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彥
(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毫無疑問的,半個世紀來國家一直是這樣要求的,廣大體育教師也一直是這樣做的。學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發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德育與體育又是學校教育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是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觀點、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質,有的放矢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體育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其特點是寓教育于體育活動中,同其他學科比較具有明顯的優勢和得天獨厚的條件。體育學科是學校中開設年限最長的一門學科,也是各學科中唯一的一門從幼兒園一直開設到大學的一門必修課程。學生在整個學校生活種都接受體育教育,通過體育教學,保證了學生從幼兒園直到大學,連續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學生的各種思想意識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現在口頭上,而是從他們的實際行動中表露出來的。而體育與健康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一個顯著特點,主要是通過各種身體練習和活動進行的。教師根據學生反映出來的言行,及時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滲透,既具體又實際,其效果是有些學科所不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體育學科的教學內容,本身就具有廣泛的、較強的思想性和豐富的教育因素,它處處與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質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體育教學是一個有目的有組織的教學過程。其特點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參與下,通過身體活動與思維活動的緊密結合,來掌握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以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它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還能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同樣需要做到教書育人。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就必須將學生的一切行為置于規范的制約之下,使學生樂意接受并自覺服從規范,讓他們在嚴肅、公正、平等的競技條件下,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集體主義精神。
這種“練”有個人與個人之間、集體與集體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的練習,行為關系復雜而頻繁,思想與身體活動十分活躍。比如在排球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排球的“傳”“墊”“發”三大基本技術,教師除了講解基本技術原理和練習方法以外,采用最多的是練習方法,即組織同學互相對傳、對墊、對發。在練習的初級階段,由于基本技能掌握不好,會出現過多的失誤。對此,教師就要讓同學們在練習中體會相互協作、尊重對方的重要性,使他們自覺地增強團結協作的意識,在協作中以別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提高自己的技能。
這種對抗既是技術的、戰術的,也是心理的。如前不久在我國舉行的第43 屆世乒賽中,運動員之間的競爭是相當激烈的。我國運動員經過奮力拼搏,不負重望,終于奪得了全部項目的冠軍。這說明,我國運動員除了在技術、戰術上勝人一籌外,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良好的穩定心理素質、拼搏精神和頑強意志也是至關重要的。如:女子單打冠軍爭奪戰中,鄧亞萍對喬紅的第五屆(決勝局)比賽中,喬紅以12 比20 落后,但喬紅毫不手軟,韌勁十足,連趕4 分,使比分追到了16 比20。雖然最后喬紅負于鄧亞萍,但她這種不畏強手,頑強拼搏到最后也不松懈的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我們樹立了極好的榜樣。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不論能力大小都要積極地去“參與”去“競爭”。在參與和競賽中,培養學生不怕困難,不畏強手,敢于競爭的斗志;讓學生在競爭中品嘗勝利的喜悅和失敗的懊喪,以便鍛煉和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使他們具有無高不攀,無堅不摧,勝不驕、敗不餒、堅韌不拔,敢于開拓進取的良好心態。
我們應當根據這個特點,在體育教學中強化學生的集體觀念、國家觀念,培養他們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品德。在我國的體育事業發展中為國爭光的典型人物不勝枚舉。例如,為祖國獲得第一個世界乒乓球冠軍的容國團,于1957 年從香港回到內地,1959 年他在第25 屆世乒賽中榮獲男子單打冠軍,為祖國爭得了榮譽。又例如,世界聞名的我國女排名將郎平,為了發展我國的女排事業,毅然放棄了在國外年收入10 萬美元以上的優厚待遇,回國出任中國女排主教練,其月收入只有562.6 元,約合71 美元。她視國家利益和榮譽高于一切,不顧回國執教風險大,壓力大,工作辛苦,克服了同丈夫女兒兩地分居的種種困難。她這些表現就是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我們還有數以千計的運動員,為了祖國的榮譽,克服傷病的困擾,沖破重重障礙,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為國爭光。他們頑強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激勵著我們每個人。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典型事例,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進而樹立共產主義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學生高尚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實踐證明通過體育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思想,理論與觀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和人民,遵守紀律、團結奮進的集體主義精神,尊重他人,誠實、公正、謙虛、有禮貌的高尚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創造性、自信心和拼搏進取的精神及頑強的意志品質;還可以培養學生豁達開朗的性格和不服輸等良好的心理素質。中小學體育教學,應以“育人”的目標出發,堅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備課,將“思想品德”的內容寓于整個體育教學之中,提高學生自體心理的素質,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培養獨立的從事科學體育鍛煉的能力,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