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梅,馬 濤
(天津工業大學,天津 300387)
當前中小出口企業面臨的困難是由主客觀因素共同決定的。從客觀上說,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雖然我國出口保持高速增長,但是傳統粗放型的增長方式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扭轉。為此,我國政府結合“十二五”規劃,從經濟社會實際發展狀況出發,在進出口、匯率形成機制、資源、環保、勞動力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并制定了相關政策和法規。從長遠來看,這些政策必將促進我國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將給我國中小出口企業帶來積極的影響,但是短期內企業還不太適應,造成了暫時的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從2005年起,我國相繼對加工貿易、出口暫定關稅、出口退稅和配額管理等多項政策進行了調整,在2006年和2007年兩年時間里,不斷制定相關制度,出口退稅率調整達到6次之多,下調或取消出口退稅的產品超過3 000種;加工貿易政策調整5次,增補加工貿易禁止和限制類目錄共計3 300多個(十位稅號)商品。新政策從發布到實施,給企業的緩沖期比較短,企業難以很快適應。進入2008年以來,央行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宏觀調控由適度從松轉變為從緊,目前已達到歷史最高點17.5%,雖然進入2015年一季度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放松信貸規模,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但短期內不會收到明顯的效果,企業的運營能力不能短時間內大幅提升。
一是自有品牌和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中小出口企業由于利潤微薄、人才匱乏,很難培育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術。一些小型出口企業充當跨國公司的加工組裝車間,靠跨國公司的知名品牌和銷售渠道維持生存,附加價值低、出口產品單一、產業升級和產品創新的動力和能力均不足。二是中小出口企業管理效力不高。在許多中小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仍然實行家族式管理,還沒有建立起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在管理上存在隨意性,因而削弱了企業的管理效力,無法與先進的企業開展有效的競爭。三是從業人員素質明顯偏低。缺乏優秀人才或留不住人才,是中小出口企業發展壯大的主要障礙。
一是企業用工成本逐年增長。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企業用工數量大幅增加,勞動力供給趨于緊張,招工難、員工流失多的問題日益顯現,企業為招到工人、留住熟練工相應提高工資、改善福利待遇,特別是隨著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企業要依法為工人上足“三險”,支付加班工資,造成企業用工成本普遍上升。二是原材料和能源等價格全面上漲。近年來,在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高漲的推動下,國內市場相關產品如石油、鋼材、煤炭和農副產品等價格也大幅上漲,出口加工企業成本壓力較大。在買方市場條件下,企業很難通過提價彌補成本,利潤空間受到進一步擠壓。三是中小出口企業環保支出明顯增加。許多中小企業在最初建設時生產工藝和設備上就存在先天不足,為日后的污染和高能耗的產生埋下了隱患,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近年來,各級政府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開始強化環境保護的執法和懲治力度,廢氣回收、凈化污水處理等強制性環保措施成為企業運行的先決條件,對環境違法企業和排放不達標企業實施限期整改、依法關閉等措施,這從根本上加大污染企業的環境違法成本。
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人民幣從匯率改革至今累計升值已達15.4%。近期由于國內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加大,美聯儲大幅減息以及美元進一步走弱,人民幣升值壓力繼續增大。人民幣的快速升值,直接導致這些行業出口競爭力下降,價格優勢喪失。另外,由于美元走勢的不確定性增加,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也相應增大,應對匯率波動風險成為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間接增加了企業的財務成本。
1.政府應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宏觀和外貿經濟環境。中小型出口企業出口創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于政府無法控制人民幣的升值,因此政府機關應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增加對出口企業支持的力度,在其他方面去幫助中小企業。如幫助中小出口企業進行原材料和人才的引進,多元化市場的開拓等,及時做好出口退稅工作,為中小企業出口貿易提供更好的宏觀外貿經濟環境。同時,為創造良好的外貿經濟環境,推動中小企業出口的可持續發展,政府應積極引導幫助企業加快企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對那些為了壓低出口價格,不重視產品質量,破壞中小出口企業集體信譽的企業,應通過相應的法律法規加以約束和規范,既能維護了中小出口企業的信譽,也能避免企業遭受國外反傾銷指控,減少貿易摩擦。
