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偉 趙興存
(山東省鄒城市看莊鎮王樓小學;山東省鄒城市看莊鎮中心小學)
小學生正處在人生成長和品格定型的關鍵時期,小學階段也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在這人生的階段,作為對學生實施基礎教育機構的學校,如何進行有效的道德素質教育,提高道德水平,為社會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應該成為小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內容。面對當前社會上關于青少年犯罪的案例頻出,愛小學階段進行德育教育和德育滲透應該成為當前我國基礎教育中一個迫在眉睫的課題。德育是基礎教育階段課程體系實施的重要構成部分,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一直是素質教育深化的體現。黨的教育方針指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由此可見德育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位置。沒有好品質的人才就是敗類,只有德才兼備才是新時期人才培養的目標。在小學教育階段,沒有就德育進行專門課程的設置,沒有配備專門的教師,德育教育的途徑是通過思想品德教學、各個學科教學的滲透來實現和完成的。因此怎樣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進行滲透是德育教育的關鍵和前提。
學校和班級是學生的第二個家,這個家庭中的主要單位就是班級,班級在老師的帶領下負責全班學生的德育塑造、知識傳遞,所以很多的班主任都實施一種形式管理班級,那就是班會。班會是全體學生和教師一起進行德育反思的機會,是學生品德形成的途徑之一。因此,班會應該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才能收到德育教育的效果。目前我國社會上由于實施市場經濟,社會風氣趨于金錢化,很多學生的家長受著社會風氣的影響,缺乏信仰、思想頹廢。學生是來自家庭中的成員,父母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成長,思想、思維、心理素質等都和家庭息息相關,所以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要有針對性。利用班會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摒棄空洞的說教方式,開展扎實有效的班會,對小學生實施德育滲透,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針對小學生對電子游戲成癮的現象,開展“走出虛擬世界”的班會活動。在班會活動中給學生播放玩網絡游戲導致兒童受傷害的案例影音資料,讓學生分析和討論玩電子游戲的害處,組織班級學生進行“遠離網吧、遠離網絡”承諾簽名的活動。
目前青少年犯罪呈現低齡化、暴力化的傾向。利用班會時間組織學生學習有關法律知識、學校規章制度,邀請法律工作者舉辦法律知識講座,組織學生觀看圖片展及聽取少年犯的報告錄音,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增強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避免犯罪。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道德素質和品德修養。
語文教學的特點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其中的人文性教育中就包含著德育教育的內容。教材文本內容中蘊含的思想性和道德性,就是進行德育滲透的最佳途徑和內容。新時期人才培養標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果說學生素質的提高,那么思想道德教育的提高才是關鍵也是前提。文以載道說明了語文教學與思想道德教育是統一的道理。“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說的也是文中有道的意思,這說明語文教學和思想道德教育之間具有一定的和重要的本質聯系。教師應該利用語文教學的實踐發揮語文教學在德育滲透教育方面具有的得天獨厚作用。因此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應該把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的德育滲透作為關鍵內容進行實施,使學校的德育教育“入于學生之耳,根于學生之心,導于學生之行。”只有這樣才能發揮語文教學的德育作用,所以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教書育人是關鍵一環。
重視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還是因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內容是經過教材編委們嚴密篩選而確定的。因此文本內容在題材、體裁、思想內容、知識結構等方面都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連帶著也要學習文本中蘊含的德育內容和做人的道理,感悟和學習文本作者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思想行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如何充分發揮本學科的優勢和特點進行德育滲透。做到文道結合、文道統一,實時、有效、高效地進行德育教育和德育滲透,使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地同時進行,并能有機的結合、巧妙地滲透德育觀點和行為觀點。
比如在古詩詞的教學中,通過對一些邊塞詩詞的學習,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意識;通過對自然風光描寫的詩詞學習,感染學生熱愛自然,提高生活品質,陶冶學生靈魂和性情;通過那些勵志性的詩詞的學習,感悟生活帶給人的思考,從而激發學生健康成長。
數學是算理的學習,而且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知識。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適時進行德育滲透。數學教學中的美育教育,就是進行德育滲透點。數學美是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的途徑,比如,圖形美,各種數學符號美,那些在知識中體現出來的對稱美、和諧美,數字、圖形、算式,都具有一定的美學欣賞性。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技術手段,向學生展示數學中的美育內容,讓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美、感悟美、欣賞美。
還比如,在教材內容的延伸和拓展中,可以引用熱愛家鄉和熱愛自然的內容,由此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熱愛自然的情懷。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都可以在數學教學中得到應用,通過數學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在興趣與動機、自信與意志、態度與目標等方面全面提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實踐和數學知識的應用,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學習毅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形成自信心,培養和形成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逐步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的態度和意識,并具有勇于創新的精神,以及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習慣,這些都屬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疇。
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這個過程是長期的、復雜的、多方位的工程,新課改實施后,新的教育理念倡導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同時也是教育的主體。對學生進行這種心靈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實踐,而是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逐漸的過程。因此在進行德育滲透的過程中不應該是疾風暴雨式的強行教育,而只能潤物細無聲地進行教育,把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和各個細節中。實施德育教育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塑造能力,從點點滴滴、日積月累開始,最終達到滴水穿石之教育目標。小學老師的工作是面對一群尚且待塑的少年兒童進行和開展的,作為學校教育我們既要傳授知識,又要教會學生正確地做人。要讓學生在德育和智育及體育方面都能得到發展。
[1]石建明.學科滲透德育需要把握的幾個關鍵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08).
[2]王海玲.立德樹人觀下的學科滲透德育研究[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
[3]王紅軍.凸顯教學本質功能 增強學科德育滲透[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