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紅
(吉林省雙遼市興隆鎮中心小學校)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這樣的明確目的就是給小學語文閱讀指明了一個新的方向,希望通過學生的閱讀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最主要的形式。可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卻是教師一味的分析閱讀內容,學生聽的多,看的少,教學中浪費時間,學生自我理解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針對這種情況,在結合實際教學和課標的基礎上,通過試驗教學的方式,我嘗試著“以讀為本,課堂達標”的教學模式。通過這種方式我在教學中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和找到了未來的閱讀教學發展方向。
大家都知道,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經過眾多學者和專家們審核,研討與精心挑選的作品,可以說每一篇文章都代表著各自的特點和具有時代代表性。因此我們教師認真抓住教材,分析教材,理解教材,聯系教材,通過教材中體現出來的優美語句讓學生充分吸收,從而成為學生寫作的典范。
在我們以往的教學中,我們經常能夠遇到這樣的情況,閱讀材料中所體現的某個事情的細節和詞語比較優美的時候,學生都能夠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或者產生聯想,或者引起學生的一些回憶和想象。下面我具體列舉一個語文片段:如《小珊迪》第二段寫了小利比告訴那位先生,小珊迪被馬車撞倒并軋壞了身子,他悲傷地說:“說不定他會死的……”這句話就是情感的觸發點。在課文中作者在這個關鍵的地方用了省略號,省略號的運用讓學生想到了很多,也分析了很多,聯想了很多,無形中把學生帶入了我們所學文章的情境中來,這樣學生才能深刻體會課文的意思,才能從中得到深刻的領悟。
實例中的閱讀材料多處用了省略號,其目的就是讓學生有自己的想象空間和思考的停留,希望能夠讓學生有所思,有所想。文章中的這一空白卻正是孩子們推測或想象的空間:他的傷勢有多重,他是怎樣拖著身子回來的,他傷的這么重是如何承受的,他有時如何屏住疼痛過夜的,等等一系列問題都會出現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緊緊抓住這一情感觸發點來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
重點段落的分析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他能夠一針見血的讓學生理解課文的精髓所在。因此如何找到重點段落和分析好重點段落十分關鍵。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中有這樣一個自然段中的四句話十分關鍵,第一句是概括寫鳥的天下是哪里。具體又從三個小的方面來證實這一觀點,從鳥多,蛋多,鳥糞多來說明鳥的天下是西沙群島。這種看似簡單的寫法,實際上非常容易讓學生一下子就看懂,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因此我每次遇到這樣的課文范例的時候都是及時地讓學生自己在文章再找一段話來進行分析和討論,讓他們自己說出感受和原因,這樣就能夠達到思路清晰條理明確。學生們也體會到了分析的樂趣和收獲,也知道以后的作文遇到這樣的情景時如何描寫。針對這樣的場景,我及時討論之后隨機指導他們把剛才所說的內容寫下來,效果很好。通過觸景生情的講述和引導,學生能夠非常成功的寫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能夠舉一反三的與范文相比擬。這樣做法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我們教師能夠給學生自己模仿和創新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在思想上有自己的空降,學生有例可仿,以后的寫作自然就能夠事半功倍了。
通常我們在教學生寫作的時候,經常遇到學生的詞語非常少,沒有能夠細致描寫和生動刻畫事物的詞語或是句子,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結合教的同時也讓學生當堂進行寫作練習,進而加強記憶達到熟練。課文分析的過程中往往會對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精心品味,這種品味不僅要讓學生讀通、讀透,更應指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悟出寫法,領會意圖,進而學會運用。從而培養造句的能力。于此同時還要注重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和句子的有效方法,不能亂用,要分類和分內容,學會精挑細選,能夠做到恰當使用,正確表達。
讀書總是要有層次性和指導性,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在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在承擔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的同時,要學會帶動學生讀,通過讀來了解和分析理解課文,同時當堂展開討論和文本對話的形式,觸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讀相對應的就是“寫”,寫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有的時候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從哪個方向入手和開頭。所以在課堂上要及時進行寫的練習,哪怕是一小段的自我寫作,時間長了也能夠積累和鼓勵到學生的寫作水平。所以學生有好的想法要以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要把學生的見聞和感想以文字的形式羅列出來,讓學生有自己表達方式,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多種類的方式促進和激發學生的寫作意識,使讀寫之間互相溝通。
在教學中把閱讀教學與學生的作文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根據教材特點,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鑒的對象和創造的依據,及時有效地進行模仿和創造性練筆,那對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