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碩
(甘肅省民樂縣第一中學)
優秀高中生“00 后”獨生子女高中教育研究對策,說到底就是做人教育、做事培養、習慣的養成、家教養成、社會教育的配合。對“00 后”獨生子女高中教育應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人格,學會做人教育。完善人格教育就要注重誠實、自主、自尊、言行一致的教育,反對謊言、貪婪、假心假意、夜郎自大。教育高中生敢于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對人誠信,以誠相待;對己嚴縝,謙虛謹慎;善于不斷反省自己,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和批評;對各種人生的打擊和挫折能坦然面對。
2.吃點苦才能學會更好的做人。吃苦是一種資本,能吃苦的人是不怕困難和挑戰的。培養堅強的意志,是未來事業成功所依賴的重要資源。培養鍛煉意志,最好的老師就是各種艱難困苦。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實際生活中,讓高中生吃一點苦,只有吃苦才能從根本上消除高中生身上的“嬌氣”,使其懂得創造社會財富并非易事。
3.假期實踐活動中關愛他人,學會做人。假期要讓高中生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去體會、珍惜愛,更要去愛他人,去理解、寬容他人、善待他人,才能讓世界充滿愛。
4.向優秀高中生學習,更好的做人。在班級教學中,高中生已明事理,學習優秀高中生的品質,這對他自己的成長很有利,也更有利于更好的做人。
1.能力的提高,會提高做事效率。高中生自己能獨立判斷各種事務,當他遇到某些問題時,多給高中生一些機會、時間去思考、行動,自己去學習如何處理問題,便能養成他們的獨立性和判斷力。只有具備當機立斷、不怕挫折的性格才會有韌性,所以要注意培養高中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要急于告知答案,更不能包辦代替。能力感強的人跌倒了能很快爬起來,遇事總是著眼于如何處理而不是一味擔憂。
2.成立各種興趣小組,積極開展課余活動。根據學校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學校應創造條件,成立各種興趣小組,使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培養能力,發展特長,激發興趣,獲得技能,形成集體主義等優良品質。
3.嚴與愛的結合。針對目前獨生子女居多的班集體,既要嚴格又要體貼關心他們。嚴教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嚴格要求切忌簡單粗暴,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切忌歧視后進。愛生是師德的核心,教師需要具有良好的素質和身教,給學生真摯的愛,喚起他們對知識、對人生、對班集體的愛,激起他們的求知欲,促使他們自學、求知、虛心向上。
1.重視良好習慣的培養和養成。對獨生子女的教育,首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學生按時上學,按時回家。上課要專心聽講,勤于思考,積極回答問題,認真獨立完成作業,養成勤奮學習,書寫工整、潔凈的習慣,仔細檢查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養成預習、復習的習慣,培養學生閱讀課文和課外讀物的習慣。教育學生形成遵守紀律,熱愛勞動,愛惜勞動成果,熱愛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養成鍛煉身體,勤儉節約的習慣。
2.要重視培養子女的獨立性和自主意識。獨生子女要成才還必須依靠自身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取得效果,而發揮其主動性的前提則是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判斷、選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他們未來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要引導獨生子女適應新環境,放手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千萬不能一切包辦代替,要創造機會培養他們自己做主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
3.要重視培養子女良好的心理品質。要培養子女具有堅韌不拔,經受挫折的忍耐力,能夠經受住失敗和成功的考驗,充分認識到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不是鮮花滿坡,而是荊棘遍地,挫折與厄運避免不了。成功與失敗并存,勇攀科學高峰,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素質,產生奮發向上的動力,去戰勝學習或其它方面的困難與挫折,培養他們的自覺性、自主性、獨立性、堅持性和自信心等,使高中生的心理趨于平衡狀態。
4.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觀察、感知、模仿、創造,是學生認知結構的幾個基本環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去感知、觀察與思考問題,使學生在這個能動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讓學生逐漸從被動到主動,從依賴到自主,從模仿到創新,為每個學生提供體現自我,實現自我,悅納自我的機會。
中國自古以來,是講究家風、家教的國家。好的家風、家教的家庭,子女往往都會成大材。
1.家長多與高中生溝通交流,各種習慣的養成。父母與子女的血緣關系決定了家長是高中生最親近的人。但并不說明父母一定是高中生最貼心、最密切的人。要想與高中生保持“親密”的關系,父母就要與高中生交朋友。就要放下家長的架子,與高中生平等相處,要求高中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尊重高中生,包括尊重他的情感,他的意愿,他的選擇甚至他的隱私。
2.家長素質的提高,教育知識的普及。家長應學習有關家庭教育的知識,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不斷提高教育能力。培養子女高尚的道德品質。父母的優點會給子女產生正面的影響,正直的家長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影響著高中生,使高中生的學習動力比較明確,學習后勁很足。
3.家庭教育互相配合。對獨生子女的教育,家長需相互合作,統一口徑,是非明確,既要有說服力,又要有權威性,以增強教育影響。
4.掌握學生的叛逆期,合理指導高中獨生子女渡過叛逆期。
1.學生心理的矯正。高中獨生子女心理問題大多屬于教育上的偏差。家長可參加一些座談會或者閱讀有關高中獨生子女心理發展的書籍,了解各個年齡階段兒童的心理發展特征,增強這一方面的知識。如果某些獨生子女出現認知、情緒或行為等方面的障礙,家長應帶他們到心理衛生咨詢機構進行必要的檢測與會談,取得指導,及時矯治。
2.父母教育子女是應盡的責任,全社會形成合力,教育每一個未成年人。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好。
3.學校與家庭要密切配合。對高中生的教育活動,場所主要是家庭和學校,因此,家長要和學校密切配合。父母要保持與子女所在學校班級的聯系,注意了解他們成長和進步的情況,發現長處給予必要的賞識和鼓勵,發現毛病也不能文過飾非,要及時、穩妥地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加以解決,以免助長護短,也好配合施教機構搞好對子女的各種教育。同時,經常保持與學校、老師的密切聯系,探討教育子女的策略和方法,了解子女在學校的表現情況,使教育有的放矢。
[1]萬傳文,范存仁.獨生子女的心理及教育[J].工科學出版社,1991.
[2]王強.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研究[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