額是沒辦法抵扣的。為了讓發票的有效性得到保證,企業需要據納稅人的身份來考慮是開增值稅發票還是開增值稅普通發票。
5.對企業購進設備的影響。建筑企業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在企業中,其機械設備是其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實施“營改增”之后,企業所購進的機械設備可以進行進項稅抵扣。在實施“營改增”之前,建筑企業所購進的機械設備中增值稅是不可抵扣的,這就使得建筑企業不愿花錢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活動。所以,“營改增”的推行,有助于降低企業的投資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1.適當放寬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標準。在進行“營改增”之后,可以采用小規模納稅人采用的計稅方法進行計稅,也可以依照一般納稅人的方法進行對增值稅繳納。在實際情況中,建議企業將納稅人的認定標準放寬,讓企業自己去選擇納稅人的類型。
2.適當降低建筑業征收增值稅稅率。在增值稅稅率的提高下,稅負的平衡點逐漸降低。不過,當稅負平衡過低時,企業的增值率就會超過稅負平衡點,企業的增值稅稅負就會加重,這種情況制約了企業的發展。所以,為了讓企業能穩健地向前發展,避免企業因“營改增”而增加稅負負擔,在實施建筑企業“營改增”時,可以適當地將增值稅稅率降低。
3.按照不同地區實行差別化標準。我國所擁有的土地范圍很廣,不過每個地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卻不平衡,東部沿海、中部和西部等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差的很大。所以,如果按照11%的稅率執行,必定會對每個地區的發展造成影響。所以,可以考慮依照每個地區的發展情況來制定相應的納稅策略。
4.加強財務人員專業技能的培訓。在“營改增”之后,會計與稅務處理會更加復雜,在處理過程中會涉及以下幾個內容:免稅政策、先征后返政策、免抵退政策、即征即退政策等。這些對于財務人員來說,只有將增值稅的相關處理方法和相關處理政策熟悉之后,才能將應納的稅額計算出來。在建筑行業還沒有實行“營改增”政策時候,財務人員的工作只需要熟悉各種增值稅的處理方法和各種政策,最后將應繳納的稅額計算出來。當前“營改增”政策雖然還沒有在企業中正式實施,不過企業方面還是應當加強對財政人員的培訓,做好應對變化的措施。而身在企業的管理人員,應當關注財政改革的最新動態,并積極地學習國家的最新政策,從當前的試點行業中吸取教訓和經驗,最后利用“營改增”的機會,將企業內部的管理理順。在面對“營改增”的過程中,企業應最大程度地利用有利的影響,盡量將不利的因素降到最低,以便為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打好基礎。
國家進行產業調整,必定會實施“營改增”措施,這是必然的趨勢。從實踐中證明,自“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其取得成效非常顯著。這些成效主要表現在:降低了納稅人的實際稅負、促進了地方就業、促進企業的發展與轉型等等。不過,想要在較為短的時間內完成營改增的措施,必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行。為此,依照上述對策應對不利情況,將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1]萬建國.“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深刻影響和嚴峻考驗[J].建筑,2012,(21):11-14.
[2]王燕.營業稅改增值稅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2,(18):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