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萬福
(吉林省大安市臨江小學)
關于國學的概念,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先生有較全面的論述,他認為,國學可以理解為是參照西方學術對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進行研究和闡釋的一門學問,它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國學,即胡適所說的,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思想、學術、文學、藝術、數術方技均包括其中;狹義的國學,則主要指意識形態層面的傳統思想文化,它是國學的核心內涵,是國學本質屬性的集中體現。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國學,是指關于傳統思想文化的教育,其目的就是讓小學生通過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逐步提高自身的國學素質,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繼承并將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經過近20 年的探索和發展,小學階段國學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一些新的問題不斷顯現,嚴重制約著小學階段國學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國學教育是人的心靈教育,是最有價值的教育,是健全人格、培養情操、塑造品德、鑄造精神的教育,國學教育要從娃娃開始,然而,在實踐中,小學對開展國學教育缺乏足夠的認識,未能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國學教育的重要意義.
通過對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的研究,國學內容占教材比例10%左右,其中古詩占大部分,詩歌、文言文等占的比重較少,同時國學教育程序及教材選擇混亂,缺乏科學性,在國學教育程序及內容的選擇上最大的問題是隨機、隨意,認識不到這些文化經典在內在學理上的先后銜接和融會貫通,未能進行長遠規劃,學生學習內容的缺少系統性和連續性,導致國學教育未能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
傳統語文教學往往采取聽-學的方式,填鴨式教學,學生上課聽講,下課復習背誦,考核的標準就是熟記和考試的高分數,這種教學方式是不利于國學教育開展的,國學教育更多的屬于情商教育,親身參與和感悟更重要,只有身臨其境才能加深學生們對國學蘊含內容的理解。
國學課程的講授,對教師具有較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自身要具有較強的國學修養,還應具有靈活的授課技巧。有的教師單純讓學生死記硬背,忽視理解,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國學的興趣,導致國學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首先,教育行政部門要正確引導學校開展國學教育。教育主管部門應制定一定的鼓勵和傾斜政策,為國學教育營造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將國學教育正式作為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學校要提高對國學教育的認識。學校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載體,小學教師特別是校長,要充分認識到在小學進行國學教育,是一項具有重要意思的戰略工程,將國學教育與日常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是每個小學教育參與者所應當承擔的歷史責任。最后,家長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參與者,也要充分認識國學教育對孩子未來成長的重要性,國學教育正是培養孩子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
第一,制定統一規范的國學教育標準。國學教育標準是各學校開展國學教育的依據,對正確開展國學教育以及制定標準教材具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
第二,集中專業人士制定國學教育教材。教育主管部門應在全國范圍內遴選國學大師、一線教師、教育、研究等相關人員組成教材編寫組,集中力量開展教材的編寫工作,選取即符合時代特征、又能體現經典文化的國學內容,納入教材,并制定相應的考核評價標準,用以指導各學校國學教育有序開展。
第三,適當增加文言文所占比重。所謂文言文是指用文言寫成的文章,文言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書面語言,是涵養個體生命和增強民族認同感的主要載體。當前教材,文言文所占篇幅較少,未能使學生從小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由于文言文較難理解,因此,對于文言文,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情景模擬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游戲中體會國學的奧秘。
首先,通過故事提高興趣。講國學以故事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可以改變傳統枯燥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學習了知識,又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次,通過模擬提升感悟。通過角色互換、情景模擬等形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故事中的角色,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加形象和具體,從而提升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感悟。
再次,通過環境營造氛圍。在校園通過板報、校園廣播等形式,營造濃厚的國學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中提升國學素養。利用業余時間,開展全校性的國學文藝匯演、作品展出等方式,讓學生切實參與其中,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同時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隊伍的素質直接決定了國學教育開展的效果,每個學校急需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國學教師隊伍。
第一,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國學素質。語文教師是國學教育的主體,在現階段,提升語文教師的國學素質,是提升國學教學質量最直接的方式,教育行政部門和各學校要高度重視培訓工作,建立專項資金用于教師的培訓工作,有計劃的培訓本校的語文教師,提升教師國學素養和國學教學能力。
第二,引進專項人才。通過引進專門的國學教育人才,負責國學課程。專業人才都受到專業、系統的教育,具有較高的國學素養和專業授課能力,通過言傳身教,更好的開展國學教育工作。
第三,邀請國學大師舉辦國學講堂。每個學校可以定期邀請具有知名度的國學大師來校開展講學活動,不僅有利于提高學校教師的素質,也能使學生們親身體驗大師的國學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們學習國學的興趣和動力。
國學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國學教育日益展現著自身的生機和活力,提升小學語文國學教育的質量,需要政府、學校、社會的全面參與,特別是作為國學教育從教者,更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并且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使國學在小學教育中蓬勃發展,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1]馬琳萍等.現階段小學國學教育問題舉隅及對策分析[J].社會科學論壇,2010,(23):188-192.
[2]李衛國.讓文言文真正走進小學語文課堂[J].讀與寫雜志,2014,11(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