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素素
(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樂天幼兒園)
當幼兒進入幼兒園之后,孩子的自我意識就會潛移默化中越來越強,他們不僅僅會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比較注意,還會對其他人的行為時時關注,例如教師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報告:“老師,某某某今天吃飯沒洗手”“老師,某某某在墻上亂寫亂畫”等等,由此可見,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就已經具備了相互管理的發展能力,作為教師不要遏制孩子的這種能力,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有效運用這種能力,使幼兒形成遵守行為規范的習慣,養成良好的禮儀品行。在此過程中,鼓勵幼兒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對于幼兒來說,他們都非常喜歡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表揚,這時,老師要清楚地告訴孩子們什么樣的行為是不對的,是老師不喜歡的,什么樣的做法是正確的,是值得表揚和稱贊的。這樣當孩子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就會獨立的進行思考,判斷正確的做法及處理方式,從小養成判斷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同時適度的表揚還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一直保持著高度興奮的狀態,并積極的參與教師組織的各項活動中了,提高幼兒的各項能力。另外,幼兒對教師的報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對老師的一種變相的征詢,從而形成自己的判斷力。當孩子向老師說某某某在講話的時候,事實上傳達給教師的是我沒有說話,是個乖孩子。如果這個時候教師沒有對這名幼兒進行表揚,孩子就會覺得那個說話的孩子沒有錯,教師是同意孩子上課說話的;當幼兒告訴老師某某某沒有畫畫的時候,意思就是說自己正在很認真的學畫畫,按照老師說的正在完成任務,這個時候如果老師沒有及時的表揚,而是漠視孩子,這個孩子就會很不甘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所以,在幼兒自我管理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幼兒提出的意見,了解幼兒的發展動態,從分利用幼兒的自主發展能力,有效激發幼兒對于自我管理的興趣,促進幼兒健康的成長。
對于幼兒來說,想要培養他們的自主發展能力,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幼兒遵循原則,只要是幼兒們自己能夠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自己去做,不要擔心他們做不好;只要是孩子能夠自己想到的事情可以讓他們自己去想,這樣才能夠開發他們的大腦,培養他們的自主發展能力。所以,在制定幼兒園園規的時候,要讓孩子們積極的參與其中,對規定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樣不但能夠讓幼兒感受整個過程中的樂趣所在,還能夠讓孩子們在心里明確規定是每個人在生活中必須遵守的,就像開車要遵守交通法規一樣;在規定實施的時候,孩子們不僅僅是規定的被管理者,還是規定的監督者和管理者,這樣能夠使幼兒更積極的參與到監督中去,使孩子們更加樂意遵守規定。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孩子提出一些問題然后讓幼兒根據這個問題去思考和討論,例如喝水的時候孩子們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在課間休息的時候幼兒可以做什么事情?怎么對自己的私人物品進行整理?在提出這些問題之后,引導幼兒充分的進行思考,并鼓勵孩子們用自己的經驗告訴教師,怎么才能夠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并證明自己的做法已經符合了規定。通過這一系列的實施,有效激發幼兒的自主發展能力,不但能夠讓幼兒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按照規定進行,還能夠讓幼兒感受到“我能行”“我長大了”的快樂,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促進孩子的全方面發展。
幼兒都是逐漸在成長的,教師要培養孩子從被管理者轉換為自我管理的創造者,教師要將園內的一些行為規范融入幼兒的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給幼兒自由發展的空間。具體做法教師可以在美術課上組織幼兒為幼兒園里的洗手池畫一幅宣傳畫,教育小朋友們要節約用水。從而充分激發幼兒的主動參與,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和觀察能力。另外,針對手工課孩子們喜歡在地上丟垃圾的現象,老師也應該采用同樣的教育方法,在手工課上利用紙板和其他工具制作一個創意垃圾桶,并鼓勵幼兒將垃圾桶制作成自己喜歡的外形,或在垃圾桶上寫上一些講衛生的文明用語,這種方法既加強了幼兒的環保意識,又發揮了幼兒的自主發展能力。從此以后再也看不到孩子們亂丟垃圾的現象了,有的孩子還把宣傳畫貼到自家的衛生間中,并監督家長節約用水,提高家長的環保意識,可謂是一舉多得。
總而言之,在幼兒管理的過程中,教師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給予孩子自主發展的空間和舞臺,不要過分的約束他們,從而使孩子的潛能得到無限的開發,讓孩子全面發展。
[1]王友藝.在環境創設中促進幼兒自主發展[J].都市家教,2012,(8).
[2]戴春燕.構建開放性區域環境,支持幼兒自主發展[J].學園,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