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聰 張學成
(國家開發銀行北京分行)
河北省三河市第二小學于2014 年4 月18 日,對本校三至六年級的學生進行了感恩教育的問卷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初步地了解了對學生、對父母、對社會、對學校、對同學的感恩狀況,為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探索孝親敬老教育的方法,提高活動效果提供了很好的資料。
從調查結果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人都能孝敬父母、尊敬長輩、主動做家務活、學會照顧自己、積極與父母、與同學、老師面對面的交流,學習主動,不會讓父母有過多的操心。但目前在校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的寵愛,生活的安逸,助長了學生奢侈浪費、盲目攀比、拈輕怕重等不良習氣。以學校教育為切入點,開展孝親敬老教育活動,使學生在感激父母養育之恩的同時,學會感激他人,感激祖國,從而從小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內容。為此,學校又一次廣泛深入開展了“盡孝心,行孝道,孝親敬老”主題教育活動。
研究制定詳實的實施方案,召開全體師生動員大會,對活動開展進行詳細的安排部署。利用黑板報、校園廣播校報宣傳欄等陣地,全方位地進行孝親敬老教育活動的宣傳發動工作,創設濃厚的孝親敬老教育氛圍,迅速掀起孝親敬老教育活動的熱潮。
1.學——知德明理。
(1)以班級為主體,開展《弟子規》誦讀會。
(2)教會學生傳唱孝親敬老歌曲。
(3)開展觀看孝敬影片、吟頌孝敬詩歌、孝親敬老故事會、閱讀孝敬美文、征集孝敬格言的活動。
(4)舉辦“孝親敬老”手抄報展覽
2.“做”——導行明辨。
(1)回報父母養育之恩。開展為父母多做力所能及事,對父母多說知心話,給父母一個微笑,為父母過生日,給父母送禮物,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腳,幫父母做飯洗衣等孝敬活動,讓學生體會父母的艱辛,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情。
(2)教育學生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孝敬爺爺、奶奶做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培養敬老、愛老的品德。
(3)學會自立,自主。對學生進行自立、自強、自主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到不讓或少讓父母操心,也是對父母的孝;不給他人添麻煩,也是對他人的愛。
(4)感激老師的教誨之恩。開展尊師教育,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用語,遇到教師自覺問好,人人會講“老師早”“老師好”;遇見年長者自覺問好,過路讓座,培養學生尊重師長、尊重長輩的情感。
(5)感激社會、報效祖國。利用學雷鋒活動、服務社區活動、志愿者小隊活動和德育基地、勞技基地等形式,培養和增強學生感激社會、報答社會、報效祖國的情感。
(6)感激自然的賜予。開展愛護自然、保護環境活動。要求每一個學生主動植一棵樹、養一盆花、保護一片綠地,成為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志愿者;最終達到“愛護自然、保護自然”成為學生們自覺行為的目的。
(7)抓好節假日教育活動,使孝親敬老活動常規化、制度化。把周日固定為孝敬日,把“三八”節、重陽節、春節等節日所在的周定為“孝敬周”。要求學生為父母、孤寡老人等長輩做好事、善事。“七一”“十一”開展頌黨恩、愛祖國活動。
3.“評”——評價激勵(2014 年12 月)
對本次活動中積極參與組織策劃的班級和個人通過學生自薦,家長、老師、同學考查的方法進行篩選,評選孝親敬老主題教育活動示范班,在學生中評選“孝敬之星”,進行全校表彰。
通過學校的周密安排、班主任的得力組織、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家長的大力協助,有16 個班被評為孝親敬老主題教育活動示范班,有165 名同學評選為“孝敬之星”,頒發了喜報和獎狀。通過孝親敬老的教育活動,學生們學會了尊重、學會了感恩、學會了付出;懂得了孝是一種美德,愛的意義在于奉獻;培養了學生對自己、對家庭、對學校、對社會的責任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系列活動結出豐碩成果,2014 年10 月,市縣兩級電視臺對學校的相關活動分行了專題報道,二小德育教育的全新模式和學生風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