2.行業協會應充分發揮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作用。行業協會在市場經濟中所起的協調與服務作用,有時比政府部門更具權威性和可操作性。在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壓力下,行業協會應該充分發揮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作用,認真履行好服務職能,舉辦各種展覽和交流會,引導行業協會的優勢,減少信息的不對稱,協調中小企業的關系,避免矛盾的產生。另外,中小出口企業不像大企業那樣,有專業的技術、外貿、金融人才,行業協會應積極做好行業內培訓工作,普及有關國際貿易政策法規和專業知識,組織企業的員工進行各類知識技能培訓,使企業員工能熟練地運用相關知識來規避人民幣升值帶來的風險。
1.大力發展進口,引進先進技術和原材料。隨著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外幣相對貶值,進口國外先進技術的成本相對降低了,中小出口企業應借著這個優勢,大量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人才,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努力增加出口產品的檔次和附加值,高附加值的產品勢必增加產品的價格,增加企業的收益,同時也減少了與他國的貿易摩擦和遭受貿易壁壘的機會。此外,由于人民幣升值,國外進口的原材料的價格相對國內要低,中小企業可以進口質量與國內原材料不相上下,但是進口價格便宜的原材料,不但借助了人民幣升值的優勢,同時,又彌補了國內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損失。
2.開拓自主創新,增強企業競爭力。根據調查研究,國內的中小出口企業只有那些年利潤超過2 000萬元的大型企業,才有足夠的資金實力來創建自主品牌。而中小型出口企業大多不具備充足的資金基礎,且融資比較困難,所以,大規模實施品牌戰略,創立新的大型品牌的方式并不適合中小型出口企業的出口貿易發展。中小企業可以考慮走發展創新,創建特色產品的道路,同時,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和檔次,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議價能力。
3.擴大內需,減少對外貿的依賴程度。降低國內企業對外貿的依存度,在積極擴大內需匯率升值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在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同時應更加注重國內市場的開拓,注重內需的發展,以減少國民經濟增長對外貿的依賴程度,弱化世界經濟起伏動蕩對中國經濟的不利影響,從而使經濟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這是從我國經濟實際出發的必然選擇,也是當前經濟戰略轉型和政策選擇的著力點。適當增加內銷比例,不但不會對國內的市場造成沖擊,還能在一定范圍內沖銷人民幣升值給出口貿易帶來的匯兌風險。只要利用得當,同樣可以增加企業的利潤,并且使企業的銷售市場結構多樣化,促進中小型出口企業的進步和發展。
4.開展人才培養,規避匯率風險。首先,增加管理類人才的培養。中小型出口企業由于自身的產品附加值低、企業的競爭力弱、出口產品議價能力低、產業結構老化,面對人民幣持續升值,無法像大型的企業那樣有較好的承壓能力。在這嚴峻的情勢下,中小出口企業應該培養優秀的管理人才,以這些人才為核心,提升中小企業產品的出口議價能力。其次,企業還可以設立內部的外貿部門,培養專業外貿人員,主動與買家接洽,不僅可以減少給外貿公司的傭金費用,還可以隨時了解行業信息,及時應對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匯兌風險,增加企業的利潤。
5.改變貿易結算方式,適當增加外匯負債。面對人民升值狀況的加劇,一方面,企業可以適當的增加外匯負債,具體來說,就是將企業原本的貸款方式由人民幣貸款轉為外匯貸款,人民幣升值以后再用外匯付貸,這樣不但可以減少企業的成本,抵消一些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損失,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增強了企業的資金實力,有利于更好地再次投資,發展出口業務。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可以通過改變貿易結算方式來降低由人民幣導致的收匯損失。企業可以盡量選擇即期付款的支付方式,減少結匯的時間跨度,降低匯兌的損失。
6.改變接單方式,長單改短單,大單改小單。人民幣匯率的持續升值越來越影響企業結匯時的匯兌損失,已成為了中小企業出口貿易無法忽視的現狀。面對這樣的威脅,中小型出口企業應該縮短訂單時間,長單改短單,大單改小單,以便于減少人民幣持續升值帶來的匯兌損失。中小出口企業也應該擴大和鞏固與中短單客戶的聯系,維持與這些客戶的業務。長單改短單的接單方式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利大于弊。
[1]楊棟.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進出口影響的實證分析[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李偉華.中小企業對外貿易困境思考[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2,(4).
[3]劉艷.人民幣升值問題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0,(7).
[4]危鳳.人民幣匯率升值下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13).
[5]劉宇杰.人民幣升值對中小出口企業的影響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1,(6).
[6]張小慧.我國中小出口企業防范匯率風險對策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7]孟潔寧.人民幣浮動匯率對中小企業出口的影響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6,(31).
[8]余學斌,王姣姣.我國中小型外貿企業外匯風險管理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09,(4).
[9]楊棟.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進出口影響的實證分析[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