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英
(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樂天幼兒園)
1.對幼兒園環境及環境創設的理解不全面。幼兒園教育中,要重視對幼兒園內的人和事物以及幼兒園外的人和事物的利用。但是很多幼兒園對這方面的理解還很片面,把幼兒園教育局限在了幼兒園內、班級,使教學環境變得狹小和單調。造成教師對幼兒的教學出現偏差,不利于孩子更好的發展和進步。
2.顛倒了環境創設中的主客體關系。在創設環境時,教師要明確其中的主次關系和目標。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要考慮環境創設對幼兒獲取知識的作用,要有針對性。然而,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很少考慮幼兒的感受,只憑自己的感覺進行,忽視了幼兒的實際情況,比如設備的高矮、材料是否適合、繩子剪刀之類的工具是否會給幼兒造成危害等等。因此,教師在情境創設中要把幼兒放在主要的位置上。
3.為求創新而過度頻繁地變換環境。幼兒的好奇心較強,教師普遍認為不斷變換新奇的環境能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但是這種教學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首先,這種方式會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減低了創設環境的實用價值。第二,頻繁的更換環境,會給幼兒產生不安全感,不利于幼兒心性的穩定,對學生耐心的培養也沒有幫助。
1.堅持全面性原則。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進行全面的考慮,利用幼兒園內外的綜合條件進行教學。創設符合幼兒成長的環境,要注重對幼兒園內外的環境相結合,促使幼兒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2.堅持適宜性原則。幼兒時期的孩子普遍具有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等特點,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自身特點來創設一些問題的情境,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提高幼兒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另外幼兒的學習經驗還很少,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接觸實物、實景的機會。
在創設班級環境時,教師不要一味追求美觀,要考慮到幼兒的實際情況。比如活動材料要放在幼兒能夠拿到的架子上;架子上要貼好標簽,分類擺放,培養幼兒分類的習慣;為學生提供不同類別的材料,滿足幼兒不同的發展需要;要將幼兒的作品貼到藝術角上,位置要與孩子的視線高度一致,使幼兒感受到他人的重視,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圖書角的環境要溫馨舒適,可以讓孩子們坐下來平靜的閱讀。同時,教師也要帶領幼兒去接觸幼兒園內的每一件事物,促使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取知識和經驗。
在幼兒園外部環境的創設中,要布置好標識,要把幼兒園盡量布置成一個綠色的“大花園”,利用種植花草樹木,給予幼兒一個生態的健康的環境,這樣也能豐富幼兒的學習和生活體驗。促使幼兒在這樣自然、美麗的環境下健康快樂的成長,培養幼兒健康的人格。
3.堅持參與性原則。要想做好幼兒的教育工作,就要重視環境的創設,堅持參與性原則,這也是一所幼兒園的內在品質。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在此之前,幼兒園中環境的創設基本上都是教師來做,即便是有幼兒參與,也只是拿出少數幼兒的作品作為點綴。這樣只是把幼兒的作品展示出來的的布置環境,布置好了之后,便認為大功告成,等到下一學期再做更換。這樣的環境改變很難達到教育性的目的。教師要讓幼兒真正參與到環境創設中來,環境創設的主題、材料、風格、作品等等都由幼兒來確定,利用環境創設的過程,來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4.堅持一致性原則。在幼兒園環境創設時,首先要考慮到環境對幼兒的影響,能否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如今,很多幼兒園都在進行環境創設,但大多數都是為了起到美觀的作用,很少把對幼兒的教育教學與環境創設聯系起來。要在環境創設中滲透幼兒教育,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環境創設要有助于幼兒的教育教學,為幼兒創造一個能夠形成良好習慣的環境,如:餐廳的環境創設、衛生間的環境創設、游戲場地的環境創設等,要根據不同的場所進行不同特點的環境創設,利用創設的環境教育和影響幼兒,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二是結合教育目標,對環境創設做系統規劃。幼兒園在進行環境創設時,要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變換環境創設的內容,讓幼兒在環境創設中不斷的蛻變和成長。三是應實現環境創設與幼兒園課程的巧妙融合。要把環境創設與教學課程相結合,設計合理的問題情境,促進幼兒心智的健康發展。
幼兒園教育中,由于幼兒時期的特點,通過環境創設來進行教學,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教師要重視幼兒的感受,細心、全面的考慮問題,促使幼兒健康快樂的學習與成長。
[1]楊文.當前幼兒園環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1,(7).
[2]趙利萍.對于幼兒園環境創設問題的分析與思考[J].華章,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